【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运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2例患者运用口服米非司酮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134例患者运用腹腔镜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2%,妊娠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61%,妊娠率为666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运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再次妊娠的几率较高,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57-02
过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存在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转移到子宫腔被覆粘膜之外的身体其他位置,这一观点在1860年第一次被提出。最近几年有学者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定义为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及子宫腔被覆内膜之后的部位出现、浸润、生长、反复出血,导致包快和结节,导致不孕不育、疼痛等症状[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存在于育龄期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痛经,同时存在性交疼痛和慢性的盆腔疼痛,一些患者同时存在不孕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是对疼痛进行缓解,恢复正常的生育及解剖功能、去除内膜异位病灶。应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年龄、病变范围、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发病部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2]。现今,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__________1 基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2例患者,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为(3257±410)岁;病程在3~9年,平均为(524±096)年;其中48例患者存在不孕症状,不孕时间在1~7年,平均为(452±110)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的134例患者,年龄在23~49岁之间,平均为(3121±401)岁;病程在4~10年,平均为(598±134)年;其中56例患者存在不孕症状,不孕时间在1~8年,平均为(435±15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不孕时间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每次在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空腹服用,每天1次,每次125mg,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术中患者取头低臀高位,根据下腹部手术操作进行消毒和铺巾。在脐下1cm做第一个穿刺孔,建立人工气腹同时放置腹腔镜镜头。之后分别做两个穿刺点,对盆腔进行全面的检查,将粘连部位解除,恢复盆腔正常的解剖结构。
13 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104例症状消失,50例妊娠,8例复发,治疗有效率为9552%,妊娠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中,82例症状消失,32例妊娠,18例复发,治疗有效率为8361%,妊娠率为6667%;两组患者之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难治的妇科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患者常常存在不孕和慢性的盆腔疼痛症状,这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严重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实施妇科检查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不同[3]。现今,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等等。手术还具体分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运用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腹腔镜既可以发挥明确诊断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发挥治疗的效果,对患者来说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患者很少发生盆腔组织粘连,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视野清晰,能够对微小的病灶进行发现,同时可以多次进行操作。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的甾体药物,能够与孕酮结合,药物自身不存在孕酮活性[4]。患者服药后,药效能够直接达到子宫内膜,进而对移位内膜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含量进行下调,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反应进行阻断,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继续生长产生抑制。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2%,妊娠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61%,妊娠率为666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分析,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了解病史以及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相对来说,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同时能够提供治疗和诊断的几率。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另外,一些学者将腹腔镜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临床也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5]。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运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再次妊娠的几率较高,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 周冬香.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24(16):145-146[2] 张羽,冷金花,郎景和,戴毅.腹腔镜治疗累及阴道后穹窿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附14例报告)[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20(04):478-479[3] 周夏伶,许剑利,乔林,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36(01):152-153[4] 谭凤岐,谭博,张跃堂.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诊治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8(03):164-__________165[5] 朱晓慧,余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新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5):528-529
论文作者:刘勇 张为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患者论文; 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率为论文; 腹腔镜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