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教师论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尔滨市论文,小学教师论文,学生进行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背景描述: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校本教研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筑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以香滨校语文校本教学研究为例,从2002年初开始,学校就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2002年上半年开始了以“学习新课标,体验新角色”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着重领会新课程教育理念及教学设计体系。2003年开展了“走进新课程,反思新角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教研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师如何整合课程资源。
2004年,学校开展了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动”的教学交流互动方式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与同伴互动交流,请专家引领,在研究过程中发展自己并分享智慧。
此次论坛内容是香滨小学校本教研的一个课题,体现了香滨小学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主持人:沈若冰。
参加教师:冯坚、赵丽、刘春梅、郭连香、钟浩、李晓磊、吴巧红、孙健、王继宏、郝国娟、张伟、郑天琪、付佐昱、简晓东。
沈若冰: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读书的形式也异彩纷呈。但是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精彩的朗读指导却并不多见,教师的范读不到位,学生们读书缺乏情感。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我校把“如何进行朗读指导”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课题。教师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请教研员辅导、观摩优秀录像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此项技能,收获很大。接下来,请我校的马宁老师展示20分钟的教学片段,然后大家结合马老师的课和自己平时的做法谈谈体会。
教学片段:
(教学内容:《海滨小城》执教者:马宁)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描写海滨的时候,先描写了海上的景色。谁能说一说课文中都写了海上的哪些景色?
生:蓝天、白云、大海、海鸥、军舰、机帆船。
师:你说对了,还有谁想说?
板书:
师:在描写这些事物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描写得很美?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抓住有关语句谈谈体会,再美美地读读。
师:谁愿意说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
生:“每当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我认为这句话写得美。
师:不仅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镀上了一层金黄色,还有什么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被镀上金黄色的战士是什么样的呢2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师:看完画面,相信大家对这两句话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怎样朗读才能把这句话读得优美?同桌之间练习读一读。
师:你可以这样读,还可以怎么读呢?同学们大胆地尝试读。(学生用多种方式读。)
师:喜欢朗读这两句话的同学站起来,齐读这两句。
师:还有哪些地方,你认为写得很美?
生:我认为这句话写得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句话美呢?
生:通过“浩瀚的大海”这几个字我感到了大海很大、很美。
师:他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值得大家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和他一样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见过,请你说说,浩瀚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广阔,无边无际。
师: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也不要着急。现在我们一同去欣赏壮美的大海,好吗?(放课件。)
师:看完画面,谁能读出大海广大无边的样子?请大家试着读一读。(生练习朗读。)
师:(范读“浩瀚的大海”)你再读一读好吗?(生读。)
师:注意“浩”发轻音。(生再读。)
师:有进步。还有谁愿意读?(生读。)
师:大家接着汇报,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美?
生:我认为这句话写得比较美:“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师:谈谈你的体会吧!(生谈。)
师:老师也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关,也很想读读,好吗?大家注意听。
师:谁听出来了,刚才老师把哪几个字重读了?
生:老师把“蓝的”和“也是蓝的”进行了重读。
师:你说对了,你试着读一下好吗?
师: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
师:大家接着汇报。
生:我认为这句话写得比较美:“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通过朗读这句话,我知道了在大海和蓝天交界的地方有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
师:你说得很好,什么是“来来往往”?
生:来来往往表示这条船来了,那条船又过去了。
师:解释得不错,请你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好吗?
师:(范读)这样读行吗?那你来试试好吗?(生读。)
师:有进步,把表示颜色的词突出出来!还有谁想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师:大家接着汇报,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很美?
生: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很美“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海滨的天空很美。
师:还有谁画了这句话?请你再来读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儿我让你们来评一评!(生读。)
师:谁能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你给大家再读读好吗?注意表情美一些就更好了。
师:大家一起美美地读。
师:今后我们描写事物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抓事物颜色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师论坛:
冯坚:刚才,马老师这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其中有一种就是创设情境。由于我们北方的很多孩子没有见过浩瀚的大海,他们可能不会马上读出大海广大的样子。此时,马老师为学生播放了有关大海的录像,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感受到了大海的壮美。这样就可以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一种情感共鸣。
刘春梅:我觉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方法也是不错的。前一段时间我在教学《小马过河》时,因为课文较长,学生没有把握好人物语气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在课余时间找到《小马过河》的配音动画,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第二天的语文课我首先为孩子们播放动画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模仿读,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们戴着头饰边想像,边表演,边朗读。当时孩子们朗读兴趣高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钟浩:我也想结合这方面来说一下我的心得。低年级学生一般喜欢读写景写人的课文,但往往由于对课文描写的环境不了解,读得不十分到位。这时我采用让学生想像体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水平。例如,我在教学《王冕学画》一文时,许多孩子没有见过荷花池,初读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在黑板上贴出了荷花池的图片,让孩子们充分去想像,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让他们合上书、闭上眼睛,配上音乐为他们范读。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感受到了。再读这段时,语气就好多了。
李晓磊:我也觉得创设情境很重要。那么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我认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这节课马老师抓住了“机帆船、军舰”等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出了各种不同的语气。
同时,我认为抓重点词语理解体会读,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好词佳句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了。
吴巧红:我在教学《小鱼的梦》一课时,因为课文文字优美,富有韵律,我就抓住文中“催眠曲”一词,并加上适当的动作帮助孩子体会小鱼在池塘妈妈怀里酣睡的情景。孩子们再读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沈若冰:我想,在理解重点词语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浅,可以加一些适当的体态语,如目光、动作。这样孩子的体会就深刻一些。
付佐昱: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评读的能力,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方法。“评读”不仅能使学生练就自能读书的本领,而且能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时,我是通过以下三步进行评读训练的。首先,初读课文时,请学生评价朗读者是否把文章读准;其次,熟读时,评价是否读得流利、通顺;最后,在精读课文时,评价是否强调了重点词句,注重了情感把握,请学生把自己认为读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分别画下来。对于前两步的评读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而对于第三步,则有一定难度。开始时,学生只会说“我认为他读得很好”这样的套话,至于为什么好,就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来。后来,经过从句到段,及至全篇的逐层深入的训练,学生就能够进行自主性评价了。比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二名学生朗读了描写小兴安岭秋天景色的段落,这时就有学生评道:“他把‘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读得很美,给没有任何生命力的黄叶赋予了活力,就如同一个个小精灵随着旋律在翩翩起舞。”这样的评读练习,不仅能以读促讲,以评促讲,而且能使“读”深入课堂,落到实处。
郑天琪:我也想就评价中指导朗读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节课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但朗读训练又要做到全员参与。因此,我经常利用“生生互读、生生互评、生生互教、生生互动”来达到提高朗读实效的目的。通过学生互相朗读、互相评议,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朗读才能的机会。一开始,孩子们只能用一些简单的评价话语。后来通过对学生互动式评价朗读能力的培养,孩子们逐渐摆脱了套话。在教学《小鱼的梦》时,我让朗读较好的小彤同学先来读。读后,有的学生评价:“小彤同学这次朗读时怎么这么不自信?你的声音怎么这么小呀?”小彤听了,反驳道:“因为小鱼在做梦,那它一定在睡觉。我读的时候声音很轻,我是怕吵醒它!”一些孩子听了,马上纷纷模仿起来。因此,在这种朗读模式下,学生开始喜欢朗读。
孙健:其实我觉得还有一种做法我们不应当忽略,就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范读。这样能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情境之间的距离。刚才马宁老师给孩子们范读,让他们知道怎么读会读得更好。我觉得有一句话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这句“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它体现了大海的浩瀚和海天一色的特点。老师进行了范读,我觉得读得很好,但孩子们还是没有落实。我个人认为根据孩子不同性格和体验,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孩子的性格比较开朗、奔放,读的速度就可以稍快些,如果属于很文静的孩子可以读得稍慢一些。(孙健老师富有表情地进行了范读,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张伟:孙老师刚才提到了教师的范读,我认为很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教师的范读,因为我是一个新教师,参加工作刚刚三个月,对古诗的朗读还不是很准确,我想给大家读一首古诗,请各位老师给指导一下。(朗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赵丽:我认为张老师的声音非常有磁性。但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在朗读古诗的时候,语速要稍慢一些,尤其是重点词,要突出一些,在适当的地方要有适当的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那种意境美。例如这首诗的第一句:(范读)一道残阳铺水中。我觉得你的这个“铺”字处理得特别好,读得稍慢,使我们听者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阳光洒满江面的样子。但水中这两个词再处理得慢些,就更好了。
王继宏:教师的范读很重要,我认为教读也很重要。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朗读技巧。如:朗读三个以上的并列的词语或句子时,语调要有高低、轻重的变化。如,《五彩池》中描写水池的不同形状的句子,我觉得朗读时要有语调的变化。
简晓东:我也想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下我在朗读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喜欢读语句优美和情节有趣的文章,而说明文内容枯燥,这类体裁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
郝国娟:我就简老师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像说明文这类文体,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轻重音、语速等问题,以叙述的语气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就是说,依据文体,指导朗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陶冶情操。
简晓东:谢谢郝老师。听了你的回答,我的思路清晰多了。另外,我还想补充赵老师的话题。我认为古诗的教学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才能读得入情入境。
郭连香:听了各位老师在朗读方面的探索,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我听到王崧舟老师讲的一节课。他所讲的《只有一个地球》中的一个朗读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文时,他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读后说一说自己的心情怎么样。他是从学生的心情入手进入文本的。接着,他请学生再读书,并仔细找一找书上哪些地方在读时心中有为之一颤的感觉,然后把最令自己揪心、难受的那一处读给同学听。当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朗读方法。当其中一个学生在汇报时说,读“生态灾难”这个词时,他觉得心里很难受。老师抓住“生态灾难”进行指导,并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生态灾难后,才让学生读出自己所理解的,并追问再读时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什么。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这四个字仿佛成了怪兽。”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人间地狱。”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在技巧方面给予过多的指导,而是通过语言让学生进行想像。他通过多种方式把孩子的情感真正地带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
沈若冰:今天我们就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指导进行了专题研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说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扮演角色,创设情境;图画再现,创设情境;想像体验,创设情境等。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评价中指导朗读及范读、教读等多种方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些课文是抒发感情的,宜个别读、轻声读;有些课文是铿锵有力的,宜齐读、放声读;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宜分角色朗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何指导朗读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坛后反思:
反思一:(简晓东)我是一名数学专业的教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为了提高语文专业能力,我参与了这次“校本教研——关于朗读”的论坛。论坛给了我与各位老师沟通与交流的时间。让我收获最大的是郭老师提出的关于“让朗读教学更人本”这一朗读教学指导理念,而听了孙老师的范读,让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练习。在本次论坛结束后的语文教学中,我格外注重朗读。我给每位学生记下每次朗读的成绩。没得满分的可以回家再练习、再读,每个学生都争取得满分。一时间,学生的朗读兴趣比上新课时还要高。听着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着古诗,我觉得自己真是受益匪浅。
反思二:(付佐昱)在这次现场会上,我校的许多老师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见解。通过研讨,我也明确了在指导朗读中教师应该处于何种位置。老师们提到的范读、教读等方法,都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反思三:(郭连香)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只是有少许的韧劲与认真,是学校的一次次论坛与反思,不断激励我去学习,去成长。其实准备材料、阅读资料的过程,就是我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次论坛,我对有关朗读方面的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在论坛上,我听到了各位老师有关朗读方面各种方法的指导,其中我印象深的教学方法,回到课堂上不自觉地就用上了,同时又有了不同的体会。
标签:大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