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压架空电力线及塔架附件等长期暴露于野外,需要定期巡检维修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高压输电线巡检方式正由人工逐步向机器人进行转变。文章针对国内外高压输电线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关键技术问题,并展望了高压输电线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输电线路;机器人;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高压输电线机器人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着手对电力高压输电线机器人进行探究。东京电力公司Sawada教授等人1988年率先研发了拥有初步自主越障能力的巡检机器人,并将其命名为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巡检移动机器人。加拿大水电魁北克研究中心于2008年开发出一款名为LinesScout的高压输电线路检测机器人。机器人基本结构上设置一个夹紧机构,可以有效阻止机器人两端的下落,确保机器人可以安全有效地工作。2008年,伊朗塞姆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发了一种名为MoboLab的巡检机器人,它由三个配有滚轮的钳口装置夹紧并在导线上移动。针对高压地线通过塔顶之间顶与顶进行连接的特征,2009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BuehringerM.等人研制出了一款名为CableCrawler的沿地线行驶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双对垂直滚筒通过直接挤压塔顶的方法进行越障。
中国对高压电力线路检测机器人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时间较晚。武汉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于1998年研发出具备自动越障功能的高压输电线巡检车。该车为三轮驱动,具有稳固的越障功能和行走功能,可安稳地越过输电线路上的障碍物。2005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王洪光等人开发出双臂反对称悬挂式检测机器人,机器人可将重力集中于单个臂,使检查机器人的另一个臂与传输线分开。湖北工业大学于2015年提出了基于磁悬浮的高压输电线路检测机器人,其避障机构通过检测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方式设计而得。
2高压输电线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机器人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帮助人类从繁重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得以解脱。目前,各国对检测机器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式机器人都存在着无法普遍推广的缺陷。因此,高压输电线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器人的行进结构设计
现有的输电线机器人行进机构大都为轮式行进机构,主要通过行进轮与输电线的摩擦完成行进,驱动轮依靠电机转动,可实现速度调节,其运动较为稳定、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相比双臂式、三臂式和四臂式输电线机器人主要为步进式行走机构,依靠机械臂交替移动完成行进,其运动具有间断性,并且移动较为缓慢、工作效率较低。总的来说,针对行进方式稳定可靠并且能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的行进机构的研究将成为输电线机器人的研究重点。
2.2机器人的越障方式
高压输电线路机器人要求能够平稳地穿过诸如防震锤、悬垂线夹等障碍物。现有的机器人越障方式主要有跨越式、荡越式、回转式以及挤压式等。伴随智能化自主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生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方法等现代技术开始应用于机器人越障控制研究,机器人的越障方式逐步向自主化、智能化模式转变。因而,建立机器人运动轨迹与姿态控制等数据库,使高压输电线机器人越障方式迈向智能化控制将是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
2.3机器人的电源补给
高压输电线路机器人经常在高海拔、高磁场环境中运行,不能依赖电池进行长期运行,因此,机器人实时在线充电是能量供应的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高磁场伴随着高压输电线路而存在,利用磁生电的原理,绕有线圈的铁芯两端可产生感应电动势,利用整流桥装置可将生成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从而为蓄电池供电,也可直接为检测机器人供电,这种方式称为感应取电。另一种实时供能方式为光储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负载等设备,常见的技术路线主要有直流耦合与交流耦合两种拓扑结构。输电线机器人主要运用直流耦合结构,利用光伏系统得到直流电,然后通过控制器,将直流电存储到蓄电池中,为检测机器人供电。总而观之,在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的能源供应问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实时在线供电,合理建立太阳能充电基站,以及如何使蓄电池重量轻、体积小、电量大。
2.4机器人的检测方法
现有的检测故障的方法有光学图像检测法、红外线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漏磁检测法、无线电频谱检测法、电涡流检测法以及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检测法等,但无论是较为成熟的还是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各种检测技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输电线机器人自主巡检。总归起来,研究适应各种环境各种状态、抗干扰能力强、检测范围广、检测故障种类多并且真实可靠的检测技术是输电线机器人自主检测的关键技术。
3发展趋势
目前没有越障能力的高压输电线巡检机器人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能够进行自主越障的巡检机器人还有待研制,因此对于具有完全自主越障功能的巡检机器人研制已成为间不容息的问题,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合理地预测未来输电线机器人会朝着如下方向发展。
3.1分布式高压输电线机器人系统
尽管多感测输电线机器人具有其优点,但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尺寸和过复杂控制的缺点。若线路检查任务由携带不同线路故障检测器的多个机器人完成,可以大大减小机器人的体积和功耗,降低开发难度;同时,多机器人协作可以使机器人系统通过每个机器人的信息传输产生更高的效率,它可以进一步提高线路故障的检测可靠性和灵敏度。
3.2具有多个传感器的检查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检测技术的成熟和传输线故障检测装置的简化,可以在检测机器人上使用各种故障检测仪器。机器人可以用各种传感器同时扫描传输线,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更有效、可靠地找到传输线上的故障并对其进行评估,使维修人员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发现并维修故障。
3.3自主控制系统与智能化发展
伴随现代化技术例如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检测机器人自身的控制系统中可以安装嵌入式PC104工业计算机,其控制驱动可采用三种闭环工作模式,即速度、电流和位置,可轻松适应各种速度、扭矩控制和复杂的位置应用。当机器人处于自主越障时,传感器可以与专家知识库结合,完成行动计划和动作调整互相联合的越障行动。
4结论
综合各方因素,研究一种经济可靠的方式检测输电线路工作状况,减小工人工作强度、提高巡检检查质量并降低巡检费用,保证电力线正常工作,从而满足社会对电能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但当前各国对具有自主越障能力的高压输电线路机器人的研究均处在初级阶段,现有的输电线机器人都存在着无法普遍推广的缺陷。未来的输电线机器人将逐步走向多传感器智能式机器人,机器人能够自动拍摄线路情况,远程控制管理级能够自动接收机器人收集的信息并对其分析处理,实现故障自主检测并修复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压线路巡线机器人视觉导航中的单目测距算法[J].程立,吴功平.光电子·激光.2016(09)
[2]输电线路巡检图像智能诊断系统[J].傅博,姜勇,王洪光,姜文东,宋屹峰,王灿灿,初金良,赵彦平.智能系统学报.2016(01)
[3]基于单目机器视觉的高压输电线路障碍物定位研究[J].王忠亮,吴功平,何缘,杨智勇.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04)
论文作者:邰旭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机器人论文; 输电线论文; 高压论文; 线路论文; 自主论文; 方式论文; 故障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