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保险业:整合与重组的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趋势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世界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压力,各国银行正仔细审视每一种经营模式——银行保险、全能银行、产品导向的零售银行或全球批发银行模式,以寻求新策略摆脱困境。许多大银行开始发展多元化业务,包括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电子银行、交叉销售保险和投资银行产品,成为提供全面服务的金融企业,今后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一、国际银行业重组的特点
(一)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减少,从1990到2000年的十年中,美国银行业经过重组,银行总数由1989年的12697家减少了1/3,1999年末仅8562家。造成这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银行间大量的合并、收购活动。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破产倒闭的银行数量急剧减少,而合并、收购案发生的数量则达到了400-600件的高峰。
表1 美国银行数量的变动(1989-1999)
┌─────┬─────┬─────┬────┬────┬─────┐
│
年份
│新增银行数│合并收购数│ 破产数 │银行总数│比上年减少│
├─────┼─────┼─────┼────┼────┼─────┤
│
1989
│192
│411
│ 206
│ 12692 │422
│
├─────┼─────┼─────┼────┼────┼─────┤
│
1990
│165
│393
│ 158
│ 12329 │368
│
├─────┼─────┼─────┼────┼────┼─────┤
│
1991
│105
│446
│ 105
│ 11909 │420
│
├─────┼─────┼─────┼────┼────┼─────┤
│
1992
│72│428
│
97
│ 11449 │460
│
├─────┼─────┼─────┼────┼────┼─────┤
│
1993
│61│480
│
62
│ 10944 │505
│
├─────┼─────┼─────┼────┼────┼─────┤
│
1994
│49│547
│
11
│ 10421 │513
│
├─────┼─────┼─────┼────┼────┼─────┤
│
1995
│101
│609
│6
│
9921 │510
│
├─────┼─────┼─────┼────┼────┼─────┤
│
1996
│145
│553
│5
│
9510 │411
│
├─────┼─────┼─────┼────┼────┼─────┤
│
1997
│188
│559
│1
│
9124 │386
│
├─────┼─────┼─────┼────┼────┼─────┤
│
1998
│194
│563
│3
│
8756 │368
│
├─────┼─────┼─────┼────┼────┼─────┤
│
1999
│231
│417
│7
│
8562 │194
│
└─────┴─────┴─────┴────┴────┴─────┘
资料来源:《金融财政事情》周刊2000.5.1.P15
银行并购和整合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欧洲。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加速欧盟内部的资本跨国界的流动,金融服务业的更加开放加剧了欧盟成员国在金融服务业上的竞争迫使欧洲各国银行也相应地要扩大规模,全球性银行业并购浪潮即是这种竞争格局的一种深刻反映。银行规模在竞争中可发挥关键作用的理念也逐步为银行家所接受,“规模”已成为银行业竞争取胜的法宝之一。这样的环境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泛的范围推动欧洲银行业的重组进程。
表2 法国银行(信贷机构)数量的变动(1984-1998)
┌─────────┬────┬────┬────┬────┬────┐
│
年份
│ 1984 │ 1987 │ 1993 │ 1997 │ 1998 │
├─────────┼────┼────┼────┼────┼────┤
│全能银行 │ 1012 │
937 │
590 │
547 │
317 │
├─────────┼────┼────┼────┼────┼────┤
│ 商业银行│
349 │
383 │
409 │
386 │
359 │
├─────────┼────┼────┼────┼────┼────┤
│合作与互助银行│
195 │
190 │
146 │
127 │
124 │
├─────────┼────┼────┼────┼────┼────┤
│ 储蓄银行│
468 │
364 │35 │34 │34 │
├─────────┼────┼────┼────┼────┼────┤
│专业信贷机构 │
989 │ 1215 │ 1059 │
726 │
692 │
├─────────┼────┼────┼────┼────┼────┤
│ 城市信贷银行│21 │21 │20 │20 │21 │
├─────────┼────┼────┼────┼────┼────┤
│ 财务公司│
940 │ 1165 │ 1007 │
677 │
645 │
├─────────┼────┼────┼────┼────┼────┤
│ 专业金融机构│28 │31 │32 │29 │26 │
├─────────┼────┼────┼────┼────┼────┤
│信贷机构总数 │ 2001 │ 2152 │ 1649 │ 1237 │ 1209 │
└─────────┴────┴────┴────┴────┴────┘
资料来源:《法国信贷机构与投资公司委员会1998年年度报告》,P62
(二)目前全球银行业集中和选择性地发展核心业务成为主流,银行将通过分解、外包、合资及合伙的形式经营非核心业务,差异化发展。这是因为经营环境好的时候,提供全面服务的银行吸引力较强,但是当盈利较难增长时,则银行的经营成本较高,投资者要求银行采用新策略增加盈利。另外,技术发展也大大增加了银行分解业务的可能性,银行可选择作为产品制造商,如设计按揭、小企业贷款等,或作为专注与客户关系的分销商。
(三)银行业介入其他金融领域尽管目前大多数银行还是主要从收益和战略意义上在银行业务范围之内进行统合,但从1998年开始,世界金融业就出现了跨行业重组的倾向。银行开始通过收购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方式介入收益丰厚的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
在法国,银行业大举向保险市场进军,尤其是人寿保险业,从而形成了银行业务中的一个新的分支“银行保险业”。在新银行法允许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后,银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成为人寿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网络,几乎所有较大的银行都设有从事人寿保险的分支机构,许多银行与保险公司或签定销售协议,或联合成立保险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银行在人寿保险市场所占的份额从40%升至60%。表3显示1998年主要银行集团在人寿保险市场所占的份额。
表3 法国银行在人寿保险市场所占的份额(1998)
┌────────┬────────────┬──────────┐
│ 母银行 │人寿保险子公司 │在人寿保险市场的份额│
├────────┼────────────┼──────────┤
│ 农业信贷银行 │Predien │ 9.1│
├────────┼────────────┼──────────┤
│ 互助信贷银行 │ACM-Vie │ 4.4│
├────────┼────────────┼──────────┤
│ 巴黎国民银行 │
Natio-Vie│ 4.2│
├────────┼────────────┼──────────┤
│兴业银行│Sogecap │
4│
├────────┼────────────┼──────────┤
│ 里昂信贷银行 │Assurances Federals-Vie │ 33│
└────────┴────────────┴──────────┘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银行业务跨行业重组的经济学解释
经济学中“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理论说明了为什么企业会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是对一些需要大量生产且需要大量固定投入的产业,如汽车业、钢铁业,因为大量生产可以迅速地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除了大规模生产以外,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企业扩大生产另一种类似的产品,比如说一家报社除了主要出版《日报》外,通常还出版《晚报》、《晨报》、《商报》,以及各类增刊、杂志。由于他们生产的报纸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称为经济规模,但这些产品的性质又十分相近,经济学称之为“范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
出现范畴经济的主要理由在于这些产品由于性质相近,公司可以在生产上将生产资源作更有效率的运用。前面举例的报业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比如说,某报社每天要发行100万份报纸,编辑在每天晚上十点截稿,十一点开始印刷,清晨四点出报。其中印刷机真正利用的时间只有十一点到四点之间的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闲置不用。由于自动彩色印刷机成本昂贵,且属于固定成本,不论印多少份报纸都必须支出相同的固定成本。因此,如果再多发行一份晚报,每天上午十点截稿,十一点印刷,下午三点出报,印刷机可以再多用四个小时,但却不必增加多少固定成本。事实上,一家报社出版数种报纸是全世界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基于范畴经济的理论,就不难理解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原动力了:人寿保险与银行产品比较接近,经营管理跨度不大;销售保险产品的基本技能是银行员工所熟悉的;销售的场所也是银行业已建立的柜台,银行经营的固定成本可以在更多的产品中分摊,而且销售的手续费可以大大增加银行的收入。
三、银行保险概述及全球银行保险市场发展情况
(一)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概况 银行保险即是经由共通的销售渠道,提供保险与金融商品及服务给共同的客户群。例如通过银行的柜面、信用卡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部门销售各类寿险、意外险、信用保险及相关的服务。
通过银行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的模式始于法国,在1973年法国已有两家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的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运用自己银行(母公司)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一家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农业保险互助会合资成立的保险公司“Soravie”,另一家是法国巴黎巴银行(Paribas)下属的一家银行保险公司(Cardif)。很快他们就获得成功,并迅速在欧洲发展起来,成为欧洲保险销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如表4所示,时至今日,银行保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
表4 一些国家地区银行保险业务开展情况
┌─────┬──────────────────────────────┐
│
国家
│ 银行保险开展情况
│
├─────┼──────────────────────────────┤
│ 意大利 │寿险保费销售总量中,将近60%是通过银行网点来实现的 │
├─────┼──────────────────────────────┤
│ │一些重要的银行集团所下属人寿保险公司,已经排名在该国保险市场│
│ 西班牙 │的前茅 │
├─────┼──────────────────────────────┤
│
巴西
│一些专门从事银行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已成为保险市场的先锋 │
├─────┼──────────────────────────────┤
│ 阿根廷 │一些大银行或是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或是与保险公司合资开发市场│
├─────┼──────────────────────────────┤
│
智利
│1998年开始政府许可通过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市场发展相当迅速│
├─────┼──────────────────────────────┤
│ │1998年颁布新的金融服务法令,明确了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可│
│
美国
│以在商业上建立业务往来关系 │
├─────┼──────────────────────────────┤
│
日本
│2001年全面启动银行保险市场 │
├─────┼──────────────────────────────┤
│ │所有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银行先后成立自己的保险经│
│ 台湾地区 │纪或代理人公司 │
└─────┴──────────────────────────────┘
在欧洲,银行保险业务自1990年以来获得长足发展,在7个国家银行保险占寿险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50%,总的银行保费规模占寿险市场的22%。在法国市场中银行保险占寿险市场的近70%,前9家银行保费收入愈10亿美元(1998)。下图将对比欧洲银行保险市场的迅猛发展。
图1 欧洲银行保险市场占有率比较
表五说明了在欧洲保险手续费收入占银行总利润的比例。其中2010年数据为预计数。
表5 保险手续费占总利润的比例(%)
┌────┬────┬────┬────┬────┬────┐
│ 1990 │ 1992 │ 1995 │ 1997 │ 2000 │ 2010 │
├────┼────┼────┼────┼────┼────┤
│
1│
2.5 │
5.6 │
6.5 │
10
│
15
│
└────┴────┴────┴────┴────┴────┘
资料来源:法国CNP
(二)银行保险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缘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的支持:相当多的国家允许银行销售保险产品,并规定其手续费收入合法;部分国家法律允许银行与保险公司在资本层面进行融合(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单向参股或者相互交叉持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构筑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居民购买保险。
表6列出了主要国家法规管制的情况。
表6 部分国家对银行参与保险业的管制及银行保险的市场份额(%)
┌───┬─────┬────┬────┬────┬──────┬─────┐
│ │银行对保险│银行成立│银行销售│银行生产│ 银行销售寿 │银行销售财│
│ 国家 │ ││││ 险的产品市 │产保险的市│
│ │业的投资 │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产品│ 场份额 │场份额│
├───┼─────┼────┼────┼────┼──────┼─────┤
│西班牙│
允许
│ 允许 │ 限制 │ 禁止 │ 62 │5 │
├───┼─────┼────┼────┼────┼──────┼─────┤
│ 法国 │ 不限制 │ 限制 │ 允许 │ 禁止 │ 60 │6 │
├───┼─────┼────┼────┼────┼──────┼─────┤
│意大利│不超过自有│ 允许 │ 允许 │ 禁止 │ 35 │2 │
│ │资金的10%│││││ │
├───┼─────┼────┼────┼────┼──────┼─────┤
│ 德国 │ 不限制 │ 允许 │ 允许 │ 禁止 │ 26 │5 │
├───┼─────┼────┼────┼────┼──────┼─────┤
│ 荷兰 │ 不限制 │ 限制 │ 允许 │ 禁止 │ 26 │20│
├───┼─────┼────┼────┼────┼──────┼─────┤
│ 英国 │ 不限制 │ 允许 │ 允许 │ 禁止 │ 20 │20│
├───┼─────┼────┼────┼────┼──────┼─────┤
│ 瑞士 │
允许
│ 允许 │ 允许 │ 禁止 │ 15 │2 │
├───┼─────┼────┼────┼────┼──────┼─────┤
│加拿大│
限制
│││││ │
├───┼─────┼────┼────┼────┼──────┼─────┤
│ 美国 │
限制
│ 禁止 │
限制 │ 禁止 ││ │
├───┼─────┼────┼────┼────┼──────┼─────┤
│ 日本 │
禁止
│ 限制 ││││ │
└───┴─────┴────┴────┴────┴──────┴─────┘
资料来源:法国人寿保险公司《银行保险》
对于银行来说,“金融超市”和全方位服务概念的兴起,迫切需要银行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以保留原有客户,确保主营业务的盈利。其次,银行网点的营销标准不断提高,销售保险等产品可以增强其网点的个人理财功能;另外随着技术进步及银行对于人均效益的重视,相当多的银行面临裁员及关闭亏损营业场所的压力,迫切需要提高银行职员的工作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及机会,适应银行发展与变革的需要;最后,销售手续费收入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大提高。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银行保险长期经营成本较低,通过银行渠道进行销售成长性稳定,可以有效利用银行的品牌形象,有效共享银行庞大的客户群;同时,银行保险有效地扩大了保险公司的多渠道经营能力,增强了保险公司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能力。
客户通过银行渠道购买保险,购买决策过程简单,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时,银行保险产品与储蓄产品的相似性,提高了客户对于产品的认知度,使客户能够自主决策,自主把握风险。
通过银行保险,银行与保险公司采取一种“结盟”的方式,使客户能从单一窗口选择更多的产品,从而建立和更好地维护了客户关系。经济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客户从一家银行购买产品的种类越多,客户离开这家银行转买其他银行产品的机会也就越少。
表7 银行客户脱落率研究
┌──────────────────────────┬──────┐
│ 客户类型 │
脱落率
│
├──────────────────────────┼──────┤
│ 只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存款帐户 │
100%│
├──────────────────────────┼──────┤
│ 只在银行开一个定期存款帐户 │50%│
├──────────────────────────┼──────┤
│ 同时在银行开一个活期与定期存款帐户 │10%│
├──────────────────────────┼──────┤
│ 只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存款帐户并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业务 │
5.6%│
├──────────────────────────┼──────┤
│只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存款帐户并接受其他金融保险综合服务│ 1%│
└──────────────────────────┴──────┘
资料来源:1998年《美国银行家协会》
四、中国的银行保险市场概况
(一)缺乏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
中国加入WTO后在金融服务方面必须遵循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以及市场准入原则。具体在银行业方面的承诺是:审慎性发放营业许可证,即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数量限制;外汇业务及时开放;人民币业务地域限制逐步取消;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对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的时间提供金融租赁服务。具体在保险业方面的承诺是: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合资保险经纪公司外资持股可以达到50%;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等。
就中国银行业的总体情况而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等经营能力与效益的指标远低于国际同行。2000年世界前20大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在12%以上,而我国银行这一数字不到5%,未能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资本不足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与偿付能力,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扩张能力。2000年我国银行业资本利润率平均只有4.64%,而英国、美国、新加坡、和印度的银行业资本利润率的平均数分别为26.13%、20.41%、15.57%、19.17%,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国际大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在4%以下,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约为25%,高出许多。
从保险业的情况看,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各项保险市场发展的衡量指标都明显偏低(见表8),这说明我国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初级开发的阶段。但我国保险市场几乎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发展速度,这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中国12亿多的人口、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近10万亿的居民储蓄都预示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表8 保险市场各项指标的国际比较
┌────┬───┬────┬──────────────┬──────────────┐
│ 国家 │保险公│保费收入│ 保险密度(美元) │
保险深度(%)
│
││ │├────┬────┬────┼────┬────┬────┤
││司数 │亿美元 │ 全部 │ 非寿险 │ 寿险 │ 全部 │ 非寿险 │ 寿险 │
├────┼───┼────┼────┼────┼────┼────┼────┼────┤
│ 全球 │ -
│ 23240 │ 387.3 │ 151.9 │ 235.4 │ 7.52 │ 2.95 │ 4.57 │
├────┼───┼────┼────┼────┼────┼────┼────┼────┤
│ 美国 │ 4818 │ 7952 │ 2921.1 │ 1474.4 │ 1446.6 │ 8.55 │ 4.32 │ 4.23 │
├────┼───┼────┼────┼────┼────┼────┼────┼────┤
│ 英国 │ 870 │ 2049 │ 4642.7 │ 1728.7 │
2914 │ 13.35 │ 3.05 │ 10.3 │
├────┼───┼────┼────┼────┼────┼────┼────┼────┤
│ 德国 │ 777 │ 1388 │ 1675.7 │ 913.5 │ 762.2 │ 6.52 │ 3.55 │ 2.96 │
├────┼───┼────┼────┼────┼────┼────┼────┼────┤
│ 日本 │ 105 │ 4949 │ 3908.9 │ 805.5 │ 3103.4 │ 11.17 │
2.3 │ 8.87 │
├────┼───┼────┼────┼────┼────┼────┼────┼────┤
│ 台湾 │ 59 │
200 │ 909.8 │ 273.7 │ 636.1 │ 6.91 │ 2.08 │ 4.83 │
├────┼───┼────┼────┼────┼────┼────┼────┼────┤
│ 韩国 │ 45 │
479 │ 1022.8 │ 262.3 │ 760.5 │ 11.28 │ 2.89 │ 8.39 │
├────┼───┼────┼────┼────┼────┼────┼────┼────┤
│中国大陆│ 26 │
168 │
13.3 │ 5 │8.3 │ 1.63 │ 0.61 │ 1.02 │
├────┼───┼────┼────┼────┼────┼────┼────┼────┤
│ 香港 │ 192 │75 │ 1115.7 │
257 │ 858.7 │ 4.72 │ 1.09 │ 3.63 │
└────┴───┴────┴────┴────┴────┴────┴────┴────┘
资料来源:1999年世界保险年鉴
评判保险公司的竞争力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但是可以根据公司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比较选取资产总额、人均利润收入、人均利润额、员工人数等指标进行分析。
我国的保险公司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各方面与外资公司都无法相提并论。就资产总额看,我国资产额最大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0年总资产为158.9亿美元,其他几家较大的公司资产仅几十亿美元,2000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额也仅为288亿美元左右,不及排在500强最后一位的保险公司——台湾国泰的资本实力。
从经营范围看,国际大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承保范围非常广泛。而我国保险公司业务基本是局限在国内,仅十家左右保险公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区域性的公司仅能在有限的地区开展。从上表还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太平洋、平安四大保险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分别为63460美元、164550美元、143710美元和184760美元;人均利润额分别为2050美元、1360美元、4790美元、4720美元。而同期国际大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是我国这几家欠公司的十几倍。盈利能力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水平差,导致经营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在核保、险种开发、保费厘定等方面能力欠缺、制定不合理造成。
表9 保险公司经营指标比较
┌─────┬────┬──────┬──────┬─────┬──────┐
│
机构
│ 排名 │资产总额(亿│人均营业收 │人均利润额│雇员人数(万│
│ ││美元) │入(万美元)│(万美元)│人)│
├─────┼────┼──────┼──────┼─────┼──────┤
│ 法国安盛 │
15
│8086│95.27
│
2.34
│ 9.2│
├─────┼────┼──────┼──────┼─────┼──────┤
│ 荷兰国际 │
27
│4939│72.67
│
6.1│ 8.6│
├─────┼────┼──────┼──────┼─────┼──────┤
│ 日本生命 │
20
│4233│
110.59
│
4.8│ 7.1│
├─────┼────┼──────┼──────┼─────┼──────┤
│ 德国安联 │
22
│3837│65.07
│
2.09
│11.4│
├─────┼────┼──────┼──────┼─────┼──────┤
│ 纽约人寿 │ 191
│ 950│309.7
│
7.93
│ 0.7│
├─────┼────┼──────┼──────┼─────┼──────┤
│ 台湾国泰 │ 489
│ 299│30.01
│
1.4│ 3.3│
├─────┼────┼──────┼──────┼─────┼──────┤
│ 中国人保 │
-│ 56│ 6.35
│
0.21
│8.43│
├─────┼────┼──────┼──────┼─────┼──────┤
│ 中国人寿 │
-│ 159│16.46
│
0.14
│4.46│
├─────┼────┼──────┼──────┼─────┼──────┤
│太平洋保险│
-│ 29│14.37
│
0.48
│1.05│
├─────┼────┼──────┼──────┼─────┼──────┤
│ 平安保险 │
-│ 54│18.48
│
0.47
│1.45│
└─────┴────┴──────┴──────┴─────┴──────┘
资料来源:2000年国际统计年鉴
注:排名是指《财富》2000年世界五百强排名
(二)银行保险启动的基本条件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始启动银行保险需要在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五方面具备条件。人口环境指人口规模、年龄特征、家庭类型;经济环境指大部分居民是否具备了购买保险的经济实力;法律环境指是否相应的法律法规允许银行参与保险销售,允许保险公司与银行进行多层次合作;文化环境指银行是否注重消费金融业务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首要服务宗旨,消费者普遍接受风险意识及保险观念:技术环境指银行具备商业银行的基本条件,具有消费金融的经营技术、完善的电脑及客户信息管理能力。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而这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DR指数(The Dependency Ratio指退休人口与工作人口的比例)急剧上升。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方式以发展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这极大地促进了寿险行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近年来,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对更高生活水平期望,储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长期、高收益的财经储蓄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多数具有购买保险的经济实力,预计未来五年沿海城市的年人均工资会达到25000元,接近当年欧洲启动银行保险的收入水平。同时,资本市场上日益增长的复杂的投资工具也比低收益的银行存款更具有吸引力。低通货膨胀也使得人们愿意购买长期的财经产品,这样,人们的储蓄逐渐从银行的存款帐户转移到寿险产品。
表9 各主要国家个人金融服务产品的构成(1999)
资料来源:McKinsey提供
以上三方面(人口状况、储蓄方式、财经意识)的变化使得银行业经营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银行业的资金来源(银行存款)急剧减少。与此同时,保险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保费收入占财经资产的比重大幅增加。
国家已经允许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代收、代扣保费明确列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个产品范围),且部分银行已经与国内的保险公司进行过合作,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同时,经过保险公司多年的宣传推广,居民已经具备风险意识,并向保险公司投保各种保险产品;从银行端来看,无论是经营理念、电脑网络技术还是客户信息管理能力都足已达到启动银行保险的条件。
(三)中国银行业开展银行保险的优势
中国银行业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利润率不断降低,这迫使银行不得不积极开展其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保险业的高利润对银行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促使银行不断开展保险业务。事实上银行业开展保险业务具有极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长期以来,银行保险仅仅局限在银行充当保险公司的代理中介人这一层面上,严格意义上的银行保险尚未真正出现,银行一般通过开展住房按揭保险及汽车按揭保险等活动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介入保险领域。这一阶段,银行尽管也直接出售保险单,但只是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补充而进行的,其目的是减少银行承担的风险。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关系纯粹是合作关系,不存在竞争,但在这一阶段为银行以后介入保险领域积累了经验,长期以来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使其较为了解保险业的运作特征。
2.银行拥有开展保险业务的硬件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银行拥有基本的现金帐户。这可以作为其开展多样化业务的平台,也是银行客户信息的来源,银行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优质服务。
(2)银行拥有广泛的分支网络机构。这可以用来销售保险产品。
(3)银行与其客户有更加经常的联系。当然,这种联系随着银行设施技术进步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减弱。
(4)银行能够利用更加详细的资料库为客户提供更为合适的产品。
银行具有更为优良的信誉或声誉。
3.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的相似性可以使银行有效的保持其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
随着银行的商业化转轨以及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银行保险也已在我国开始起步,从1996年开始,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如华安、泰康、新华等,为扩大业务,树立形象,以尽快占领市场,纷纷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开展银行保险。如新华寿险与北京商业银行和北京邮政储汇局,中国农业银行与华安财险等。为此,中保、平安、太保等公司也纷纷仿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99年光大集团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入银行保险领域,可以说光大集团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家集银行、证券、保险为一身的财经集团。2000年3月,中宏保险推出了我国首张可分红的保单,为保险公司进入银行的传统领域吹响了号角。
2002年,我国保险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国保费收入达3053亿元,同比增长44.7%,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通过银行销售的寿险保费收入就达388亿元。可以预计,我国的银行保险市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