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21世纪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汹涌而至。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已高居首位。知识经济更加强调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跨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是教育过程中实现“传递性、再生性”和“发展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是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强烈的创造需要会激发相应的创造动机,从而鼓励他们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百折不挠,把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促成创新人格的形成。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一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生活,把生活引进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场所。
二、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内容
(1)化学课堂教学中,除教给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外, 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生学完一章内容,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按各自的专题方向,结合平时的学习,查阅资料,相互计论,相互交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能牢固掌握知识,更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完一册课本之后,可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积累经验,积累素材,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化学课外作业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场所。
学生对于课外作业一般都是穷于应付,这一现状是必须改变的。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习题的精要、知识的铺垫、能力的提高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加以综合考虑,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繁入简、由简入繁。但要注意切勿让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要使他们从中找到成功的喜悦。不少同学反映,简单的书本作业对复习知识、培养能力并无多大益处,只有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富有创新性、富有研究性探索性的习题学生的解题热情才会调动起来,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得以进一步提高。
(3)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实验的探索性和实验的创造性。中学化学有许多能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
2.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意识, 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氮气的发现、镭的发现等许多伟大创造都是因为对细微问题的注意而做出的,因此,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还是对例题、习题的解答,抑或是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都应以新疑独到、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其敏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疑善问,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与同学争辩,或与教师讨论,以探求事物的本质。
(2)重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使之更见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创性,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发散思维是依据给定的材料,能突破常规地从多个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特点,要训练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和答案,以最佳方法解决问题。要能面对问题灵活机动,及时变通,当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应能迅速地转换到另一思路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富有新意的、与众不同的解决设想和方案,敢于标新立异。
(3)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联想和想象, 对直觉思维和灵感给予应有重视。
猜测、联想和想象是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教学中应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做敢想,甚至“异想天开”,探索不拘常规的方法。如在学生自学某些教材内容时,指导其进行“阅读尝试”,即对教材中要讨论的问题不直接去看书上的分析解答,而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猜测、联想和推证,独立积极地探求结论,并与书本上的方法和思路对照,以扩展思路。
3.创新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
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体现在教材的编写尤其教学方法上求胜性和单项性的遗迹是十分明显的,甚至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在客观上严重桎梏学生创新思维。具体表现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方法单一雷同。以至于问题稍有变化,便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即造成学生思维的刻板和僵化,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比比皆是,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更何况,“3 +综合”高考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创新教育对化学教学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高考中表现都相当突出,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好成绩。
三、创新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创新教育中后进生与优等生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你怎样去开采、挖掘。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教育”,淘汰那些不太听话、不守规矩、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其实,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很有创造潜能的天才。正像爱迪生、达尔文等曾被校方认为是“捣蛋鬼、糊涂虫、没出息”被赶出校门一样,无情的应试教育也很有可能已经或正在埋没无数个爱迪生、达尔文那样的科学家。
第二、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本着从基础教育入手,做到“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更要帮助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就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
第三、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充电”,及时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学所教的那些有限的知识,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我国及世界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发现、科学成果要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些思维僵化、孤陋寡闻、不善于学习的人,不但会误人子弟,自己也必将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