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体系概述_教条主义论文

邓小平理论体系概述_教条主义论文

邓小平理论体系问题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要善于抓住它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科学体系。现就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的若干认识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邓小平理论体系

(一)充分评价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及其重要地位和贡献。

1、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时代的新高度,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论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邓小平理论是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广泛领域的科学体系,而它的最突出的贡献,则是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引出了符合实际的新结论,提出新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重大转变,用新的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现代社会主义观,又是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经过了社会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而当前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的理论升华、理论成果。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初步验证,并正在实践中继续得到验证。正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一样,邓小平理论也需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真理性。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尚待实践证实的理论,怀疑以至于否定邓小平理论的现实真理性。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检验问题。正确的观点应当是:第一,实践已经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真理性,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二十二年”(1978年底以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二十二年;1957-1978年受“左”的指导思想干扰的二十二年)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中国和苏联改革的不同道路和不同结局,都已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真理性。第二,实践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是指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基本思路、基本原理的正确性,而不是指一些个别的、具体的结论,更不能去搞什么“句句是真理”。第三,实践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实践对认识的真理性的检验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3、邓小平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中国思想史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它在表现形式上是松散的,没有大部头的著作和长篇的论文,多是通俗明快而又含义深刻的讲话;但它的精神是聚合的,具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结构,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现代社会主义”为主题,由一系列基本的理论观点和具体结论所构成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只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散”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神聚”的一面,进而怀疑以至否定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一种肤浅的眼光。邓小平理论具有内在的科学的逻辑结构,它以系统的原理、观点、方法提出和回答了时代的重大课题,并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辉煌的成效。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可以是长篇宏著,也可以是短篇“散论”。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生命力。我国儒家学说的初始形态,在孔子那里就是“形散而神聚”的。正确的态度,是如实地承认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完整地、准确地把握这个科学体系。

(二)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

1、要把邓小平理论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思想体系,它不仅具有科学性、革命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当然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邓小平理论只是初步形成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正在现实的实践中完善、发展。它的完善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它接受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只是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理论原则、道路和方向,指出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它既不是凝固的封闭的思想体系,也是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邓小平理论当然也是这样。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这个理论的创立者、代表者,但不是最终完成者。这个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邓小平文选》,但又不仅仅限于《邓小平文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标志。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但又有重大区别的思想体系。它们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但它们所面临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思想体系的核心、主题、重点不同,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也有显著的差别。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不承认二者的差别,把邓小平理论看作毛泽东思想的简单延伸,也是不正确的。

3、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又包括分析、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个别结论,更包括贯穿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多个学科领域。我们学习、研究的重点,应当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属于一般规律、基本理论原则的内容,属于立场、观点、方法的内容,应当以此为主线去全面把握它的体系结构,以此为指南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不是照搬字句和个别结论,从这个理论体系中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就是要抓住它的精神实质。学习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要善于把握它的基本精神,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结论和字句。同时,要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时代的高度,去研究、把握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去研究、把握它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一个“新”,一个“特”,这是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所必须注意的又一个问题。

二、对邓小平理论体系总体结构的把握

(一)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结构的一般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广泛领域的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包括一般、特殊、个别的多层次的复合的思想理论体系。从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然后按学科分类描述、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种学科学术研究的方法。不区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般、特殊、个别的不同层次,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一切结论都当作一般原理,当作可以到处照搬照抄的机械的公式和万能药方,这是教条主义者的态度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实践的行动指南,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它的总体结构呢?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的报告中,已经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应当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应当是一般规律、普遍规律的结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社会革命、无产阶级使命、共产主义运动等属于普遍规律的科学结论,而且必须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的具体的结论的时候,应当从中找到马克思他们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把这些个别结论当作普遍的原理。这是一种层次分析把握的方法,即从一般(立场、观点、方法)、特殊(社会运动和社会革命的普遍规律性的结论)、个别(研究具体历史事件得出的个别的具体的结论)的辩证统一,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二)以一般、特殊、个别相统一的层次分析法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总体结构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结构特征。我认为,应当提倡用毛泽东的上述层次分析方法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总体结构。按照这一方法,邓小平理论体系在总体框架上可以划分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层次,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即关于时代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属于普遍规律的结论;第三层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现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关于实际工作和具体问题的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结论。这三个层次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而不是相互剥离的三个板块,层次的划分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划分,是理论抽象的意义上的划分。一般寓于特殊、个别之中。要善于从邓小平的大量具体的个别的结论中抽象出立场、观点、方法和普遍原理,作为行动指南,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用这种方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架构,有利于了解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认识邓小平理论;有利于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和普遍原理,解决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什么”的问题;有利于克服照抄照搬、断章取义的教条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不正学风,真正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

三、完整、准确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用层次分析的科学方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体系架构,从精髓、核心和具体的个别的结论三个层面上归纳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就可以从总体上勾划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全貌,从而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

(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全面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的哲学基础。仔细分析就可发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理解、把握。从狭义上说,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从广义上说,它是包括思想路线在内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思想体系的总称,它具有比思想路线更为广泛的内容。

第一,从狭义上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毛泽东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中以“实事求是”来概括说明党的思想路线,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路线、认识方法,就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去发现其规律;第二,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解决全党的学风问题,即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具体说来,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精神,包括四个要点:第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来学习和运用,主要是学习它关于普遍规律的结论,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把它看作一个包罗万象的、封闭的思想体系;第二,我们的出发点是社会实际、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而不是理论、原则和既成的结论,我们只能从实践这一端而不是从理论这一端出发;第三,坚持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四,“结合”、“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标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实际,在各个方面作出合乎中国实际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即形成“中国革命的逻辑”,由中国人自己所创立的中国革命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中国革命实践的向导。

第二,从广义上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它不仅包含了上述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还包括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发展了的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观点和方法,主要是:第一,实行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必须处理好的“三大关系”,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相脱离(《实践论》);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而不是相脱离(《矛盾论》);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而不是相脱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三个“相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的哲学依据。这三个“相脱离”,则是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的主要的认识论特征和认识论根源。第二,中国革命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三大认识论原则,即能动性原则(自觉的能动性),创造性原则(合于中国实际和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独立自主原则(中国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2、邓小平在新时期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发展。

第一,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制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重新建立、彻底贯彻并向前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

首先,突出了“解放思想”的内容,把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二者不是相互独立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东西,也不能把解放思想仅仅理解为敢想、敢闯、敢冒,把实事求是仅仅理解为务实、稳妥。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包括解放思想,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贯彻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突出“解放思想”,把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时期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我们不仅要反对“传统的”教条主义(对马列主义书本,对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而且要反对社会主义时期的教条主义(对毛泽东言论的“个人迷信”式的教条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冲破思想僵化的状态,这就需要突出解放思想,强调解放思想先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一场伟大的试验,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走出一条新路,要求我们突出解放思想,强调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先行。

其次,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特点、根源作了新的分析,引出了新的结论。毛泽东提出“反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观主义”的任务,但他没有解决这个任务。邓小平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特点、根源。第一,社会主义时期的教条主义,不仅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而且表现为对毛泽东思想的教条主义,对毛泽东言论的“个人迷信”式的教条主义。第二,社会主义时期的教条主义表现为“左”,也表现为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的是防止“左”。第三,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观主义,不仅表现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而且表现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者往往又是教条主义者。官僚主义的实质,是破坏民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走向唯心主义。邓小平对我国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总病根”作了新的分析,指出克服官僚主义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

3、邓小平拓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丰富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首先,强调“三个标准”特别是生产力标准,对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作了新的概括。在坚持和继承毛泽东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三大关系和能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三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和论述了三个标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使实践标准进一步具体化。

其次,强调社会主义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发展民主。提出并论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统一,把民主建设和思想路线建设结合起来,把民主和认识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的科学论断。

(二)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邓小平的现代社会主义观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或主题,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

1、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突出贡献,是实现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提出了现代社会主义的新观念。

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大业的时候,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以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变到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为重要特征的新时代。邓小平因应时代变化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现代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转变。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三次重大的形态转变。第一次,是从空想形态的社会主义向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次转变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向现实形态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次转变是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实现的,社会主义不再是理想和预见,它已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现实。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建立起来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上是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我们姑且称之为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第三次,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向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转型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少国家离开了原先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通过自己成功的改革开放实践,走出了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走上了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焕发了它的生机与活力。

2、邓小平的现代社会主义观,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的、基本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新五论”。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论。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最高的理论层次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新的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是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统一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上,来科学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目的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讲的是富裕,经济增长,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讲的是社会公正,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把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特征(制度)、特色(体制)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区别开来。邓小平这样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是邓小平依据生产力标准的思想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育程度和发展阶段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我们正在建设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克服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中急躁冒进、盲目乐观的偏向,才能真正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有利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现在的世界是改革开放的世界,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善于改革也更加开放的社会,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质和特征,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是社会改革和社会开放的政策,全面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政策。坚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克服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过于僵化封闭的弊端,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世纪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实质上是关于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相兼容的新理论,是邓小平现代社会主义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色,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伟大的超越,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代选择。要继续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和形式。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结论:(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前提。(2)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3)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要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从人治走向法治,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4)关于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重要的论述。(5)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关于发展民主与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系问题的新见解。

邓小平的现代社会主义观,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上述五个基本方面,还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等,还包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在中国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这主要的是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论和策略,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独立自主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经济的战略步骤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等。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的、个别的结论

这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第三个层次的内容。邓小平不仅继承、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立了现代社会主义观,而且将这些立场、观点、方法、基本理论贯彻于社会生活和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展开为一系列的具体的个别的结论。这同样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1)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政策、战略方针的思想,包括抓紧时机、发展自己的思想,对外经济开放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发展的波浪式的问题等。(2)关于政治建设方面的政策、战略方针的思想,包括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军队建设、法制建设、廉政建设、统一战线等方面的论述。(3)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包括教育、科技、理论工作、人才问题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论述。(4)改革、稳定、发展相统一的思想,改革开放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的思想等。

邓小平关于上述方面的具体结论,内容相当丰富、广泛。这些具体结论,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展开和具体化。我们应当把精髓、主题和具体结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整地、准确地去把握和理解。

标签:;  ;  ;  ;  ;  ;  ;  ;  ;  ;  ;  ;  ;  ;  

邓小平理论体系概述_教条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