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志勇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志勇

湖北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河道治理是我国长期发展和建设的工程项目之一,其是一项实用工程,能够缓解洪涝等自然灾害,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农业发展。随着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还能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一、现代河道治理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国生态问题在逐步恶化,生态保护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在现代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兴修生态水利工程,使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自我循环与再生。水资源不仅是我国生产、生活都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更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尤其是河道污染,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正常用水。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大现代河道治理的力度,积极应用生态水利技术,尽可能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支持与帮助,其不仅可以提供食物、资源等生活生产资料,还能够提供生存环境,与环境保护、空气净化等工作都有很大的关系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系统。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深,我国人口数量增加迅速,各类自然资源消耗巨大,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在日益加重。在各类环境问题中,河流、湖泊等水资源污染、干枯的问题最为严重。水资源的短缺会造成土壤沙化、沙尘暴、害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威胁人类的正常生存。所以,我国开始了河道治理工作。

在河道治理的初始阶段,治理工程仍然依附于自然环境,长期处于被动阶段,防洪蓄水的能力较差。随着河道治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河道治理进入和生产与河流争夺土地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修建了许多河道工程,如河堤、堤水灌溉等,不过河道治理的手段仍旧以修建堤坝的形式为主,形式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河道治理进入了经济治理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已经学会利用资金资源开展兴建河道道路、控制污水排放、保护农田等治理活动。但资金有限,治理效果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资金治理并不能完全解决水资源问题,进一步发展到了和谐治理的阶段。在我国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优化生活品质的重要性,所以增加了河道的功能作用,使河道不仅具有生态功能,同时兼具社会功能,进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大部分地区的治理水平仍旧有待提升,防洪蓄水能力较差、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堤防水平不高、生态系统严重损坏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一)恢复河道自然状态

在生态水利实际应用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河道特点,了解浅滩情况和河道内多样化的生物特点,在修坝筑堤的同时,也要积极修复周边环境,使其保持自然状态。一方面,要对影响河道形态的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如,设计多样化的河岸线形状,顺应河道周边的地理环境和水体势能,确保设计出的河道地势错落有致,进而满足冲刷、侵蚀等自然作用的要求,使河道状态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并满足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发展需求,保障各类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设计河道治理方案时,要详细考察周围环境,掌握生态系统条件,并根据其规律、要求进行方案的搭配适应,确保河道生态系统与周边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并扩大系统的食物链范围。同时,对河岸、河床进行修复和改造,多种植绿色植物,用绿色植物配合水环境形成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修筑建设生态河堤

修筑人工护岸可以帮助河道、河岸水体间的气、水进行调节交换。可以从河堤改造、建设生态河堤入手。首先,根据河道现状布置中心线。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水体势能、周围环境等因素对河道、河堤的影响。如,观察和设计河道形状时,要掌握河道宽度轴线、过流能力等多项内容,根据勘察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使河道可变空间最大化;其次,设计河堤时,不仅要满足美观性要求,还要根据情况增加浅滩设计。利用浅滩优化视觉感受的同时,也能扩大浅水区面积,增加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拓展食物链范围,进而生成更加稳定持续的生态系统;最后,在实际施工时,要选择经济优质的护岸材料。以周边环境为材料选择的基本判定标准,避免应用材料破坏周围生态系统,达成合理、河道有机融合的目的。

(三)应用新型水工建筑

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稳定周边生态环境,也能够防洪蓄水。在生态水利应用设计时,要充分满足上述两项功能性要求,就要积极采用新型水工建筑。如,在高分子合成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新型水工建筑物——橡胶坝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水坝闸门相比,该水工建筑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操作、防洪效果好等应用优势,可以在小规模的治理工程中推广使用,橡胶坝充分满足了防洪蓄水、稳定生态系统的加深要求。可见,我国应该加强新型水工建筑的研究和应用,为河道治理提供更多技术、设施、材料的支持,确保河道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构建水生动植物种群

增加河道内的动物、植物也是一种治理方式,可以利用金鱼藻、睡莲等植物净化水体,使河道水体吸收和转化更多营养资源,促进水体的自我调节,减少水污染问题的危害。同时,要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优化水生植物、动物的生存环境。目前来看,由于水生生物数量不足,所以水体中浮游生物、腐碎等杂物不断增多。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水生动物数量,可以饲养鲤鱼、鲫鱼等鱼类,利用水生动物消耗河道水体内的各种微生物、浮游生物,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五)应用案例

以某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工程为例,该工程长70km,占地面积约1460k㎡,为了保障该河道的水环境质量,增加该河道的防洪蓄水功能,要采取有效的河道治理措施。首先,控制河道线型。一方面,要对河道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要对公共绿带的面积进行控制。将控制地化为四个路段,宽度分别为堤外50-100/30-50/30-50/50-100(m);其次,设计河道断面。由于河道平均宽度约为30m,除河岸线外没有任何改建工程。所以,河岸线满足抗洪需求,但水生植物生存环境较少。在设计时,要做好防洪和景观的协调处理;最后,设计实地公园。利用实地公园保护实地资源,改善湿地带来的各项效益。要采取湿地+绿化的设计方法,确保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减少水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要积极修建生态水利工程。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改善防洪蓄水能力,同时恢复生态系统,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静.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7(01).

[2]邹晓静,马佳璐.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上海水务,2017(03).

[3]王昊,张鲁吉.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8.

论文作者:孙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