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吸收与利用_政治论文

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吸收与利用_政治论文

在借鉴中前进——论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吸收和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应该远比资本主义先进。但由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社会制度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用邓小平的话讲,还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我国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还时刻缠绕着人们的头脑,现行的政治制度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民主政治、行政管理、司法监督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前,要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好的做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形成的有益成果,包括政治的运行机制、结构安排和管理方式等等。政治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其中有些是只适应于某些特定民族和特定国家的。一般来说,政治文明都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使如此,许多政治文明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活动的带有规律性的成果。

人类政治文明的最主要成果是民主制度。对于民主的涵义,列宁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1]这是就民主的内容而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全体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民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产阶级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但是,列宁还指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力,即民主还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民主的形式指的是实现特定阶级的民主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在这方面,资产阶级民主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成果。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人类历史上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它虽有各种局限,但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属于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从民主制度发展的历程来看,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是得到广大劳动群众拥护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解放斗争的必然要求。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具有共同性。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中的普选制、代议制、公务员任期制、文官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对权力的制约机制以及依法治国的原则等,这些具体的制度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起了重大作用。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都采取了“民主共和国”的名称和一些形式,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利也采取了代议制形式。例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一种“议行合一”的新型的代议制及代议机构,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有人认为,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只能是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管理经验,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文明应关上大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和狭隘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进步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经济关系、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邓小平一再强调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开放”。所谓“全面开放”,那就不仅仅限于经济和科技方面,也包括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三权分立我们不能学,但其权力监督、权力制衡的某些理论和形式是可以借鉴的,它们是人类历史经过几千年积累的政治统治与管理的经验总结,是防止过分集权、滥用权力、权力腐败的重要规则,是任何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西方党派政治、多党竞选我们不能学,但其调节社会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政策可以借鉴;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的具体经验和做法,更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否定,是人类目前最高程度的民主。但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面临较多的困难,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容易复活、滋长官僚主义、家长制和个人崇拜,这些是与民主的原则背道而驰的,严重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实行。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曾深刻揭露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本质,但他仍然指出:“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废除代议机构的选举制”,“如果没有代议机构,那我们就很难想象什么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1](P211)邓小平也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就是说,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否定,而且必须在比较借鉴中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

为了革除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弊病,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邓小平提出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他经常以西方国家的某些作法为参照物,指出我们有哪些不足,肯定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民主制度上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邓小平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在这里,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就是要比较各国政治建设中的经验,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和较快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发展民主政治的积极成果。在这方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国家,都有很多值得吸收借鉴的东西。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2]在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许多国家在外国先进的政治模式的影响下,取得了较大的政治进步。所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就必须吸收借鉴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应积极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在封建主义如汪洋大海般的社会土壤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带有很大的缺陷和弊端,资本主义文明既然是人类文明的共有财富,具有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那么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就会大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文明进程。当前,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有益的民主原则、民主形式、民主方法

我们要不要、能不能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一些具体形式,这是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提出过的问题。早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就提出,资本主义初期所采取的一些民主形式比我们现在的一些民主办法甚至更进步一些。他举例说,美国的开国领袖华盛顿也称劳苦功高吧,但他做了8年总统之后退为平民,这样的办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也可以退为平民。周恩来同意刘少奇的观点,他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我们不能学,那是剥削阶级专政的制度,但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经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邓小平认识到,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我国缺乏民主和法制基础,他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P146)他认为,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吸取某些具体的民主和法制的形式,对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摒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使干部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破除人们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我们要坚决地批判,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多党制”也不能搬来,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些有益的民主形式、民主原则和民主方法是可以吸收和借鉴的。邓小平说,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而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吸收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政治文明成果和其他一切有益的民主成果。如其中的普选形式、竞争原则、制衡机制等,就在可吸收借鉴之列。邓小平曾说过:“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就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2](P225)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英、美、法、日、德等国家的法律对于选举制、议会制的组织和活动却规定得较为详细,法规甚多,成百上千。从其重视民主形式的程度来看,他们对民主形式的研究和运用是较为认真的。同时,他们对民主形式确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其中有些对人类历史颇有贡献。

(二)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不断地探求,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对此,邓小平指出:“至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好一些。我们的官僚主义确实多得很。”[3]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彻底清除行政管理中的官僚主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与此相配套,我们必须改革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西方已有的完备的公务员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为自己选拔合格的人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积极性。邓小平就很欣赏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经验,比较起来,他认为,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所以,邓小平提出,我们要改革现行的干部工作制度,建立有利于提拔年轻干部的制度。邓小平还主张,要建立退休制度,大力选拔年轻的优秀人才到领导岗位上来。“这一点,也要学发达国家,有些第三世界国家解决得也比较好。”[3](P92)我们应该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优点,来克服自己的缺点。

(三)吸收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有益做法

我国法制建设比较落后,法制很不完备,一度也很不受重视。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毛泽东虽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但他自己也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不注意吸收借鉴西方国家法制建设的有益做法。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P3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很严重。西方议会民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制度较为健全,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我国搞依法治国更应该认真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克服我们的不足,真正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反腐倡廉的有效措施

反腐倡廉历来是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不能有效地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我们的事业确有失败的危险。这是邓小平、陈云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了的。对于如何惩治腐败,邓小平主张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因为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不健全。他说:“干部缺乏正常的录用、奖惩、退职、淘汰办法,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而机构臃肿又必然促成官僚主义的发展。”[2](P328)对此,邓小平提出“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2](P331)。这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多的法规,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腐败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文化开放中的消极因素会助长国内的贪污受贿等腐败之风,恶化国家政权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针对这一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中,都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加强防腐惩腐的立法工作,如要求各级重要政府官员公布个人及家人财产,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等等,收效甚为明显。邓小平还很重视监督机制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他提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2](P332)西方国家的监督制度较为健全,它们的某些舆论工具在揭批腐败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腐败的实质是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尽管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在反腐败的斗争中,我国和西方国家有共同之处。因此,应该吸收、借鉴西方国家的有效措施和经验。

三、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辩证地吸收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

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杂得多、敏感得多,因而也困难得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待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要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认识,并要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一)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要辩证地看待,坚持扬弃和创新的原则

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应该把文明成果和非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把精华和糟粕区别开来,正确处理吸收借鉴和批判继承的关系。对待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片面地排斥和反对,只要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东西就不能用;二是盲目地崇拜。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就用“拿来主义”。如何正确地对资本主义的东西进行批判,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并做出妥善的规定,以防止重犯过去的错误。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对立的层次上,而没有把它们看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在实践上采取功利性的利用,而不是批判地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这也是引起姓“社”姓“资”争论的重要原因。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的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决不能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对于资本主义民主,邓小平坚决表示,我们不能搬用,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这说明,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收,而应该辩证地看待,采取扬弃的方法。同时,还应对引进的文明成果进行创新,因为,我们吸收借鉴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最终超越资本主义,这一目的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而必须创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要注意反“左”防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右的影响经常存在,“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我国现阶段,右的东西有,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右会葬送社会主义,对此必须要提高警惕。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3](P284)现阶段,“左”的东西也有,比如:从政治方面看,认为学习借鉴资产阶级民主方法就是搞资本主义,这是“左”的表现;从思想方面看,思想僵化,迷信教条,搞本本主义,这虽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左”,但同“左”有共同之处。“左”的要害是怕走资本主义道路,怕犯错误,其实它同右一样,也会葬送社会主义。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三)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要澄清人们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正确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首先就必须解放思想,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把制度特征和体制特征区别开来,把那些属于全人类的东西从隐藏于阶级、民族、国家的形式中分离出来,把那些本来就是非制度化的东西从已制度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在提出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同时,还提出“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我们深化改革,尤其需要解放思想,因为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解决它们,不但需要加强研究,而且需要借鉴国际的经验。邓小平说:“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包括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的新问题,才能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如果思想不解放,一切按旧的习惯,不吸收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政治管理经验,视资本主义的一切为洪水猛兽,就只能拉大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继续落在别人的后面。

标签:;  ;  ;  ;  ;  ;  ;  ;  ;  ;  ;  ;  ;  ;  

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吸收与利用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