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国际企业并购浪潮及其对我国资产重组的启示_企业兼并论文

第五次国际企业并购浪潮及其对我国资产重组的启示_企业兼并论文

第五次国际企业兼并浪潮及对中国资产重组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重组论文,中国论文,浪潮论文,第五次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兼并浪潮席卷天下,在潮起潮落之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兼并在西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先后经历了五次影响全球经济的兼并浪潮,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同,以及企业自身的适应竞争生存的不同策略调整,企业兼并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1 )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阶段的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大公司间横向兼并为特征;(2 )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以大集团纵向组合为主导进行产业重组;(3)第三次兼并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60 年代,以混合兼并为特点;(4)第四次兼并浪潮始于70年代中期, 延续了整个80年代,其中在1984—1985年达到高潮,具有杠杆收购特色,以金融运作为主进行资本重组。(5)第五次兼并浪潮始于1994年,延续至今,以“强强联合”为主。

在10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全球五次大的企业兼并高潮, 兼并活动不断从行业内部向跨行业发展,从国内兼并向跨国兼并发展,从发达国家向全球扩展,从最初的横向兼并向纵向兼并以及混合兼并发展,终于汇成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浪潮。

企业兼并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它公司一定程序的控制权,是企业通过外部交易型战略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实现方式。不同产业中不同企业的兼并,具有不同的具体原因。概括地说,90年代以来的产业重组和企业兼并形成席卷全球的浪潮,基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冷战结束,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使跨国直接投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大大提高;二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全球范围企业管理的技术手段。在这两个条件下,通过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可以明显提高规模效益。从宏观上可以说,企业兼并浪潮的直接动力,远远超出追求生产设备规模效益的范畴,而且在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开支越来越大的激烈竞争中,通过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

进入90年代以来,规模巨大的企业有其深刻的国际意义,是大企业在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实施的一项战略行动,以微电子为基础,计算机为核心,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先导的信息技术,正把世界推进信息时代,只有在规模、资金、技术和产品等各方面赶上或超过同行的大公司,才能在世界市场中立于有利地位。

在当今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中,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和信息技术时代的火车头,产业重组的企业兼并更是如火如荼。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的企业收购兼并的金额持续上升,1995年高达8660 亿美元, 1996年1.14万亿美元,1998年高达2.4万亿美元。 全球历史上十次最大的兼并事件,九件发生在1998年,而且几乎全部集中在电讯、银行、石油等战略行业,且大多发生在美国或与美国企业有关。因此,1998年可称为全球企业兼并年。此次企业兼并浪潮涉及医药保健业、通讯业、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电器业、航天业、高科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几乎每件兼并案的交易额都在几十亿美元以上,超过100 亿美元的兼并案也不在少数。

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兼并活动涉及行业相对集中,银行业的兼并活动异常活跃,尤为引人注目。

以美国为例。据美国银行家协会报告,1994年全美有550 家银行合并,1995年到8月底合并银行已达600家,超过1994年全年。9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了规模庞大的银行兼并,几乎每年都有两起以上的特大银行的兼并。1998年4月6日,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725.6 亿美元的兼并交易,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1999年8月20日, 日本金融业中的重镇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宣布,将于下年秋天设立联合持股公司,统一开展金融业务。从拥有的资产来看,这三家银行均为世界前25大银行成员,合并后,总资产将达12116亿美元, 成为世界大银行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并将加剧世界金融业的重组,给日本金融业及其它产业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银行业兼并如此活跃,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西方各国为增强其金融实力,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纷纷采取各大银行兼并的方式,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业风险越来越大。随着国际金融向全球化、自由化、多元化方面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规模空前,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日成交额高达1.2万亿美元, 其中金融衍生商品的不断推出,一方面使金融市场异常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投机力量的急剧壮大,大大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和动荡,银行间联合可以增加抗御风险能力。

3.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银行业的业务可以遍及全球,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一般的中小银行没有足够的财力装备现代化服务设备,降低经营成本,不得不与大银行合并。

4.周边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银行选择合并之路。近年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托市场、保险市场大大冲击银行信贷市场,导致西方银行不仅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而且还面临着金融业非银行机构的竞争,甚至还面临非金融机构的竞争。银行通过合并来拓展业务,增强实力;大银行之间合并形成航空母舰式的巨型银行,可以大大增强国际竞争力。

5.取长补短,共创互补优势,也是银行间选择合并的一个原因。

6.法律的松绑。1997年5月, 美国财政秘书提交国会的金融改革方案,原则是取消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法律界限。WTO在1997 年11月通过协议,全面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为金融全球竞争的需要,美国要结束金融系统64年分门别类的历史,向欧洲的“全能”银行看齐,银行、证券、保险和房地产企业之间,允许业务交叉,互相兼并,反托拉斯法也有所松动。这样,银行兼并障碍逐步被取消,使得美国的银行在开拓新业务领域的道路上不断采取兼并这一措施。

(二)兼并企业规模巨型化,成交金额屡创新高,强强联合以一种全新的“竞争合作”的友好方式进行。

与以前经济危机时期大鱼吃小鱼方式的兼并不同的是,此次兼并浪潮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参与兼并的企业规模巨大,本身都是优秀的大公司,不仅久负盛名,而且业绩优良,它们之间的兼并常常以自愿合作的友好方式进行,合并后形成的往往是“巨无霸”型的大企业。发生在1998年的全球历史上最大的九项兼并案例就是这种典型例子,如埃克森与美孚的兼并涉及金额863亿美元,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兼并涉及金额404亿美元。

(三)企业兼并重点在高新科技领域,特别是计算机,通信、信息等领域。

世纪之交,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相辅相成。发达国家在其占绝对优势的信息技术产业,推动全球范围的改革开放;发达国家经济自由化的结果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越来越集中,以及发达国家大企业在全世界的迅猛扩张。1996年底和1997年2月,WTO先后签订了2000年信息技术产品零关税和开放电讯市场的全球性协议。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上,混淆了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产业界限。为此,1996年,美国实施重大改革,将电讯和媒体统一立法管理,引发一场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1996年,美国股票市场兼并与收购企业的22%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企业, 仅仅通讯行业的企业并购、 股票交易额就达113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8%,技术部门的兼并达1270 亿美元, 比1995年增加29倍。

在计算机领域方面,1998年1月26日,康柏(Compaq)宣布以96 亿美元兼并老资格的计算机行业巨头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成为当时世界计算机工业史上最大的一件兼并案。

(四)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兼并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全球大扩张的重要途径。正是这种跨国界的合并浪潮把大量发展中国家卷入其中。战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兼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潮流在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及而席卷全球。

(五)政府在企业兼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保证公平竞争而制订反垄断法时的背景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企业的合并集中会不会妨碍竞争并不一定取决于国家内部,而主要着眼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撮合下,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Boeing)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本国的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涉及金额133亿美元,这一行动显然与传统的公平竞争理念和美国反托拉斯法直接冲突。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两家合并公司市场份额的平方之和,如果超过1800,公司交易部的反垄断处或者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有权立案调查。据统计,单是波音一家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就已经达到3600,等于立案调查条件的两倍。从这一美国航空—军工整合来看,这种集中完全是为了应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性竞争。在冷战后国内军事订货减少的情况下,波音通过兼并麦道,依靠国际扩张维持和发展足够的销售规模,以承担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保证美国军工的世界领先地位,这对欧洲各国军工产业如空中客车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前,争夺世界市场是各发达国家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目标驱使下,垄断企业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扩张已很少遇到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阻力,只要对扩大本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有利,不论多大规模的兼并,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其结果是导致在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中,“强—强”企业之间的合并增多,购并资产额不断增大。

(六)此次兼并,不以混合兼并为主,而是以相关产业的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为主,因为在航天、计算机、轮胎、电讯等产业领域里,兼并的规模经济效益比较突出。

(七)第五次兼并浪潮中跨国兼并更加猛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来说,跨国兼并就成了打破贸易壁垒,抢占他国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

从第五次全球企业兼并浪潮的发展轨迹可看出,“强强联合”已成为当今竞争的新思路。从表面上看,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是实现超额利润的动机所驱使,实质上事件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政治背景,它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的积极怂恿和大力支持,使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事件同时也是一次少有的政府行为。不难看出,实行强强联合的“巨无霸企业”合并战略,已成为大国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新手法;政府牵引国内名牌企业挤占并垄断国际市场,已成为全球化过程中大国竞争的新态势。谁能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因为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一场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竞争。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大公司进行“强强联合”具有多种原因:

1.扩大市场份额,迅速形成规模经济,保持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企业过去主要依靠直接出口或在国外设厂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方式已被削弱,取而代之的将是通过“强强联合”,尤其是跨国合并的途径,充分利用双方的营销网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2.开发高新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

(1)高新技术是复合技术, 单一机构及公司难以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寻求国际强强合作无疑是一条捷径。

(2)高新技术产品寿命周期短,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制造商独自研制并进入商业性生产的费用和风险已超出其承受能力。

(3)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探索失败率相当高。 为了分担昂贵的研制费用,分散因竞争和产品寿命周期缩短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各大公司只能选择“强强联合”。

(4)突破贸易壁垒,改善贸易条件。 日趋严重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对推动世界各大公司跨越国界进行“强强联合”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格局多极化的相互作用,早已使各国大企业的运作成为各国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有力武器。在21世纪你死我活的全球经济竞争当中,在一个以大企业为轴心的经济时代里,跨国公司正在成为现代大企业生存的一般形式,实行强强联合的“巨无霸”企业合并战略,提高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已经成为各经济大国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新手法,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牵引国内名牌企业挤占并垄断国际市场,已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国竞争的新态势。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了。80年代,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我们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展开自负盈亏的改革,打破垄断,开展竞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但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经营分散,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部门、地区分散分割的小企业组织形态,已经越来越难于应付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一些战略性产业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这就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改革,提出了产业重组的时代任务。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本再生的障碍,目前有几十万家企业的存量资产需要盘活。如何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建设大规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一部分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上收购股权兼并其他企业,壮大资产规模,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正在初步形成。企业兼并这一资产重组方式,在我国只是刚刚得到利用和兴起,我们要分析和学习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企业兼并和跨国集团发展的经验,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大企业集团,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标签:;  ;  ;  

第五次国际企业并购浪潮及其对我国资产重组的启示_企业兼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