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届电影青春活力 16年学术文化张扬——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诞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影节论文,北京论文,活力论文,学术论文,青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今,人们对于传统电影的生存已经有种种怀疑的说辞,但无疑,电影依然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依然在向上爬升,依然有看得见的良好的发展前景。100多年的电影文化建设,也派生出评价评奖的电影节文化。历数全世界,有不胜枚举的各种样式的大大小小电影节,但无论是九大国际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等,还是所谓美国国内电影评奖却有世界影响的奥斯卡,都难以兼顾学术评价的延展性和专一群体对象的坚定性。于是,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谈论关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价值意义。
一、构想诞生
时光流转竟然在倏忽之间就飘忽过去16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已经和岁月一起荡过了16个年头。有15届称谓的大学生电影节,的确运行了16年。从1993年开创设立,中间因为“非典”而必须停办一次,到2008年春天已经举行了15届。一个在国内电影节中受众最多、评奖队伍最大、学历最高、学术文化活动最为丰富的电影节,就在历史沉积中,伴随中国电影的起伏颠簸而生存壮大。作为创立者成员和始终伴随其成长的组织者之一,深深感受到大学生电影节和中国电影发展的的密切牵连关系,也亲历着大学生电影节的发展壮大,她已经成了和我从事艺术教育事业几乎一样多的岁月。在过去每一个电影节举行的时候,我们都一再经历欣欣然投入、快快乐乐观赏、紧紧张张筹资、走马灯研讨评奖等样的丰富日子。在记忆深处冒出的岁月留影,有无尽的美丽风景,也有猝不及防的风沙吹拂,星星点点中都是年轮的印痕。人生几分之一的岁月居然都和大学生电影节联系在一起,这其中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几乎难以言表。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创立起来的节庆文化活动。1993年是大学生电影节初创的起始点,那时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刚刚建立,学科起步、专业初建,招生才开始,一切都处在新鲜的境地中,但完满对于发展中国影视事业的热情却升腾不已。学科带头人黄会林老师领衔组建并带领我们几个年轻老师,和刚刚建立起来多少还血气方刚的影视学科,遇到如何寻找切入点的问题。需要把学科立足点建立在新的学术基点上,把学院气质、学术研究、和校园学术品质的独特性发挥出来,是老师们的共同认识。那时青春热情被无限的前景激荡得朝气勃勃,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为学科初创的年轻人铺垫了进取的背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成天陷入在超常规的发展热情中不可自拔。应该建立一个立足大学又面向社会的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于是,有一天,在李志田老师家,尹鸿老师、李志田老师和我共三人,与相约而来的《大学生杂志社》的一个编辑,四人构成了拟建大学生电影节的创意班子。我们从大学生电影节为什么要做,什么时间做这样的宏观意义话题探讨开始,到怎么做,如何入手,和谁合作,如何迈开第一步等等操作层面的话题,都做了年轻人异想天开的研讨。谁也没有想到,一点火花的迸发,就促成了现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品牌。一个具有新鲜特色的新型大学生电影节就是在一个老师家里诞生的,就在年轻人的热情中发出光芒!很久以后,在这个组合逐渐离散后,我依然怀念那样的时光和那些老师们。创造事业的智慧实在是激情催发的,无私的事业期望促成了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无私的投身。积极、热情、无私、团结合作,是艺术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造就大学生电影节构想出发点在哪里?回想起来,大学生电影节最为重要的策划要点是目标独特性。
其一,时间中的理念。我们最初就确立大学生电影节必须一年一度持续举行,因为每一个年度的影片有某种时序中的可比性,我们期望把电影节作为促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运,每一年份都能有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逐渐发展坚持不懈。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把电影节当成了一项事业,把电影节做成一种包括评奖而不仅是评奖的文化盛会。这一理念根基于学术活动的连续性和约会意识,在每一个年度召唤大学生期待并实现对于中国电影的奔赴热情。所以,即便在后来国家评奖的时间变化调整潮流中,我们也没有改变一年一度举办的初衷,而这事实上造就了近年来只有大学生电影节是按时举行、一年一办、持续不变的品牌效能。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时间设置,是确立在每一年度上半年举行电影节,初步设定在五月四日青年节前。尹鸿老师倡导的这一理念获得大家共鸣,因为这一时间概念,既包含了大学生电影节是青年人的节日、要吸引他们关注的期望,更主要是想把大学生电影节的学术活动和电影评奖作为每一个年度国内第一个电影节庆和评奖活动,由此影响随后举办的国内国外的电影评奖。现在看来,这一设想何其清晰的意图,也何其宏阔的气度!只有年轻的心灵才能够无所羁绊地畅想高端。事实证明,大学生电影节作为每一个年度最早的电影节庆活动和第一个评奖,胜出奖项得主在以后的国内电影奖和国际电影奖中都多有收获。
此外,从一开始,我们就认定创立大学生电影节,重要的目标是把她建设成为沟通大学校园和电影界的重要桥梁,让有文化的大学生群体参与电影创作、评奖,为中国电影提高文化品质出力,培养今后电影市场的主要观赏者甚至参与者,也让电影界改变孤芳自赏忽略年轻人这一最热诚观众的局面。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电影首先是青年观众的认识不足,教化和训诫的味道过于强化,丧失了青年人的亲近感。而大学生群体理应是电影最为忠诚的观众群体,既是当下对电影最有余暇和喜好的观众,也是将来影响市场的观众群,忽略他们其实就是忽视眼前利益和电影的未来。在当时,文化青年人的疏离使得中国电影不甚景气状况日渐明显。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而电影文化没有大学生为代表的文化群落的参与肯定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只有更为积极地促发大学生关注中国电影,参与电影观赏和电影创作,中国电影的长效发展机制才能实现。所以,大学生电影节不做则已,做就要在理念上明确为大学生参与中国电影服务,为扩大大学生群体关心爱护中国本土电影提供机会。而更大的任务其实在于为孤芳自赏的电影界扩开面向校园和年轻人的大门,让电影创作者增加和大学校园的交流,看到其实电影的知音在校园,在大学生群体之中。事实也证明,大学生电影节的确成为举办时是校园内外轰轰烈烈的电影节庆活动,举办中使电影人士感受到大学生的热情支持的重要意义,举办后让许多大学生离开校园还津津乐道于参与时光的美好记忆。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电影节在中国电影最为艰难的时候,矢志不渝地支持中国电影发展,一直推动着中国电影和年轻群体的血肉联系。在21世纪中国电影走上蓬勃发展的大势中时,不能忘记大学生电影节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学术价值
大学生电影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社会大众和电影文化人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具有不可忽视的存在。在学术文化层面,大学生电影节已经凸显了其高端价值。
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电影节确实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其要义就在于独立价值。大学生电影节的独特性在于她从初始阶段一个弱小、边缘的电影节走向电影节主流位置,从不为人知走到已经确立了有良好的公众社会声誉的平台,从兴旺后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生存的品牌价值,从个性依旧但还稳妥的实现对主流创作的尊重等,这四个特点组合到一起,对于一个民间操持状态的电影节而言非常难得。作为亲历者,我们看到大学生电影节从最初探索起步的单打独斗的独木桥状态,走到目前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学术文化地位,到现在已成为在影视学界、创作界和教育界都有很大影响的电影节。进一步说,电影节的身份也是一个奇迹,从民间地域和校园的电影节的自由身份,慢慢扩展到被默认的全国性有影响的电影节身份,一直到当下被主流机构、大众和学术所共同认可,这是一个相当难实现的过程。说明大学生电影节在宗旨纯正和态度稳妥上赢得了多方尊重。于是当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不断被认为是一个有独立创造性、有社会拥戴和国家的支持的独特电影节的时候,也就托举出组织者为这种多方结合并形成完好的平衡所作出的超常努力。需要强调,由于大学生电影节的目标是为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助力,由于抱有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摩中国影片的习惯,理应得到广泛认可。
在伴随着中国电影从低谷爬升起来的过程中,大学生电影节延续了15届。细细回顾电影节的成长历程,不能不看到大学生电影节支撑下来的几个重要因素:
1、大学生电影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改变她的高端文化的学院性质,尽管有种种的商业可能和遇到难以计数的操作困难,甚至还有政策调整的一些左右,但大学生电影节至今还没有性质上的太大变化,多的是规模(从北京的几个院校参与到每年上百个全国重点高校拥戴参加),扩大的是影响(从开始劝说厂家参赛,但现在上百部有质量的影片积极主动报名),评奖的类型扩大(从最初的评审年度国产电影一项,扩大为还包括年度电视电影评奖、上千部学生短片评奖、动画创作评奖、手机电影评奖等等5项)等等。这一切都围绕着大学生电影节把持的“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理念中,和大学生电影节坚持的“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的青春性质。所以电影节在进展,但纯真之气获得了广泛赞誉,也由此在浮躁的文化气息中保持了相当的平衡。
2、大学生电影节一直是大学生参与操办的少有电影节,每一年度都有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几十位大学生操持的应届的组织和各个环节。在年轻的电影节秘书长领导下,划分为办公室、学术部、宣传部、外联部、短片部等五个部门,管理着持续几个月、涉及京内外上百所大学、几十万大学生参与的盛大活动。这是何等艰难和涉及面广的工作,大学生们在实践中经历痛苦,但成就文化。我们每每为他们提着几个拷贝奔波在不通放映场所的匆匆身影所打动,为他们不知疲倦的劝说明星到场见面的沙哑嗓音所感动,被几个女孩就操持起多个全国重要影视专家的高端研讨会而惊讶,也被在放映现场几十个剧组见面的泰然自若的主持引导而感佩,显然,大学生电影节就是他们青春激情的挥洒之地,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自己心甘情愿投入而散射出青春文化光彩的电影节。
3、大学生电影节有一种明确的宗旨,前所述及,文化和学术要求是电影节始终坚持的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素。在“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中凝缩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为重要的色彩。与此同时,大学生电影节又有五个值得注意的“第一”:第一个沟通校园和电影联系的电影节;第一个由学生群体评价电影和形成稳定的评价机制的电影节;第一个由学术文化引领的文化盛会;第一个除了影片评奖外有重大影片展映盛会电影节;第一个专业创作评价与学生创作评价共融的电影节。
这里重点要述说的是学生文化评奖的特殊性和学术研讨的丰富性。学术与评奖的感怀。在大学生电影节中,我除了每一届参与总体组织外,侧重最多的主要是学术研讨和学术评奖。大学生电影节学术声誉无外乎评奖的独特性和学术活动的引人注目。就评奖而言,每一届影片奖都组织有众多的大学生评委,延续至今,基本上都有30个大学生评委(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10个特邀专家评委,共同构成学历层次最高、人数最多、年岁最春春的评奖团队。评奖是紧张却快乐异常的青春聚会,学生们各异的思维判断,争执而不失倾听的可爱,让每一次评奖都成为研讨的盛会,当评奖结束,依依惜别之时,评奖队伍就成为播散开去的友谊宣传队了。
我做了近10届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主任,也是最多届的评委会主任(最早的评委会主席是尹鸿教授,他开拓评奖多届确立了艺术标准;后来我做主席,中间穿插了王一川教授做了几届带来稳重的风格,再后来又回归于我操持),每每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一起观片、研讨、争执,都充溢着一种青春的感受。从一开始我们就确认评委要全程观片、看完影片要做阶段分析、要对初评影片做出自己的判断,票选初评结果。在征求参赛学校学生的意见后,最终研讨推荐获奖影片,经过一轮接一轮的无记名投票,确立最后的评奖结果。评奖把持的原则是充分讨论、自由判断、首先尊重学生评委意见、最后自主投票结果。大学生的个体意志不可谓不强,对于影片文化艺术挑剔也自然严苛,但大学生理解创作者的难处和寄予殷切期望的情感,也格外明显。我们的评奖是严肃而和谐的。学术秉持是大学生电影节评奖的坚持原则,也因此,许多业界人士都对大学生电影节评奖给予了较高评价,相信这里的相对公平是最多的赞誉。
大学生电影节和国内最高规格的电影节更大的区别是多样丰富的学术活动。从主持学术研讨设计和操持以来,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电影节的不同凡响正在这里。因为在青春学术探究中才特别显示独一无二的学院学术操守和水平。每一届电影节都有5个以上有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和主题影片展映,每一年度欢聚在这里的国内影视学术专家有几十位,大学生电影节的影响包括了学术平台的稳固和研讨主题的现实色彩和前沿性。专家带来不同的学术观点在电影节碰撞,艺术文化学术信息在这里传播,每一个电影节期间,传媒汇聚刊载的学术研讨观点被人们关注。于是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一个影像的汇聚地,还是学术的传播场和学理的探究园地。正因为大学生电影节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文化的推动力,才使得历经风雨却逐步丰盛壮大。
当然,回顾起来,当大学生电影节开始做大,开始做强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遗憾没有足够资金让更多的大学生去看电影,这迫切需要解决。而大学生电影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保持自己的学术品位,青春激情等的难度无形加大。此外,现在市场对大学生电影节有了更多的求全责备,它的压力也日渐增大。
但我们相信,大学生电影节的品牌价值已经是多方面的汇集,走过1 6年的时光,伴随中国电影的延展发展,一批一批人才从这里得到学术文化的熏陶,走向四面八方。作为参与者和见证人,我们自豪,也预祝在新的阶段,大学生电影节还能保持青春纯洁的朝气持续跃进!
标签: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论文; 电影节论文; 大学生论文; 北京电影论文; 中国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