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李聪海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李聪海

江西瑞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31

摘要:路桥工程的安全性对人民出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路桥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裂缝、地基下沉等问题,这些情况降低了路桥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在路桥使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路桥工程进行养护,对此类问题进行预防,并且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及时对其进行修复,保证路桥工程的稳定性,提高人民出行的安全性。本文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类型、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及修复施工处理技术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施工企业修复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病害;施工处理

引言

道路交通中,市政道路桥梁展示出了不可忽视和替代性的意义。施工之中,要保证高质量,并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性保护。针对工程中的病害防治工作,要加大力度,在提升重视程度下,能够让施工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的落实。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类型

1、功能性病害。路桥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路桥工程在施工前的设计环节出现问题,设计师在进行路桥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根据路桥工程所处的环境进行设计,路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路桥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使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路桥工程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功能性病害主要的表现为桥面出现裂纹、坍塌等,路桥工程维护人员应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进而保证路桥工程的质量。

2、结构性病害。在我国路桥工程使用时间较长时,容易出现结构性病害,降低路桥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路桥工程的机构性病害是路桥工程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如路桥工程内部的钢筋腐蚀断裂,造成了路桥工程的结构性病害。在路桥工程出现结构性病害时,不会轻易地被民众发现,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路桥工程的维护过程中,应定期地对路桥工程的结构进行检查,防止相关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路桥发生结构变化。另外,当路桥工程发生结构性病害并得不到及时的维护时,由于路桥工程的承受力变弱,在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坍塌,这种情况会对行驶中的车辆安全造成危害,进而对人们的安全出行造成影响。

二、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处理原则

1、总体原则。在处理道桥工程病害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道路整体结构特性,尽可能保证工程各个固件的整体性,在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各项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对结构承载能力与稳固性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地保留道桥工程原有各项构件。在加固的过程中,针对工程薄弱构件,需要不断加大处理力度,在提升道桥病害处理效果的同时,保证工程构件更加完整,减少病害处理对道桥工程整体结构产生的重大影响。

2、优化原则。如果道桥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会引发大量的工程病害。对于不同的工程设计方案,设计单位需要遵守优化性原则,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与优化,结合工程项目资金利用情况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使道桥工程病害处理水平不断提升,保证构件更加稳固。在处理道桥工程病害时,施工人员还要利用先进的勘察工艺进行勘察,更加全面地了解道路桥梁构造特点,认真分析道路承载能力,采用先进的施工处理工艺对工程常见病害进行有效治理。

三、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1、对裂缝问题的处理。首先在建设道路桥梁时,就要做好道路桥梁的预应力处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应力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减少道路桥梁的振动和变形。这种处理技术主要是用来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拉力不足的缺点。设计时要对设计方案和具体参数反复校核,做到科学合理。预应力管道的放置应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监督,不准确的位置容易发生弯折现象。对已经产生裂缝的道路桥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表面修补法、充填法和注入法修复。表面修补法主要是在清理过的混凝土表面使用树脂填入再铺设薄膜。充填法主要用于处于裂缝较大的部分。注入法主要用于宽度小且深的裂缝,做法是先将裂缝两端固定,再使用注入管注入环氧树脂。如某桥梁出现了细微的裂缝,在经过技术人员的调查之后,发现可以采用注入法进行修复。修复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有自动低压灌浆器,环氧灌浆树脂,快干封缝胶等。施工前需要确认裂缝的宽度和长度,以及干燥度,并且要对裂缝表面进行清理杂质。具体的施工步骤为:(1)定位注浆嘴,并封闭缝隙。(2)实施注浆作业。(3)确认注浆饱和,施工完毕,待树脂凝固后再清理封缝胶残留部分。

2、钢筋锈蚀施工处理。路桥工程维护人员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桥工程的稳定性就要不断地提高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外界因素对钢筋的腐蚀。在钢筋防腐的过程中,混凝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与浇筑时,要不断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使其对钢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可以根据路桥工程的需要进行配比,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并且,在施工人员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加强混凝土对钢筋结构的保护。

3、龟裂病害处理。对于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松散的病害,施工人员在处理的时候则要铣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且回补改性沥青混凝土处理,直至达到预设标高。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块裂的病害类型,且道路裂缝块度超过2m的路段,通常施工人员不必对基层做铣刨处理,而是应该选用铺设抗裂贴的方式,最后回补改性沥青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施工人员要封锁交通并摆放交通标志标牌,做好安全维护;其次,路面清扫干净,随之铣刨龟裂区域;第三,局部强度不足的位置进行钻孔并使用地聚物注浆,随之撒布粘层油;第四,施工人员要根据设计标高回补沥青混合料;最后,要实施碾压并开放交通。

4、路基沉降病害及处理技术。通常来说,想要减少道路桥梁路基沉降病害的出现,运用高效的加固方案非常重要。例如在该工程项目中,通过在道路外部覆盖一层材料,使得路基的应力结构更为完整。如果道路路基出现沉降问题,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其沉降量确定沉降等级,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施工处理技术。如果工程路基的沉降量比较小,为了进一步减小路基沉降病害处理对公路产生的影响,施工人员可以对路面进行有效填充与补修,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路基沉降,则需要认真按照沉降病害处理流程进行施工,可以灌注适量的施工材料并进行有效压实,也可以采取置换方法进行施工。在灌注水泥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灌注,使路基承载力不断增强。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最好采用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1.5mm,不能使用未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碎石集料进行掺配。

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增多的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和探索道路桥梁常见病害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才能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针对道路桥梁的病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其中的解决措施,为解决道路桥梁病害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陆荣飞.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55-56.

[2]李瑞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255-256.

[3]于秀江.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137.

论文作者:李聪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分析论文_李聪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