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水产业_出口创汇论文

越南的水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产业论文,越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概况

越南有3200公里海岸线,30万公顷受潮水影响的海域和3 万多公顷咸水湖,2860余条河流,近40万公顷湖泊和蓄水池,14万公顷水塘和水潭,以及每年100多万公顷水灾淹没地。越南水生动物种类繁多, 仅鱼类就有2000多种,其中淡水鱼200余种,海鱼2000种。 北方的渔场盛产红鱼、鲍鱼、石斑鱼、鳓鱼、海参、虾、龟和蚌等,中部和南部的渔场则盛产鲐鱼、鱼、鳓鱼、海虾和玳瑁等。其发展水产业的水资源及水生动物资源都相当丰富,条件十分有利。

从地理经济的角度看,可将越南的水产业划分为五大区域:(1 )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区的水产养殖量、海鱼产量和水产品出口量都高居全国首位。水产养殖量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海鱼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0%左右,水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45%左右。此外,水产领域的外资企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区。(2 )北方的红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区的水产开发仅次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不仅拥有丰富的渔业人力资源,而且在河内和海防还辟有两大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近年来,该地区的水产外资企业也逐渐增多。(3)中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海产品资源丰富,但因自然灾害多, 常刮台风,开发活动受限。(4)北部山区和红河中游地区。 该地区的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红河水系内进行。(5)西原地区。由于第4、第5 区域地处内陆,与前三个区域相比,发展养殖业的条件较差,困难较多,产量较低。

越南的水产业在90年代以前虽然发展稳定但速度不快,全国鱼产量1975年为55万吨,1985年增至80.8万吨。在1975—1985的十年间,平均年增长率约6.8%。自1992年全国水产总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以后, 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总产量逐年大幅度上升:1992年101.6万吨,1993年110万吨,1994年146.5万吨,1995年158.4万吨。在1985—1995年十年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0%。随着产量的增加,水产业的总产值也大幅度增长,1990年为1.5 万亿盾(按1989年不变价格计算),1995年增至2.4万亿盾。

在经济革新以前,水产业主要由26个国营捕鱼企业、499 个渔业生产合作社、以及1000多个生产合作组经营,那时私营捕捞者和个体渔民很少。革新以来,这一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从事水产业的人员已超过百万,其中渔民占30万。在这30万渔民大军中,15%为专业户,85%为兼营水产与农耕的家庭户。到1994年,全国渔船总功率已达70多万匹马力,已有35家造船厂和渔业设备修理厂,375个鱼苗场和203个虾苗场,与外国合作经营的水产企业已达数十个。

水产业现已成为越南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之一,其产品远销中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欧共体等2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金额逐年上升,1985年1亿美元,1990年2.39亿美元, 1991年2.85亿美元,1992年3.07亿美元,1993年4.27亿美元,1994年5.56亿美元,1995年6.21亿美元。在全国出口行业排行榜上,水产业仅次于石油和纺织品工业,位居全国第三。

二、产业构成与生产现状

水产业主要由海鱼捕捞、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三个部分组成,兹介绍如下:

1.海鱼捕捞

越南的水产业以捕捞海鱼为主,从东北部的广宁省至最南端的明海省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都从事海鱼捕捞。在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中海鱼产量所占份额最大。199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89万吨,其中海鱼占61.5万吨,1994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46.5万吨,其中海鱼占71.2 万吨; 199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58.4万吨,其中海鱼占72.2万吨。

越南全国拥有大小捕捞船4万多只,其中非机动船占20%, 机动船占80%。在机动船中能出远海捕捞的大功率船只很少,绝大多数船只的动力低于45匹马力,不宜出远海捕捞,只能在近海作业。近年来,由于一味追求海鱼捕获量,在不少沿海省区出现了除驾船捕捞外还采用电流网和炸药等手段捕捞的现象,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已导致近海鱼类资源日渐枯竭。在中部沿海地区高经济价值鱼类数量迅速减少。在南部沿海地区近海鱼类资源的减少已导致捕获量下降,生产成本上升,使不少靠捕鱼为生的家庭面临困境,要弃船上岸另谋生路。

解决因近海鱼类资源减少而产生的诸种困难和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远海捕捞。为此,越南政府总理发布第274号指示鼓励远海捕捞。 水产部也制定了1996—2010年远海捕捞水产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水产部将筹措大量资金,集中力量建造90匹马力以上的大功率船只,并配备适合于远海作业的现代机械设备,到2000年要增加1500条新渔船。为了促进这一规划的实现,1997年国家投资4000亿盾,用于建造远海捕捞船只及设备。沿海各省渔民也纷纷贷款建造渔船。 同年, 全国新造渔船325只,其中南方各省共170只。

2.水产养殖

在水产业的发展中,水产养殖产量虽然低于海鱼捕获量,但其重要性不能忽略。近年来,越南政府对水产养殖的重视和农民对水产养殖的兴趣都有增无减,水产养殖不仅在条件较好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红河三角洲地区、以及东部沿海诸省获得了长足发展,而且在条件较差的北部山区、中部地区、以及西原地区也获得了推广。1995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达45.3万公顷,其中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占28.7万公顷,红河三角洲地区占4.4万公顷,中部沿海地区及胡志明市占3.7万公顷,北部山区和中部地区占2.5万公顷,西原地区占3.4万公顷。1995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40.2万吨,其中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占26.7万吨,红河三角洲地区占5.5万吨,中部沿海地区及胡志明市占3.4万吨,北部山区及中部地区占1.5万吨,西原地区占1.1万吨。

水产养殖以鱼虾类为主,1995年全国鱼虾类养殖总产量分别为鱼22.2万吨、虾5.5万吨。此外,还养殖其它经济价值高的水特产品, 如甲鱼、玳瑁、笋壳鱼、石斑鱼、鳝鱼、螃蟹和田鸡等。

水产养殖方式很多,除专门的养鱼场和养虾场集中养殖外,还有河渠养鱼、池塘养虾、笼式养鱼、网箱养鱼、网箱养龙虾、水田养虾、盐田养虾、椰林养虾等多种养殖方式。笼式养鱼和网箱养鱼值得一提,这两种养殖方式除具有简便易行、适应性强、江河湖泊均宜放养等优点外,还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长处。笼式养鱼的鱼笼绝大多数用竹木制成箱形,网箱养鱼的网箱一般用竹木、藤条或金属制成,均可置于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增加放养密度,提高鱼产量。一般只需6至10个月每平方米即可产鱼20至30公斤,每箱产鱼量可达200 至250公斤。由于网箱养殖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因而获得了迅速推广和发展。1992年全国网箱养殖数量仅有5000箱,次年就翻了一番达1万箱, 1994年又发展到1.6万箱。最初网箱养鱼只限于江河湖泊, 现已推广到海上并放养龙虾,仅庆和省在海上就有580个网箱放养龙虾, 养虾户因之而致富。

地处越南最南端的明海省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该省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307公里, 发展水产养殖的自然条件相当优越。1995年, 明海省的水产养殖面积已扩大到20.1万公顷,几乎占全国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其水产养殖产量达5.5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8;虾类养殖产量达3.1万吨, 占当年全国虾类养殖总产量的3/5。明海省不仅是水产养殖大省,而且还是水产品出口创汇大省。1991年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2.5亿美元, 其中明海省占5300万美元;1993年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3.7亿美元, 其中明海省占1亿美元;1994年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4.8亿美元,其中明海省占1.05亿美元。

3.水产品加工

加工、储藏和运输是水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环节。越南的水产品加工业在90年代初就已初具规模,全国共有160 个水产品加工厂,84家国营鱼酱加工厂及数十家私营鱼酱加工厂,每年可加工生产鱼酱1.8亿升;另外,还有11家鱼粉加工厂。冰库系统的储藏能力达7.5万吨。就运输环节而言,共有115辆冷冻运输车,总载重量为805吨;28条出口专用冷冻船,总载重量达6150吨;已建成近80个渔港和数十家船舶和渔业设备修理厂。

现在在加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储藏、运输能力不足。全国160个加工厂的日生产能力达760吨,已超出原料供给能力,致使不少加工厂的开工率仅达50%,一些设备陈旧、管理不善的加工企业则面临停产倒闭的危险。另一方面,冷冻设施、渔港、码头、运输工具、以及船舶、渔具修理厂则显得数量不够,并且设备落后。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捕捞能力、增加水产养殖产量、加强储藏、运输等薄弱环节来解决。

三、发展水产业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90年代初以来,越南的水产业无论在海鱼捕捞、水产养殖方面还是在出口创汇方面都获得了显著成就,这是采取下列政策和措施的必然结果。

1.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发展。过去,水产业主要由国营捕鱼企业和集体渔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由于体制僵化、机制运转不灵,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许多国营水产企业连年亏损;不少集体渔业合作社则因价格受控、资金短缺而难获发展。越共“六大”以后,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对国营水产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集体渔业合作社实行和完善承包制,从而激发了水产企业活力,促进了生产发展。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引导水产机制朝着国家管理下的市场机制方向逐渐转变。譬如,为保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倡导远海捕捞,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大力发展对虾养殖。此外,还引导水产业朝着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农林渔相结合、水利与海洋渔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政府在制订水资源开发规划时,对电力、农业和水产业给予综合考虑,以选择最佳实施方案。例如,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因发展水产业经济效益高而使当地政府对农业发展和水资源调节规划作出了适当调整,以便为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开发。或许这是促成水产业在90年代获得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由于这一政策的实施,水产养殖专业户和兼营户在全国农村有水产养殖条件的地方大量涌现。在明海、建江等省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许多经营水产的渔村,而且正在形成规模较大的渔业区。家庭、个体、私营、联营等各种经济成份在水产业中迅速增长,构成了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国家对水产业的发展在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如增加资金投入,向资金短缺的渔民提供低息贷款,取消捕鱼船的进口关税,对经济价值高的特产养殖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此外,为鼓励远海捕捞,最近颁布的358TTG政令作出了这样的规定:业者在到远海捕捞前3 年即可享受调减资源税及营业税50%的优惠待遇,获利后仍可享受豁免营利税3年的优惠待遇。

5.广开国内各种筹资渠道大力兴办水产业。过去水产业的发展全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以及水产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资金来源渠道不多,数额有限,致使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都受到限制。越共“六大”以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筹资渠道逐渐增多,资金数额也随之而不断增大。在1986—1990年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1892.09 亿盾,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42.2亿盾,地方政府投资1449.89亿盾,用于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各企业投资2219.8亿盾,用于发展水产生产。然而,仅1990年一年,由渔民筹集的民间资金就已达1740亿盾,这一数额几乎相当于在1986—1990的5 年期间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水产业的资金总和,可见民间集资已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1991年,全国投入水产业的资金为2940亿盾,其中民间集资达1500亿盾,占当年全国水产投资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清化省,渔民集资45亿盾,其中30亿盾用于开发水产品;在承天—顺化省,渔民集资100两黄金开发水产品,其中5亿盾用于养虾;在广治省,渔民集资新造80条渔船。民间集资已成为促进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6.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增加水产养殖产量。80年代初,全国有水产养殖面积约20万公顷,进入90年代后,水产养殖面积逐年扩大。1990年29.57万公顷,1991年30.98万公顷,1992年34.14万公顷,1993年38.17万公顷,1994年39.23万公顷,1995年45.35万公顷。随着水产养殖面积的扩大,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也逐年提高。1990年16.2万吨,1991年16.8万吨,1992年17.3万吨,1993年18.8万吨,1994年34.4万吨,1995年40.2万吨。

7.发展水特产品养殖,增加经济收入。越南的水特产品种类很多,其中甲鱼、石斑鱼、螃蟹和虾类品种因其经济价值较高而受到政府和养殖户的重视,其养殖发展较快。近年来,越南虾凭借价格低这一优势走俏国际市场,从而刺激了国内虾类生产的快速发展。全国养虾面积不断扩大,虾产量逐年提高。1990年3.3 万吨,1991年3.6万吨,1992年3.7万吨,1993年3.9万吨,1994年4.5万吨,1995年5.5万吨。 对水特产品的养殖使不少家庭迅速致富。1994年,越南北方已有水特产养殖户6000多家,其中一些家庭的水特产养殖年收入高达1亿盾。 南方庆和省龙虾养殖户的年收入少则400万至500万盾,多则达4000万至5000万盾。在海兴省部分水特产养殖户的年收入竟高达2至3亿盾。

8.建立养殖基地,推广科学养殖技术。1987 年, 一个具有年生产1300万至1600万公斤淡水大对虾幼苗能力的养殖场在越南南方头顿建成。该养殖场已成为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宣传普及对虾养殖技术,培训养殖农民和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基地和提供对虾幼苗的中心。在该中心的努力下,淡水对虾养殖技术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迅速推广,使对虾产量由每公顷养殖面积150至250公斤/年增加到1000公斤/年。建在越南丐的鱼苗养殖中心则对保护鱼种的多样性、推广现代化集约化鱼苗养殖技术、培训渔农和向渔农提供鱼苗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9.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水产业的发展。越南对引进外国资金、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加快水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在政策、措施方面给予许多优惠。1994年越南水产业的外资项目已达28个,合同金额9843万美元。到1996年外资项目已增至40个,合同金额达1.29亿美元。不少水产公司和水产加工企业十分重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越南海水产进出口公司购置新设备,按新工艺加工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冻虾、冻鱼和干墨鱼等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这些产品向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出口量不断获得增长。胡志明市竹桥出口海产加工厂因投资购置新设备,引进新技术而使其产品出口量增至总产量的82%。该加工厂出口的产品在台湾、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受到消费者欢迎。

四、发展前景

越南水产资源丰富,据认为现在的产量尚未达到可开发资源的一半,因而发展潜力很大。水产部门曾把实现水产品年总产量160万吨、 出口创汇10亿美元确定为2000年发展目标,而还在199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就已达到158.4万吨,可以说几乎提前5年完成了到2000年的产量目标;至于实现到2000年出口创汇10亿美元的目标则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1995年出口创汇6.21亿美元,仅达上述目标的62.1%。因此,在今后的岁月中,水产业将为刷新产量目标并实现创汇目标而继续努力。要完成这一任务,采取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继续改革和完善水产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使之进一步与国家管理下的市场机制相适应,并逐步实现同国际市场的接轨。

2.允许水产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着重发展私营、联营和股份制等经营方式。

3.广开各种筹资渠道,向国内外筹措发展资金。其中国内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银行信贷、企业积累和民间集资,国外资金来源包括联营,低息长期贷款、股份投资。

4.在海鱼捕捞领域,优先发展大功率捕捞船只,并配备现代机械设备,以适应远海作业的需求。对此,水产部已制定了一项发展规划,到2000年新增大功率渔船1500艘。此外,还需要对船长、机长(大副)、船员进行长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远海捕捞技术能力。这一任务现已委托给胡志明市的水产技术学校实施。

5.在水产养殖领域,鼓励开发新产品和新水域,对养殖虾、石斑鱼、螃蟹等水特产品在银行信贷和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出口创汇。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危害水产养殖的疾病的研究和防治,以避免或减轻诸如近年发生的虾疫所造成的损失。

6.更新水产品加工设备,研制或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7.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产品的储藏和运输等薄弱环节,新建现代化冷冻厂和水产罐头厂,增添冷冻车、冷冻船等专用运输工具。

8.保护水产资源,注重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因近海捕捞过度而产生的近海鱼类资源减少等问题。

标签:;  ;  ;  

越南水产业_出口创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