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 要】本文以某商住楼为例,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从梁式转换层构造施工、钢筋工程施工与混凝土工程施工三方面对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4-0078-02
1.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由4栋塔楼组成,地上24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87.2m,面积为11.79万m2。其中地下2层为停车场,1~3层为大空间商业用房,4层及以上为住宅楼(即塔楼部分)。地下2层与地上3层均为框支剪力墙结构,4层及以上则均为剪力墙结构,在3层与4层之间进行梁式转换。
2.梁式转换层构造施工
(1)因转换层的梁截面本身较大,且经计算发现其最大线荷载达到了55.5kN/mm,若仅是依靠转换层下框支剪力墙结构顶板的混凝土强度很难实现有效承载。为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3层的支撑完全拆除,重新采用M型钢进行支撑,每1.5m的距离放置1根M型钢作为支撑,通过该措施可实现对转换层的荷载的有效传递,从而保证转换层施工的安全性。
(2)采用现有的型钢进行支撑,但因转换层的总体高度达到了4.8m,很难实现一次性支撑到顶,为此,在施工中,搭建了高度为1.2m的承重架来处理。承重架由φ48脚手架壁厚3.5mm的钢管搭建而成,立管与梁底之间距500mm,其他部位之间则间距800mm,扫地杆与地面之间间距150mm,以双排立方木枋铺设在上层钢管上方,并运用铁线将其与钢管绑紧。钢支撑可直接作用于木枋。每1.5m高采用脚手架钢支撑将钢支撑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每6m的位置设置一个剪刀撑。
(3)为了更好的保障模板支撑系统的抗倾覆能力和稳定性,在施工中,在保证支撑三维间距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的前提下,对剪力墙荷载进行部分卸除,以及将转换区域的边缘框支柱部分荷载卸除,同时以框支柱、钢管、剪力墙锁紧中间部分。
(4)针对高度达到1.2m以上的转换层混凝土梁,由于其侧模需承载较大的混凝土压力,为了确保侧模强度能够满足其需求,除了增加斜撑之外,同时在间距400mm×500mm的部位,配置φ12对拉螺杆。
(5)因梁本身的荷载非常大,为了保证梁下板的受力,故在钢管下方均配置了木枋。
(6)在成功搭建高支撑模板之后,首先对其进行验收,确定合格之后才能够安排人下道工序操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对模板以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钢筋工程施工
3.1 绑扎顺序
首先对墙体钢筋进行绑扎,绑扎需一次性绑扎至梁底的部位,再进行所有梁底筋摆放。完成摆放后,再进行牛腿钢筋绑扎,继续进行柱墙箍筋的绑扎,并保证达到标高部位,再进行梁面筋摆放。在核心部位进行部分开口箍筋制作,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在完成墙柱钢筋与梁的绑扎处理后,再进行钢筋穿板处理[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施工重点
(1)因转换梁钢筋的直径相对较大,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也较为密集,为此,在施工中控制尺寸误差非常关键,同时因梁主筋排放时,极易出现无法就位的情况,故对梁主筋进行编号处理,按照相应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
(2)为了保证钢筋排距和间距能够达到最佳位置,避免出现主筋焊接位置错开情况,在进行下料和主筋翻样时,对每根钢筋接头位置进行充分考虑后做出相应调整,较好的防止该现象,同时也使其达到了相关规范要求。与此同时,每3m的位置放置一个与梁宽相同的短钢筋头来作为垫铁。
(3)在连接转换层的梁钢筋时,运用冷挤压方式处理;柱墙钢筋竖向接头则运用电渣电力焊进行处理;以闪电对焊对主梁连系梁、腰筋以及板钢筋的接头处理。
(4)设计要求,钢筋的锚固长度为45d,并将上层剪力墙钢筋直接伸入到梁底锚固,故在施工中,需增加200mm弯折部分,墙体钢筋的弯折部分在板内向墙体锚固长度为450mm,而梁内向梁内锚固的长度为45d。
(5)在进行钢筋绑扎时,必须对其做出严格的检查,若出现一部分不合格的情况,均不得进入下一环节;梁钢筋经过检查,达到合格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板筋的铺设。因牛腿部位箍筋的长度较长,为降低其施工难度,在施工中,将箍筋做成开口套的方式处理,通过错开接头部位的方式,使得单面的焊接长度为10d。
4.混凝土工程施工
本项目设计要求,转换层梁板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且必须一次性完成梁板墙柱浇筑。在项目中运用预拌混凝土,塌落度必须保持在14cm~16cm范围,因初凝时间为3h,故各层浇筑之间的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45min范围内。
(1)在混凝土施工时,通过分层处理的方式进行转换层梁混凝土浇筑,各层高度应当保持在300cm-500cm范围内,且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初凝时间内。
(2)由于在混凝土浇筑中,极易出现因混凝土堆积导致荷载增加以及对深梁锚固筋造成扰动的情况,故在施工中,运用2台泵车以平行后退的方式进行转换层梁浇筑,在泵送期间,均采取溜槽与泵管相互配合方式进行,并对泵送混凝土速度以及冲击力进行控制。
(3)注意事项:因转换层钢筋的直径非常大,并且间距相对较为紧密,最大直径为32m,最小密度为3排钢筋,若加上牛腿钢筋,其总排数达到了5~10排,这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若在梁柱点范围内处理时,采用泵车下料,那么因其下料速度过快,势必会引起钢筋下空洞。为此,在施工中我们采取人工推送下料,同时采用振捣棒与φ10~φ14钢筋人工振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而在楼板混凝土处理中,则以平板式振捣器进行处理。
(4)测温与养护。由于本项目转换梁施工时间在11月下旬,施工时期均处于冬季,温度保持在5℃左右,故通过蓄热保温的方式对其进行养护处理,确保内外温差控制在20℃范围内[2]。
5.结论
总而言之,在物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梁式转换层结构成为了当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方法,但在施工中,只有把握住施工技术要点和重点,促使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保证高层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文世才.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5,(2):219,221.
[2]杜武斌.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2):96.
论文作者:官厚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间距论文; 荷载论文; 锚固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方式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