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进展论文_韦广南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进展论文_韦广南

(钦北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们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一项重大疾病,其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极高。本文重点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以及损伤机制和手术适应症以及手术目的,并且介绍了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迄今为止严重危害到人们健康甚至可以说是威胁生命的一项重大疾病,此项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在发病的患者中其死亡率也超过了半数。迄今为止,此项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以及外科治疗,由于内科治疗方法对此项疾病的治疗效果得不到满意的疗效,所以神经外科医生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法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症,目前相关专家已研究出了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法,综述如下:

1 脑出血的病因

相关学者认为,脑出血的成病原因有多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种【1】,脑出血的病因是由脑动脉分叉处的中层缺损所导致的,这种病因别认为是先天性。第二种,由于血管内膜层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平滑肌纤维变性坏死,致使动脉壁失去了弹性而形成了动脉瘤,因而造成脑出血病症的发生。第三种,则是高血压所导致的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的现象产生,这也是引起脑出血病症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所有脑出血的病例中所占比例极高,可达到80%。

2 高血压脑出血的损伤机制

2.1原发性损伤

原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血肿对脑组织的直接性严重损伤而导致,患者的病情程度是与患者出血速度以及出血量和出血的部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血肿增大就会使原发性损伤的病情随之而加重【2】。最近几年来,有一种说法,说是血液本身具有毒性的作用,这种说法已经被相关学者所认同。其作用机制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为出血后的6小时以内,这个时间段为血块的凝缩聚集期,在这段期间血液当中的水分会向脑组织所流动,因而产生水肿的病症。第二个阶段是患者出血后的24小时以内,由于在这段期间会产生凝血级联的反应以及被凝血酶所激活的酶原传递,因而使血管的内皮细胞增大了通透性,致使脑水肿的症状产生。第三个阶段性为出血后的一到三天,在这段期间,红细胞会发生溶解的现象,并且会和血红蛋白产生作用而导致脑水肿【3】。

2.2继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因血肿的周围发生脑水肿以及积血,脑积水等症状所致。根据同位素检查来判断,已经可以确定在血肿的周围确实有缺血带存在,并且相关人员已经提出了出血半暗带的概念【4】。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部分之所以产生水肿的现象,是由脑缺血以及脑屏障破坏所导。脑水肿的发生以及发展分为早期水肿和晚期水肿两个阶段,早期水肿阶段为出血后的一天到两天,晚期水肿阶段为出血后的两天以后。如果脑水肿的病情严重,便会加重血肿的占位效应以及脑中线的结构发生偏移,从而使患者脑病形成的风险性大大的增加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手术指证和手术目的

3.1手术指征

迄今为止,医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据相关人士认为,可遵循以下几条原则【5】:第一,患者脑部浅部位出血,例如壳核出血以及皮质下出血,可考虑是否手术。第二,患者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以上,以及小脑出血在10ml以上,并且中线结构发生偏移现象,便可考虑手术治疗。第三,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病症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并且陷入昏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第四,如果患者小脑发生脑出血,应提倡进行手术治疗,因为小脑出血的病情变化极为迅速,并且恢复前景也较为良好。

3.2手术目的

相关专家认为,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内血肿,单纯采用内科治疗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因为脑内血肿被清除后,原血肿部位的脑组织压力就会减小,这样就大大的改善了脑血流循环的环境,并且能够缓解脑缺血低氧的症状,可使没有被破坏的神经元得到修复,不至于让此病症威胁到生命,因此大大的降低了此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6】。

4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4.1手术时机

相关学者认为,患者在发病后的7至24小时之内的时间里,为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这段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不仅会防止颅内二次出血,而且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大大降低【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患者在发病后的6小时以内,为手术的最佳时间段。在这段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可几乎完全解除因脑血肿压迫而引起的局部微血管梗阻,不经如此,又能使血肿带来的毒素被快速清除,从而使患者的脑损害降至最低。【8】。

4.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的手术方式

4.21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神经外科最早,并且最常用的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此项手术对器械要求较低,可在直视情况下清除血肿,还可彻底止血,并且在手术进行中时,如若发现患者的脑肿胀明显,便可随时去除骨瓣减张缝合。相关专家认为,在手术后期的时候,脑细胞凋亡与颅内高压的症状或许有着直接的关系,脑细胞凋亡会直接引起患者的神经功能障,而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其预期,这就需要医生在为患者手术时,需要为患者减压,只有这样做,才会有益于患者的健康【9】。骨瓣或骨窗开颅手术的创伤较大,而且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并且患者在术后不易恢复,而且手术多带来的并发症也较为多见,特别是对患者采用全麻术时,对患者的健康极为不利,其患者会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骨瓣或骨窗开颅手术的创伤较大,但与此同时能给患者进行积极的外减压,这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极为有利,所以相关学者对骨瓣或骨窗开颅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持有不小的争议。

4.22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

最近几年,神经外科领域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神经导航技术,神经外科医生采用此项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此项技术的特点在于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不需要为患者安装头架,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挪动。第二,此项技术可将不可视靶点变为可视靶点,使其对血肿部位的定位变得极为简单,从而减少了医源性给患者带来的损伤【10】。但是神经导航设备的价格却十分的昂贵,并且在术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定位作用,采用B超定位也可取代此项技术,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应用此项技术的必要性尚不明确。

5 展望

纵观多年,脑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方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虽然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进展,但此病的危险性极大,现有的治疗手段还不能够百分百治愈患者,仍需专家研究更为理想的治疗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病的治疗效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徐伟,王振,刘祝钦,李辉萍,宋治. APACHEⅡ评分在小脑出血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05:283-285.

[2]杨文明,李庆利. 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11:944-947.

[3]赵渝. 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疗效观察[J]. 四川医学,2013,09:1421-1423.

[4]马玉健,刘健,郑音. 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吉林医学,2014,10:2116-2117.

[5]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王晓雪,尼娜,李艳,隋晓娜,张玲玲. 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03:252-254.

[6]冯磊,王金燕. 甘露醇在不同类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北方药学,2014,04:101-102.

[7]宋晓东,李增惠.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01:34-35.

[8]许泽武,张兆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Meta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02:104-108.

[9]杨立. CT评价天麻钩藤汤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的价值[J]. 中医药导报,2009,06:76-77.

[10]余伟,陈云卫,沈德彬.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91-92.

论文作者:韦广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进展论文_韦广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