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410005
【摘 要】目的 探究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综合护理方式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运用在胫腓骨骨折中可有效减少骨折时间,患者较为认可,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综合护理方式;护理满意度
胫腓骨骨折在青壮年患者较为常见,胫腓骨骨折多为开放性骨折,坏死几率较高,治疗后采用有效护理方式,帮助骨折愈合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重点研究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计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选自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0.1±10.5)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0.1±10.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疾病监控、饮食指导、指导康复训练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1)健康教育:讲解医院各项制度,熟悉医院环境以及治疗、护理流程,使患者对护理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加强配合效果;宣讲胫腓骨骨折护理相关知识,播放疾病治疗宣传片和发放宣传手册。(2)疼痛护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疼痛法发生时予以放松疗法,主动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看电视、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采取镇痛药物[2]。(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评估结果、病况、身体素质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法;积极与患者沟通,消除或纠正患者不良心态,改善焦虑、抑郁心理,树立配合治疗的意识;让患者亲属或好友经常与患者沟通,提供精神支持,减轻患者身心压力。(3)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控制饮食结构,保持营养均衡,多食豆制品、奶制品、牛奶等钙质丰富的事物,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事物。(5)运动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适当锻炼,训练强度逐渐增加,循序渐进[3]。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
1.4疗效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百分制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85分)、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
1.5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全部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骨折愈合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是(P<0.05)。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详见表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2.2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0.2±5.3)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0.1±5.7)d,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数据差异显著(t=16.333,P=0.000<0.05)。
3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术后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采用优质的护理措施,加速骨折痊愈,对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护理工作流程为框架,每个护理操作环环相扣,确保护服务治疗和护理水平。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中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措施,为患者制定全方位的护理计划:患者入院后针对疾病和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针对疼痛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加依从性,饮食护理提升机体恢复的必要物质,最后通过运动康复锻炼,加速骨折恢复、痊愈。
综合上述:胫腓骨骨折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春雪. 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50-251.
[2]张文杰. 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4):185-187.
[3]马春涛. 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14):250-251.
[4]方乐,周景玲,李强,等. 探讨胫腓骨骨折护理应用综合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63-165.
[5]卢旺旺. 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6,29(14):184-185.
论文作者:尹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腓骨论文; 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方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