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莉

泸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接收的行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均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护理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行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缓解其负面心理,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肿瘤;放射治疗

老年肿瘤患者病情危重,放射治疗后常使其免疫力显著下降,从而易发生医院感染。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其他疾病,且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使得其心理较为脆弱,进而在放射治疗期间多产生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对其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将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接收的78例行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护理组、常规组,每组各39例。护理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84±5.41)岁;肺癌13例,乳腺癌8例,食管癌9例,结肠癌9例。常规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63±5.82)岁;肺癌11例,乳腺癌6例,食管癌10例,结肠癌1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提供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病情监控、健康宣教、日常生活护理、按医嘱指导其用药等。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法:①前期评估:护理人员应于护理实施前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在患者入院时,应针对其护理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于制定出操作性强、有效性高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陪护人员的相关资料予以了解,以合理安排患者的放射治疗及各项检查工作。②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完成前期评估工作后,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况信息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诸如定期监控患者放疗后的异常反应、血象指标情况等,并结合监测结果为其进行个体化护理,以便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患者实施放疗前,护理人员应根据其活动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放疗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的干预,如食管癌易引发食道炎,因而需为其制定合理饮食。针对长期留置留置PICC管的患者,为防止其导管脱落或出现断裂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PICC穿刺位置。③心理护理:老年肿瘤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加上其病情较其他疾病严重,进而易使得其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以使其战胜恐惧,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针对其心理问题予以有效疏导,使其充分感受到外界的人文关怀,从而消除其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进行评定。SAS与SDS量表均为20项,其中焦虑阳性症状临界值为50分,抑郁阳性症状临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重。②观察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SAS与SDS 评分

2组患者治疗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护理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 ( ,分)

2.2 比较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护理组感染发生6例,占比15.38%;常规组感染发生14例,占比35.90%,护理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4.303,P=0.038)。

3 讨论

肿瘤是由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及异常分化所形成,据其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不会侵犯正常组织,且手术摘除后无转移,因而对患者机体无严重危害。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可迅速向远处扩散转移,对正常组织与器官会产生严重破坏,可最终引发患者死亡。目前,临床针对肿瘤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可有效消除病灶,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但经广泛应用发现,放射治疗易导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及多器官出现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感染、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肿瘤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多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使得其放疗耐受性差,从而导致其在治疗期间易出现诸多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2]。因此,需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行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以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现代化护理手段,以预测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主动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服务宗旨[3]。通过采取该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得到显著缓解,从而可增强其治疗信心,使其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可减少医院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护理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护理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常规组。表明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使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使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临床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行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负面心理,显著减少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1]Sakamoto S, Kijima N, Tomoda A, et al. Factor structures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for undergraduates.[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8,54(4):477-87.

[2]韩艳.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应用的效果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 2016,10(7):181.

[3]赵曌,闫城.个性化护理模式下老年肿瘤患者放疗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10):1473-1475.

论文作者:黄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