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剖析并总结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共出现7例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70%,主要是跌倒、用药不良反应、意外损伤等。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存在较多护理风险,应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做好病情监测,强化医院安全管理。
【关键词】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95-02
精神科病房主要是收治精神病患者。对于精神病老年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通常表现为精神衰退、情感淡漠,使得护理难度增大[1]。同时,精神科病房通常无陪护,因而护理人员的工作更为繁重,特别是老年患者的适应、反应等能力减弱,且大部分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因而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较多。基于此,必须重视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有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我院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精神科老年病房收治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通过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估等确诊。其中,男患者225例,女患者190例;31~75岁,平均(57.3±2.4)岁,精神分裂症214例,抑郁症155例,失眠症31例,其他15例。
1.2 方法
收集并整理本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法进行分析,对病房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生原因,再根据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结合科室实际,制定风险防范对策。
2.结果
本组415例患者中,出现7例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70%,包括跌倒3例(0.7%),用药不良反应2例(0.5%),意外损伤2例(0.5%)。
3.讨论
3.1 护理安全风险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看,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中,常见的安全事件包括:(1)跌倒,意外跌倒是老年病房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需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且大多数患者处在衰退期,认知和理解能力降低,易出现消极、悲观等心理,而不能有效配合护理,对健康宣教的接受和认知能力不强。同时,患者长期处在封闭病房环境下,易出现低血钙、骨质疏松等症状,而易发生跌倒。此外,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退化,步态不稳、肢体协调力减弱,使得跌倒风险增加。科室护士缺乏对安全意识,对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不到位,临床经验不足,也是患者意外跌倒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用药不良反应,因精神科住院患者往往需长时间服用抗精神药物后,机体抵抗力会有一定程度减弱,特别是老年患者,用药后无法及时反映自身情况,表达有限,同时,因护理人员未能严密监测用药后患者的情况,而易出现不良反应,譬如:吞咽困难、便秘、尿储留等[2]。(3)意外损伤,有些患者在精神症状活跃期,会出现幻觉、妄想、抑郁等情况,进而出现攻击他人或自杀、自残等行为;同时,因患者无自知力,不愿住院,会伺机外走而发生损伤,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在瞻妄状态下会有冲动行为。另外,对危险物品管理不善,譬如刀、剪、毒性药品等,增加了护理风险。
3.2 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3.2.1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1)重视风险意识培养。将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管控纳入到科室护士的岗前培训课程中,并邀请医学法律专家定期到院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以提高科室护士法律认知,增强风险意识,通过法律来规范护理行为。同时,组织科室护士学习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控知识,并对有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深化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制度,以提高科室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
(2)加强护理业务培训。医院及科室应开设老年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学习班,学习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学会并掌握护理风险评估方法,及时准确找到精神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3-4]。对于新进护士需进行跟班学习,考核合格才可上岗。加强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与考核,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开展新护理技术、新设备应用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业务能力。
3.2.2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一方面,要规范护理流程,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制定并严格执行三级护理管理制,即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病房责任护士的管理,护理部主要定期科室护理安全和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护理隐患,进行纠正,总结并反馈给予其他护士提示,科室和病房护士长随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处理,加强夜班、节假日护士长值班制,以确保护理风险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换班查房制,科室护士换班时做好交接工作,严格监测病房,检查有无异常,一旦出现及时处理。
3.2.3强化患者病情监测 精神科患者的心理大多数是紊乱状态,且周期长,病程迁延,患者无自知力,不愿意配合护理,对医护人员存在敌意,且无主诉,尤其是老年患者。所以,这要求责任护士要善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意识等表现,是否存在躯体疾患和、药物反应等,通过观察可更为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进行有效干预,否则会延误治疗而增加护理风险。
3.2.4加强病房安全建设 一方面,改善医院硬件设施,研究报道,在精神科病房中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和院内设施有较大关系, 因而,需重视医院设施管理和完善,最大限度消除护理风险,譬如:提高围墙、床栏高度,修补不平整地面等;同时,要加强巡查,医院根据科室人员配备情况制定合理的排班表,适当增加巡查次数,在巡查中定时巡查,切实提升巡查效率,以便早发现问题,尽早处理。另一方面,完善病房条件,依照患者病情,结合科室护士工作水平分级护理;同时,强化护理安全检查,对新入院患者在送入病房时需进行安全检查,对医疗废物及时处理,特别是卫生死角的检查,在夜间、午睡期间安排人员检查。
【参考文献】
[1]王燕.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6):151-153.
[2]何双英,吴海飞,杨彩玲.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144-145.
[3]韦少凤,彭明创,荣远萍.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2,43(02):72-73.
[4]赵敬梅.影响病区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50.
论文作者:马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患者论文; 病房论文; 精神科论文; 科室论文; 老年论文; 风险论文; 护士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