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研究论文_郭定聪,何生

台州骨伤医院中医骨科 浙江台州 317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女性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肾虚型11例(6.71%)、脾肾两虚型37例(22.56%)、脾肾两虚血瘀型116例(70.73%),各证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脾肾两虚血瘀型患者有骨折史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证型。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肾虚型、脾肾两虚型及脾肾两虚淤血型,其中脾肾两虚淤血型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骨折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03-0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1]。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是全球性人类健康热点问题之一,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危害[2]。中医学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然而辨证分型是辨证论证的基础和前提[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情况,旨在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学》[4]中的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5]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本组病例中男性有35例,女性有129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为(62.37±3.54)岁。

1.2资料采集 采用本院自制的临床病例观察报告表,主要内容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有无骨折史等一般资料。

1.3中医辨证 根据《中医诊断学》[6]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由本院老年中心骨质疏松症专病门诊的专业医师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及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构成比较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步升高,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为本虚标实之症,也就是以肾虚为主,同时伴有肝虚、脾虚及血瘀之候的多虚多瘀的疾病[8]。中医认为骨之强劲与脆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脾胃虚损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9]。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的病变常常相互影响,若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会引起肾精亏损[10]。除此之外,骨质疏松症还与脾虚和血瘀证有关系。若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有源、筋骨得养;若脾胃功能衰退,则气血毁损、无以生髓养骨,从而会导致骨质疏松症[11]。因此,肝虚与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联系。血瘀是在肾虚和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病理产物,可加重患者症状,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病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医生普遍认为骨络失养、劳逸失度使其致病原因。

目前,临床中缺乏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统一标准,然而出版的权威学术著作中给出的辨证分型方案有多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其症候分型为肾精不足、脾胃虚弱及瘀血阻滞三型;《中医骨伤科学》中将其分为肾虚精亏、正虚邪侵及先天不足三型;还有相关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阴虚型、肾阳虚、脾肾阳虚型、脾胃虚弱型及气滞血瘀型六型[12]。虽然该病的辨证分型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肾虚证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证型,而且与肝虚、脾虚及血瘀密切相关,由于该症候分型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统一的公认的辨证分型亟待解决。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危险的合并症,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并且脾肾两虚血瘀型患者有骨折史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证型。随着年龄的升高,肾气逐渐亏虚,易发生骨质疏松,并逐渐加重,易于骨折[13]。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升高,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步升高,其中60-69岁骨折发生率最高,因此,该年龄段是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高危险期。

本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女性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肾虚型11例(6.71%)、脾肾两虚型37例(22.56%)、脾肾两虚血瘀型116例(70.73%),各证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两虚血瘀型的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肾虚型和脾肾两虚型,这可能与骨折后有骨络脉受损产生淤血,也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气血不足,脉络阻滞,影响骨骼的营养供应,导致骨质疏松,从而极易引起骨折。综上所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肾虚型、脾肾两虚型及脾肾两虚淤血型,其中脾肾两虚淤血型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我们要警惕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要做好预防和早期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许超,肖鲁伟,童培建,史晓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J]. 中医正骨,2010,02:27-30.

[2]李跃华,薛李,赵芳芳,朱倩倩,李岩,杨虹婕,刘华晖.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5:493-495.

[3]石庆生,李刚.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01:74-75.

[4]洪德胜.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06:84-86.

[5]盛彤,谢培凤,王新祥.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论治及相关机制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7:1922-1926.

[6]郭帮富,庞向华,刘庆思.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04:57-58.

[7]苏培基,张华,陈敢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型的调查研究[J]. 中医正骨,2008,07:8-10+81-82.

[8]吕振雷,李玲,邓跃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2015,07:43-46.

[9]胡智旭,谢丽华,葛继荣.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的三大组学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9:3233-3236.

[10] 黄宏兴,邓伟民,万雷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的聚类分析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959-961,964.

[11]齐尚锋,张永波.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03:230-235.

[12]冯小可,张前德.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及实验研究思路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04:737-739.

[13]李学慧,霍青.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证侯研究概况[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03:222-223.

论文作者:郭定聪,何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研究论文_郭定聪,何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