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的变化研究--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论文_杨兰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的变化研究--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论文_杨兰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0)

摘要:语言是民族形成和社会交际的工具。在多语地区,语言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的社会语言生态。本文以云南省楚雄州彝人古镇为例,借助语言景观学的研究法,通过对整改前后古镇主街道商铺标牌变化的对比分析,以及当地居民和游客对此变化的态度,来探究对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景观;标牌变化;语言保护

一、语言景观概述

语言景观(linguisticlandscape)是近年来国际社会语言学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语言景观的定义也存在多种诠释,最贴切、最经典、最有影响力的定义是Landry和Bourhis(1997)提出的官方路牌、广告招牌、街道名称、地名、商铺招牌、政府机构上标语的语言,一起组成了某个特定地域或者城镇群的语言景观。这个定义以列举的方式表明语言景观总体性的概念,而出现在公共空间中的各类语言标识都是其组成元素。中国正式的关于语言景观的研究要晚于国际,且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多以介绍、述评语言景观理论与方法为主(尚国文、赵守辉,2014;李丽生,2015),虽然有些学者进行了语言景观的实证研究(张媛媛、张斌华,2016;苏杰,2017),但关注的焦点多为双语标牌的翻译规范问题以及个别城市的中外双语/多语标牌研究。部分学者把目光转向少数民族语言景观的使用(单菲菲、刘承,2016;李丽生、夏娜,2017),但对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多语地区的语言景观及其背后的象征功能挖掘不够深入,研究纬度不够广泛。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地点

楚雄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35.9%,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28.9%、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6%。楚雄市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彝人古镇坐落在龙川江以北、楚雄市的西北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人流量达700万人次。古镇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与现代、彝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汇、交融与碰撞。

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省93家A级旅游景区进行了检查和排查,并于2018年4月16日通报结果,其中彝人古镇被处严重警告,限期3个月整改。古镇存在的问题其中就包含了景区内标识牌五花八门,破损严重,标识牌内容不准确;景区内商业服务设施招牌过分突出,商铺广告牌、灯箱在式样、颜色、材质上杂乱无章,且占道摆放等。

本文主要分析整改前后彝人古镇主街道(从古镇大牌坊沿威楚大道直走至德江城)商铺标牌的变化。主街道上人流量最多,选择古镇主街道的商铺标牌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问题

本项研究主要调查以下几个问题:整改前后古镇主街道商铺标牌有何差异?人们对商铺招牌的变化持何种态度?

(三)数据的获取

本研究的数据样本来自对古镇主街道两侧商铺标牌的穷尽性拍摄,图片分别于2018年4月5日、7月20日由笔者亲自拍摄,两次拍摄的商铺图片均为210张,共分离出227个分析单元。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本研究任意选取了10人作为访谈对象,其中3人为游客、3人为店主、4人为当地居民。访谈主要是面对面地直接交谈,访谈类型为无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对商铺标牌变化的态度和多语标牌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调查结果

(一)语言使用的种类及特征

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种类的数目在前后两次所调查的街道上有显著差异,对这些标牌进行整理后发现,整改前古镇汉语标牌数量最多,为199个,占比高达87.7%;其次是英汉双语与彝汉双语,且两者数量相差不大,分别为13,12个;数量最少分别是韩汉双语与彝英汉三语,仅有一两个标牌。然而经整改后,古镇中标牌数量最多的是彝汉双语标牌,数量为149个,占比65.6%;汉语标牌则由之前的87.7%降为25.6%,仅有58个;英汉双语标牌数量也有所下降,仅占3.5%;而彝英汉三语标牌数量从2个增加到11个;韩汉双语标牌的数量则保持不变,仍为1个。

从标牌材质上看,整改前标牌的材质杂乱无章,且有些破损严重。整改后的标牌材质相对比较统一,大部分都呈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语言的使用顺序及凸显性方面,整改后虽然彝文的使用率变高了,且彝文大都处于第一顺位,但仍是中文在双语和多语标牌上比其他任何语言都更突出。总之,从调查结果来看,彝人古镇在整改后使用彝文的商铺标牌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彝英汉三语标牌数目也有所增加。此外,标牌的材质更统一化,但彝文的凸显性仍不高,且英文在古镇商铺标牌中使用率依旧比较低。

(二)人们对标牌变化的态度

通过前后两次的拍照分析发现,古镇经整改后使用彝文标牌的商铺增长了许多,那么人们对此持怎样的态度呢?多语标牌是否能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古镇随机对10名受访者进行无结构式访谈。其中3名游客均表示,虽然看不懂彝文,但商铺标牌上使用彝文更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他们也都认为标牌上使用彝文能促进彝语的保护。商铺老板则表示,更换为彝语标牌只是为了落实政府的要求,他们认为使用彝文只是作为旅游景点用来吸引游客的,并没有其他的价值。受访的3位当地居民觉得标牌上是否使用了彝文对他们没有影响,他们表示现在几乎没有人认识彝文了,写在标牌上也只是摆设。只有1位当地居民认为标牌上彝文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护彝语的作用。

四、结语

彝人古镇的整改虽然只是为了达到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但商铺标牌上彝文的增多能让人们意识到彝文的存在,逐渐地激起人们了解学习彝文的兴趣,对彝语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仅仅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彝族语言文字,政府还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这一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护和传承,如发展彝汉双语教育,大力宣传保护彝族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开播彝语广播电视节目等。然而,本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仅考察了彝人古镇的主街道,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彝人古镇整体或其他地区的语言景观生态,但还是希望能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Landry, R. & Bourhis, R. Y.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J]. Journal of Language & Social Psychology, 1997,16(1):23-49.

[2]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4):1-7.

[3] 李丽生,夏娜.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状况--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例[J].《语言战略研究》,2017(2):35-42.

[4]单菲菲,刘承宇.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基于社会符号学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6(6):153-161.

[5]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214-223.

[6] 苏杰.上海私人标识中的语言权势与文化权势[J].《语言战略研究》,2017(2):27-34.

[7]张媛媛,张斌华.语言景观中的澳门多语状况[J].《语言文字应用》,2016(1):45-54

作者简介:杨兰(1993—),女,汉族,江西高安人,在读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论文作者:杨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的变化研究--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论文_杨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