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论文_江晓丽

浅谈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论文_江晓丽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文田初级中学)

摘要:选择题是历史中考的必考题型,顺德区采用省题进行中考后,选择题的分值高达75分,其得分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考历史成绩的高低。因此,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做选择题时将“划关键词、用排除法”这两点技巧落实到位,能够很大程度上排除错误选项,提高准确率,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关键词:历史选择题 关键词 排除法

历史选择题由于知识覆盖面广,题目灵活多变,标准客观唯一,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历年中考的必考题型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注重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划关键词、用排除法”这两点解题技巧准确解答历史选择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选择题的准确率。

一、划关键词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第一步骤就是找准题目的关键词并准确运用这些关键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解题。这些关键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准它做题便事半功倍,准确率提高。那么,如何找准关键词呢?

1.时间、地点、人名、国名等基本信息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材料选择题在中考选择题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面对此类题型,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中所提到的时间、地点、人名、国名等基本信息,这有利于我们快速地排除错误选项,从而找出最佳答案。

例1: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国民革命 B.武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该题的关键词是“民国十五六年”、“国民党”。“国民党”一词就把选项C给排除掉。“民国十五六年”即1926年——1927年,当时国民党在进行国民革命,从而得出答案为A。

例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该题的关键词是“陈独秀、李大钊”,从这两个人名就可以快速地判定正确答案为B。

2.题目设问中的“不正确、不包括、不属于、不符合、错误的”等否定性关键词或“正确的、包括、符合”等肯定性关键词

做此类题目,学生最忌粗心大意,因没有划好关键词而审题不清,最终选错答案。这类题目看似简单,但总有学生粗心做错。

例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该题的关键词是“辛亥革命后”,“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后人们改称呼、易服饰,剪发辫,因此选项D明显是不符合史实的,从而快速得选出了该题的正确答案。

.限定题目考查方向和范围的关键词,例如:“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外在因素、是由于”等考查事件原因的,“结果是、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影响”等考查事件影响的,“主要目的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考查事件的目的的,“特点是、反映的本质是、本质上反映了”等考查事件本质及特点的。在做这类题目时,一定不能忽略这些限定性关键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4: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该题的关键词是“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目的是”,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国农村在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因此该题的答案为B。

划定关键词是做选择题非常关键和基础的一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的关键词类型之外,有时候要根据具体题目来判定该题的关键词。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做题划关键词的习惯。

二、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非常有效和简单的一种方法,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好排除法,解题就能够事半功倍,特别是组合型选择题,最高效的解题方法就是排除法。

那么要如何运用排除法,什么样的选项是要排除的?一是与题目、材料无关的选项;二是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三是根据材料判定说法错误的选项。

例5: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错误率较高。面对此种题目,排除法是最佳解题方法。首先,A选项与本题无关,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A选项的结论;其次,时间关键词“1940年”说明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因此C选项错误;最后,D选项的“全部力量”说法错误。从而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为B。

组合型选择题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就是排除法,往往可以实行“一票否决”。

例6: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

①“共同纲领” ②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该题的时间关键词“1949年9月”说明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而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包含③抗美援朝的ACD选项都直接排除,正确答案为B。

平时做题运用排除法的时候,学生要养成将错误的选项用“X”或用斜线标记好,以免填写答案的时候出错。优生还要进一步将错误选项中表达错误的地方圈出来,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一划关键词,二用排除法”,是本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向学生灌输的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不断强化,让所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从而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参考文献

[1]汤准田:《巧抓关键词,妙解选择题——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指要》.解法精要。

[2]宋春燕:《2014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分类例析及应对策略》.中学政史地.2014年12月。

[3]王卢:《排除法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运用》.历史学习.2006年12月。

论文作者:江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论文_江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