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上课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明明和兰兰分月饼的情景,4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2块;2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1块;1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该怎么写?借助学生熟悉的“分月饼”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两块月饼、一块月饼,到两人分吃一块月饼怎么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励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记住数字1~9的字形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学“四则运算”时,我把一道去冰雕区游乐场的应用题改为我们去街道买衣服,让一个学生做服装销售员,三个学生给自己每人买一身衣服以及店主给找钱,这样,学生也能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四则运算的生活实例。我也在情境之中,以小学生所特有的认知水平和阶段,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抽象思维发展得不充分,往往需要借助学具来增加知识的直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具与学具,既可以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又能直观地揭示空间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升”与“毫升”时,我把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500毫升的量杯(2个)、容量是1000毫升的量杯、滴管、纸杯(6个)这些教具带入了课堂,同学们一看到老师带了那么多的东西,顿时就来劲了,听课也特别认真,再让他们上来倒倒一升水,滴滴一毫升水,体会一升水和一毫升水的多少,加深了他们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又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课上指导他们摆一摆,看一看,再连一连或者画一画,降低了学习难度,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动手操作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学生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采用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好胜心强,总希望争第一,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对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开展:“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大显身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大增。这种比赛既比速度,又比正确率,全班同学参与积极性高。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课堂训练时,我组织60秒抢答。准备了三组简便运算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3名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胜。学生在竞赛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教学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角形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升水论文; 月饼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