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间隙感染20例临床分析论文_赵群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20例临床分析论文_赵群

哈尔滨赵群口腔门诊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目的:通过对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观察,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具体治疗效果,总结更有效的治疗该类疾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2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行单纯药物治疗和手术结合治疗,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实施结合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更好。结论:结合法治疗的方法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作用十分明显,各数据均显示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快、病情多变等特点,主要表现有发炎、红肿、疼痛等。该类疾病也许发病初期并不严重,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一旦病情加重,就会立刻增加危险性,同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治疗。如何有效的提高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关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方面的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口腔颌面外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病症,起病急,发展变化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患者与医院一定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发现后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本组抽取了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男12例(60.00%),女8例(40.00%),年龄4个月~85 岁,平均(45.1±8.9)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各个年龄段患病情况,感染起因以及感染累及间隙的具体情况。诊断方法: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局部伴有红、肿、热、痛,功能性阻碍等不良的临床表现,另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全身性发热、白细胞增多的表现特征。因此,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一般是利用病史收集、临床检查(包括血液细胞探究检查和局部穿刺手术的实施),必要时加上一些特殊的检查例如B超、CT等就能够准确的完成判断。治疗方法:开始要完成全身性的治疗,选取有效的抗生素,完成全身抗炎性的治疗。本组病例多使用广谱抗生素,例如常见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加上一些厌氧类药物,例如常见的甲硝唑等,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选取有针对性的抗生素。除抗炎治疗外还必须增强周身性的支持治疗,增加患者机体的抗病性能。全身治疗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处置局部区域发生的病变,脓肿构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时在术后增强脓腔换药,减少细菌的深层次作用,控制感染后慢慢的减少用药量。

1、3统计学分析

我们采用标准的统计学处理方式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每项结果的数据及所占百分比均标记出来,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总结临床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更方便结果的对比。

2.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患者体温均高于正常,37℃以上15例,占75.00%,最高温度为41.14℃;白细胞计数值>10.0×109/L的患者12例,占60.00%,最高为20.8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大于75%的患者有10例,占50.00%,最高为95.20%;局部穿刺有脓液或脓血混合物的患者11例,占55.00%。感染起因:牙源性感染14例,其中包括阻生智齿冠周炎5例,根尖炎2例,牙周病3例。牙源性感染比例最高,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和损失性感染。感染主要累及口腔颌面部各间隙,其中以嚼肌间隙和颌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治疗结果如下:本组病例单纯的药物治疗有14例(70.00%),配合手术治疗有6例(30.00%)。伴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在治疗中除了增加抗生素剂量,均使用对症医治。接受结合治疗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明显,痊愈或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其中疗程最短为2d,最长为5周。

3.讨论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最为多见,其次是腺源性,均属于继发性感染。牙源性感染主要是通过牙体牙髓病导致的根尖部感染穿破颌骨进入颌骨周围间隙所造成的,而腺源性感染一般跟上呼吸道感染紧密关联,尤其是与幼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腺源性的感染一般在颌下间隙中发生比较普遍,其次是颏下间隙。损伤源性例如常见的皮肤、黏膜损伤,骨折及唇部疖肿,口腔黏膜溃疡等造成的感染也可继发成为间隙感染。血源性和医源性相对来说少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均属于继发性感染,一般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综合感染所致。有关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必须要有足够的关注。针对局部性的疾病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应采取全身抗炎,支持疗法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依照患者的特征使用不同的用药方案和治疗方法。选取抗菌药物应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人体对同一菌种或菌型的感受性、机体对抗菌药物的反应性以及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合理使用抗生素。另外,作为口腔科医生亦必须要增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教,来降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可能。关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患者,必须要及时发现,及时接受诊断与治疗,关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并发症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感,这是预防因为其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的关键工作。综上所述,对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依照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征,使用全身抗炎治疗、支持治疗和局部区域治疗相统一的整体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愿林,程莉,王和平,程绣萍,程静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07:1606-1608.

[2]张建平.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77-278.

[3]董姣卉.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及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4,02:155-156.

论文作者:赵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20例临床分析论文_赵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