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优化策略
沈小虎 葛皎丽 邓洋阳/文
摘要 当下,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传统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和公众文化需求正产生着变化。本文在研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认为当下应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利用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创新供给方式,全面改善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优化;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实践证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文明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均有显著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就焊接对工业管道安装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针对工业管道安装焊接缺陷及形成的原因展开探究,并从提升管道安装焊接工艺、应用先进的设备、加强控制焊接全过程的力度、加强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工业管道安装焊接缺陷的预防措施,希望可给我国相关企业一定参考,以确保工业管道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水稻种子的加工检验是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将水稻种子进行分选,水稻种子分选的依据是水稻种子的外形、尺寸、重量等因素将水稻种子直接区分开,外形、尺寸相似的分为一类,重量相似的分为一类,方便种子质量的区分工作。
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在理念、技术等方面均要与时俱进。“互联网+”代表着新的发展形态,利用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创新融合于各领域,可以提升经济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公众的文化需求也正产生着变化,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对解决公共文化需求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现状
我国一直重视公共文化供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是公共文化供给的唯一主体。政府采用的直接管理模式,忽视了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弹性,供需不平衡。二是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时期,政府对公共文化管理由计划调配改为市场配置,管理模式由直接到间接管理模式过渡,文化组织机构单位进行了企业化改革,满足了公共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但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是以政府的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较少。三是税费改革以后的新时期,政府通过分税改革下放公共文化的建设权,地方政府得到自主权,供给模式出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就,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综上,我国的公共文化供给的模式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文化服务模式,由原来的政府垄断模式向现在的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政府制定基本的政策、提供资金供应、政府自主安排文化的供应者等,规范管理和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中介机构、企业或私人的组织机构等作为公共文化的服务者,充分利用竞争力和生产力强等优势提供公共文化供给。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的供给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生变化,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1.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加上允许社会组织机构对公共文化的建设,公共文化供给的活动内容、场所和机构等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文化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但仍然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有的文化设施以应付检查为目的不对公众开发;有的避免产生维护费不向公众开放,不以需求为出发点,造成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调导致供给总量不足。另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还存在种类单一、服务质量偏低、供需不匹配现象。
2.供给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都是由政府主要承担,近年来开放了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政府优化职能,允许民间组织、中介组织或私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机制,帮助政府分担了部分文化供给职能,形成互补。但实际上其他组织发展比较缓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私人企业和志愿组织数量较少,缺乏协调能力,服务意识薄弱。为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政府在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但是财政支出的比例低于发达国家,文化事业供给不足。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而市场化程度又不高,社会资金的规模效应还不明显,总体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不足。
3.公众参与度不高,政府和社会互动不足
某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工程委托某公司(乙方)对其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拟建场地位于广东某学校内,场地的南侧和西侧均为校园道路,周边交通较方便。拟建的某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建筑层数为6/9/12层(局部2层),地下室为负1层,长约140.00m,宽约75.00m,建筑占地面积约5990.80m2,总用地面积约11000.00m2。拟采用的结构类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9522.10m2。(钻孔坐标为某市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正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开始由政府作为唯一供给者的方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方式,政府需要创新机制,走公共文化供给市场化的道路,寻求多方组织合作,吸引其他机构和部门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供给方式的创新离不开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对较少,主要是关于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缺少一些保障性、鼓励性的政策法规。
4.供给方式呆板,法制化程度不高
5.文化队伍建设不足,筹资渠道狭窄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依靠设施设备,还需建设文化队伍,基层文化队伍的质量影响着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东部发达地区并不缺乏文化设施,但由于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人才导致了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文化组织、企业、中介、个人等多方参与,拓宽融资平台。政府渠道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通过财政预算进行划拨,但是比例很低;市场渠道是通过合理收费开展经营性文化活动,由于文化消费是非必须消费品所以资金收入有限;社会集资是社会组织自愿投入文化建设,投入的资金极少。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策略
1.以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
嘉庆每日早起洗漱之后,别的事放在—边,恭敬端坐,阅读先朝《实录》—卷,除巡狩斋戒外,天天如此,寒暑不间。
公共文化服务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公众的选择和意愿来提供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要有层次性,根据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和层次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文化供给。公众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文化服务,如菜单式服务可以使供给主体和公众间搭建沟通的平台,避免了过去信息交流不畅引起的对文化供给的不满意,增加了文化服务的时效性,丰富了服务内容,增强了互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升了效率。公共文化服务要注意供给质量,丰富供给内容,注意创新,提供多样化服务,打造精品文化,发挥重点文化项目带头作用。
2.加大资金投入,融资渠道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建立政府为主导、按照公众需要的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同时可以采用政府资助、政府担保、政府运行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对企业效益好的文化单位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如简化抵押手续、贷款利率优惠、零担保、还款期限延长等措施扩宽融资平台。建立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组织和个人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减免税收、资金扶持来实现稳定的投资环境。
3.鼓励公众参与,建立沟通机制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受到传统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加上公众自身文化背景的制约,不主动参与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是公民的权利,公众不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导致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阻碍了公共文化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公共文化及资源的浪费,因此,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影响着公共文化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和交流,政府和公众往往只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供给主体的政府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把文化供给看成行政任务,没有把符合公众满意的需求作为目标,公众没有意识到享受文化服务是权利,文化供给是政府的行为,是官方的行政管理,导致公众不能主动享受而是被动参与,最后形成了公众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浪费。
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要贴近生活实际,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结合新形势吸引公众的参与,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借助新的媒体和载体平台进行传播,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微博、网站等文化共享平台及时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文化共享平台同时能够实现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来实现文化供给方和公众的交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文化供给中注意民主决策和管理,重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有关决策制定中充分调研听取群众的看法,这样才能保证公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避免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现象。
(15)西口神通,虛智微慧,郎竅官太和,總五味之清。(《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二,《中华道藏》30/543)
公众文化需求的不断上升,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供给水平、供给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形成以政府、中介、企业、个人等为主体的多元供给渠道,各个渠道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转变观念,承担统筹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能,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政策调节,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制,运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成立以企业为主的文化产业促进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4.多渠道供给,建立保障机制
“互联网+”能够改变传统的公共文化供给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创新了公共文化的供给机制,拓宽了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财政投入,提升人才的总量和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建立科学培养文化服务人才机制,通过和文化艺术院校的合作提升人才素质,加强和国内外文化产业组织间的合作、交流。科学管理和激励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文化人才数据库,重视文化人才,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很好地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状况,企业要时刻关注于自己现有的发展情况,和自己本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做好积极的合作,与此同时也要对市场营销战略进行深入的探究,而且也要强化对战略部署的管制力度,不断地更新升级自己的战略方案,以此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借助有效的经营模式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互联网+”对公共文化供给的影响
5.重视人才培养,加大财政投入
(一)创新了公共文化的供给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要结合“互联网+”的变化,不断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供给内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传统的供给方式受到冲击,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供给内容线上化,比如“互联网+博物馆”“互联网+图书馆”“互联网+文化馆”“互联网+晚会”等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了供给机制。
(二)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
通过“互联网+”搭建平台,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公众能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手机或电脑及时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打破了区域和空间的限制,有效进行了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公众的多样化、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虽然帮扶资金到位,但陇西县各个乡镇之间发展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同时还受群众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产业发展的生产、销售等方面存在疑虑,群众接受程度也不同,导致存在个别项目推进不平衡的问题。虽然建成了108座简易日光温室,但在年底只有53座全面投入生产,其余处于闲置状态。
(三)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
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还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互联网搭建的平台能够迅速及时传递给公众,公众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网络化的菜单式供给实现了自主选择文化项目内容,大大提升了服务的效率。
每日优鲜可以在原来覆盖范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商品属性、冷库位置、配送成本和时效性的情况下向周边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的地区适当拓展,使配送范围扩大,让更多用户能在移动端下单,从而使得订单量增加,稀释固定成本,增加盈利,但是在扩展覆盖范围之前一定要调查好周边的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因为如果盲目地扩充,必然会导致亏损。
(四)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技术应用于市场,自由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能够有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如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广、交互、宣传、点播等方式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五)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
互联网融资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模式,有效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如众筹模式就可以把企业、个人等其他组织资金集中起来,众筹平台由政府统一管理,对参与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每年根据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分红。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由政府主导的为了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直接影响着公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当下,各级政府应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供给方式,满足大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春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6.
[2]张从海.“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3]陈波,丁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J].江汉论坛,2017(10).
[4]苗健雨.“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
10.13999/j.cnki.scyj.2019.06.023
(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研究——以南通为例》的成果(项目编号:2016SJD630113)。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互联网+”论文; 优化论文; 创新论文; 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