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桃坪羌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初探论文_邓霄

川西桃坪羌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初探论文_邓霄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 610000

第1章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的释义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传统聚落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早提出“人居环境”这概念的是道萨迪亚斯,他于1968年在《人类聚居学》中提出这一概念,它的英文是“settlement”,我们通常理解和翻译为“村落”或“聚落地”。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提出,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本文中,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包含着传统聚落中人生产和生活的全部过程,以及传统聚落中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依托的物质空间环境;它的演变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同时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背景和地域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

第2章 桃坪羌寨聚落环境分析

2.1 历史背景

位于四川省理县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带的桃坪羌寨,为现存羌族聚落保存最为完好的代表。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在此期间,大小战事不断,桃坪羌寨的先民为躲避战乱南下生存,一路受到当地民族部落和汉族的排挤和打击,为争取存活空间,部落之间的争斗时常发生,最终散落在岷江上游的高山峡谷中,并繁衍生息两千多年,为避免战争建造的碉楼和防御性的聚落,成为羌族聚落的典型景观特征,成了羌族很长时期顶礼膜拜的精神象征。

2.2 地理环境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羌族村寨均依山势而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山腰、高山坡。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下游的河谷地带,海拔约1500米。地势西北高向南低,坡度较缓,高差约30米。处于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带,属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典型特征是降水稀少、日照强、焚风效应强烈、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2.3 聚落形态

桃坪羌寨初建时建筑相对独立,碉房之间用小巷子相连,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碉房不断增建,很多碉房之间共用一堵石墙,搭建木楼相连,形成过街楼。

桃坪羌寨位于缓坡上,三面环山,背靠悬崖峭壁,面临河流。其结合地形从上到下分成若干个有高差的台地,无论是平面还是竖向都通过梯道相连,形成堡垒性密集的布局,建筑沿等高线平行布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始地形条件,减少了土方石填挖和不必要的场地整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8个出口和13个甬道,8个出口是每个台地的东西出口,13个甬道是联通不同台地形成;从碉楼俯瞰各家各户的碉房,屋顶自由的建筑边线验证了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地形的完美结合塑造了桃坪羌寨独具特色的聚落形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聚落景观分析

普通民居:碉房主要采用片麻石和当地黄泥混合垒砌,经过重力和化学反应作用,具有不亚于混凝土的强度,可保证长时间使用,甚至可以经历较为强烈的地震。

碉房多为矩形平面平顶建筑,有固定而统一的楼层划分。碉房一般为3~4层,底层为牲畜圈,二层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层,三层则主要用于储藏。羊是羌族家庭的主要财产,建造住房首先将牲畜圈设于首层,二层往往有活动楼板,便于随时照看羊群。房屋的主入口在二层,通过石砌台阶和平台进入其余空间,这是家庭的核心,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三层空间较为矮小,主要放置粮食、腊肉、农具等。

由于寨内空间密集,平顶屋顶是主要的室外活动场地,羌族人民大多在 其上劳作、休憩,用作晒场晾晒粮食。各个碉房屋顶之间亦通常设有搁板,人们通过屋顶往来、聊天,甚至方便战时防御。

碉楼:大部分的羌寨均有碉楼,它是羌族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羌寨最主要的防御军事设施,具有瞭望、储备、躲避、防守等功能。桃坪羌寨现存两座碉楼,碉楼是羌寨空间环境的典型标志,是统帅整个建筑群落的至高点和视觉中心。

碉楼面向杂谷脑河,背靠大山,民居环碉楼左右、背后而建,并层层向后随坡地拔高,形成了非常壮观的空间气势和空间层次。在以其为核心的前提下,村寨内部亦有道路、水渠、过街楼等的交叉点形成的若干节点空间,它们有力烘托了以碉楼为中心的空间格局。

道路系统:桃坪羌寨的道路系统分为地面和空中屋顶两种。地面以青石板铺面,配合想到,随建筑布局而延伸,迂回波折、明暗起伏;屋顶功能多元,集供人们休憩、社交及粮食晾晒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通过搁板、独木梯等将屋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高低错落,使屋顶成为一套特殊的道路系统。

由于大量过街楼遮挡,寨内的道路多为2~3m宽,狭窄、黑暗的巷道,道路交叉口天井的空隙是仅有的采光。强烈的敏感效果和石阶、入口和过街楼等共同组成丰富的空间感受,过街楼立面饰以精美的木雕,充分体现了羌族建筑的成就。

供水灌溉系统:在建寨初期,桃坪羌寨就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水灌溉系统。

将水流从溪流引入,经过碾子和磨坊,分成两路,分别通过寨内碉房的门前房下,最后分四路流出,灌溉农田。水系兼做上下水,以背面入村口为取水处,寨子东侧设出水口供洗涤用,以严格的宗教制约保证饮水和排水不发生交叉,防止污染。聚成由于水系连通各家,战时还可以做战备和逃生之用。而磨坊、取水、用水口等生活重心,又形成人们聚集活动的公共空间。

总结

传统聚落人居环境是农耕时代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适应地域环境的规划设计智慧和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准确把握传统聚落优秀的人居环境营造手法,挖掘符合时代需求的本土规划手法,是研究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重要内容,对现代村落规划建设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豪.议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J].中外建筑,2007(03):31-34.

[2]孙小杰. 美丽乡村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孟莹.社会学视角下的羌寨聚落解析——以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为例[J].人民论坛,2011(29):164-165.

作者信息:姓名:邓霄,出生年月:1995.10,性别:女, 籍贯:广西河池,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 , 学历:本科农学, 专业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论文作者:邓霄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川西桃坪羌寨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初探论文_邓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