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煤炭论文,需求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能源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往往与能源需求的上升呈正相关关系。当前,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都以化石能源为主,由于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污染性,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受到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中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费急速增长,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日渐突出,同时,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资源经济理论上讲,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境污染问题通常被结合起来考虑,一个封闭经济下的简单模型可用如下两个方程描述:R[,t+1]=R[,t]-q[,t]; Z[,t+1]-Z[,t]=-γZ[,t]+αq[,t]。其中,R[,t]是t年的不可再生资源储量,q[,t]是t年的开采量,α是污染物排放系数,Z[,t]是累积污染物储量,γ是污染物的分解速度。另外,Hotelling(1931)首先考虑了不可再生性对资源价格的影响,他认为,与一般物品不同,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也是不相等的,两者的差额被称为“稀缺租金”。
然而,稀缺性及其对价格的影响更多的是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实际上,多数研究更关注的是一国的能源需求行为,通过计量建模,估计能源需求弹性,并模拟能源需求演化行为带来的环境影响。国外文献对能源需求的研究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单方程回归模型(Brown,1983;Gately and Rappoport,1988; Brown and Phillips,1991);面板数据模型(Pindyck,1980; L Miguel,2000);动态因素需求模型(Hogan,1989; Watkins,1991; Feng Yi,2000);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其中,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是应用最广的方法,原因在于:传统计量经济模型以时间序列平稳性为假设,当碰到非平稳性的时间序列时,模型的残差过程可能也是一个非平稳过程,从而与残差相关的检验统计量就会发生偏倚,使相关的检验失去原有的功效,并可能出现线性回归无意义的“伪回归”问题。而协整方法认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它反映了变量之间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将变量变化分解为一个对长期均衡的偏离和短期的动态调整过程,使研究者能更加充分地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被广泛用于拟合各国的能源需求,估计能源需求弹性。例如:Bentzen和Engsted(1993)以及Bentzen(1994)分别估计了丹麦能源和汽油的需求弹性;Fouquet(1995)研究英国能源的收入需求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并讨论增值税对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Samimi(1995)研究澳大利亚道路交通部门的短期和长期能源需求行为;Hing Lin Chan和Shu Kam Lee(1997)比较协整与其它不同计量模型在拟合中国煤炭需求上的绩效并作出预测;Ramanathan(1999)研究印度汽油的短期和长期需求弹性;Mudit Kulshreshtha和Jyoti K.Pankh(2000)分行业研究印度煤炭的长期需求弹性和短期动态调整行为,并分析经济冲击对煤炭需求系统演化的影响;Lester C.Hunt和Yasushi Ninomiya(2005)研究日本能源需求、GNP与实际能源价格的长期关系,并据此预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国内文献对中国能源需求的研究包括:林伯强(2001)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波动行为;王立杰和孙继湖(2002)以及荆全忠和苏同营(2004)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国煤炭需求进行短期预测,指出灰色系统理论能解决数据不足的问题,其短期预测效果较佳,长期预测误差大的结论;宁云才(2003)采用复合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中国煤炭消费年增长率,得出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结论;刘光中和颜科琦(2003)采用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中国四川的电力需求,得出四川电力过剩是一种暂时现象的结论;林伯强(2003)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电力的长期需求模型和短期波动行为。这些文献为煤炭需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中国而言,煤炭一直是主要的一次能源,从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煤炭消费比重一直占总能源消费的70%以上,截至到2003年,煤炭消费比重仍然保持在67.1%。从2002年到2004年,由于重工化进程的加深,中国的煤炭消费三年增加了45%。而另一方面,由于煤炭生产的安全隐患以及运力和产能的约束,煤炭供需形势紧张。2005年至今,煤炭供需得到部分缓解。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重工化、城市化的进程也会进一步拉动煤炭需求的上升,因此,对中国煤炭需求进行建模及预测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就至关重要,同时,它也能对能源战略的制定、环境质量的评估预测起到参考作用。长期以来,不完善的煤炭价格机制造成的扭曲,不仅造成煤炭行业的效率损失、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和评价煤炭企业经营成果难度,也间接导致其它行业能源使用的浪费,增加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所以,煤炭的市场化,会使价格有效,在煤短缺的情况下,煤价升高以抑制需求,增加煤炭供给。
本文采用协整技术研究中国的煤炭需求。借鉴以往研究,本文将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变量引入到协整系统中,同时考虑运输成本的独立性和其在中国煤炭最终价格组成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本文还将引入一个反映煤炭运输价格变化的变量。本文研究目标包括:第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炭需求的长期均衡关系,估算长期收入弹性、长期价格弹性、长期经济结构弹性和长期运输成本弹性,预测煤炭的长期需求;第二,着重分析煤炭需求变动对环境和煤炭价格的影响;第三,模拟解释变量不同增长率下,未来煤炭需求的演化路径,并给出政策分析与建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模型的变量选择、数据、协整检验与预测,以及文章的数据来源;第三部分分析需求增长对环境和煤炭市场供需以及煤价的影响;第四部分是需求模拟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变量选择、数据、协整检验与预测
总的来说,国民收入和煤炭价格是影响煤炭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由于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煤炭消费量较大的重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中国特殊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地理分布特征,煤炭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运输费用和其它费用也会影响煤炭最终价格,进而影响煤炭需求,因此,本文中的价格变量被分解为煤炭平均出厂价格和运输成本两部分。这样,本文的煤炭需求系统将包括五个变量:Q[,t]、Y[,t]、P[,t]、M[,t]和V[,t]。其中,Q[,t]表示t年的煤炭消费量;Y[,t]表示t年的GDP;P[,t],表示t年煤炭工业出厂价格指数;M[,t]表示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比例①,它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N[,t]是反映运输成本变化的变量,它既是独立的又是煤炭最终价格的组成部分,由于缺乏运输成本的直接数据,我们采用铁路货物运输总收入与当年铁路的煤炭运输量之比来替代。样本区间为1980-2004年,数据均直接来自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统计公报,或根据其中数据计算而得。
协整关系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均衡关系。虽然两个或多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那么这种线性关系就体现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协整关系中的均衡概念并不是指市场出清条件,而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将逐渐逼近的一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即长期的稳定关系。短期内,随机冲击将使系统偏离均衡关系;但长期内,系统中经济变量的共同变化将使系统恢复这种稳定关系。Engle和Granger (1987)给出了协整的定义:
常用的协整向量估计方法有Engle和Granger(1987)基于残差的方法和Johansen和Juselius (1990,1994)的最大似然估计法。Engle和Granger的方法采用单一回归方程表达式,隐含地假设变量之间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对于多变量系统,这种假设就不适用;另外,它也没有很好地考虑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相比之下,Johansen和Juselius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多元VAR框架,允许变量之间的即时相互反馈作用(simultaneous feedback),并允许多个变量以不同的速度对扰动项进行反映与调整,使得系统向长期均衡靠近。Gonzalo(1994)通过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发现 Johansen的方法有最小的均方差,它们的有限样本性质也与渐近结果一致。鉴于此,我们采用 Johansen的方法估计协整向量。
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Q[,t]、LY[,t]、LP[,t]、LM[,t]和LN[,t],它们之间线性关系的系数就是弹性系数。协整关系反映的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因此,首先应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有ADF检验、PP检验和KPSS检验②,表1给出了检验结果。由于ADF检验和PP检验对小样本数据可能缺乏效力,而KPSS平稳性检验在选择较低的滞后截断参数(lagtruncation parameters)时,对小样本较为有效(Jean Bosco Sabuhoro and Bruno Larue,1997)。因此,本文将以KPSS统计量判断数据平稳性。KPSS的原假设是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备选假设是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H[,0]=平稳;H[,1]=单位根。检验结果证明四个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表1 单位根检验
注:(1)***(**;*)表示1%(5%,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2)趋势假设:检验方程仅包含截距项。
(二)协整检验:长期关系的确定
Johansen协整关系的检验统计量主要有Trace统计量和Max-Eigen统计量。Trace统计量的原假设是存在r个协整关系,备选假设是存在k个协整关系。它的计算公式为: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
注:**表示5%的显著性下拒绝原假设;趋势假设: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线性确定性趋势,协整等式只有截距项;滞后间隔: 1到1。
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根据Max-Eigen统计量判断,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LQ=0.8427LY-0.2579LP-1.4425LN+1.6154LM+ 7.5995(3)
(20.8382) (-4.6763) (-20.1228) (5.384) (26.9059)
方程(3)反映了1980-2004年间中国煤炭需求的长期均衡关系,括号内为t统计量,系数符号均与预期相同。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炭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8427,与 Hing Lin Chan和Shu Kam Lee(1997)的估计结果基本相同;长期煤炭出厂价格弹性为-0.2579,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煤炭对经济是一种必需品。长期运输成本弹性为-1.4425,经济结构变量的长期弹性为1.6154,这与历年煤炭需求的经济结构弹性的平均值基本吻合,表明长期内重工业产值比例的上升将引发煤炭需求更大幅度的增加。表3给出了误差修正模型。
递归残差累积和检验(CUSUM)和递归残差累积平方和检验(CUSUM of Square)统计量都落在两倍标准差范围内,表明误差修正模型的系数是稳定的。DLQ、DLY和DLP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并不显著,表明短期内,煤炭需求并不对均衡偏离进行调整,而是通过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的DLM和DIN进行调整。
表3 误差修正模型
注:小括号内为t统计量;中括号内为P值;BG test表示Breusch-Godfrey的序列相关检验统计量,滞后阶数为4;JB test是残差正态分布检验;WH test表示White的异方差检验;RESET表示Ramsey的回归设定误差检验,拟合项个数为2。
(三)中国煤炭长期均衡需求预测
我们将模拟2006-2015年中国煤炭的长期均衡需求。③各变量的目标趋势假设为GDP年平均增长率8%,煤炭工业出厂价格增长率为3%,运输费用替代变量增长率为1%,重工业结构变量增长率保持不变,求得目标模拟结果;而后,我们模拟不同GDP增长率下中国煤炭需求的演变路径,模拟结果如表4。
模拟结果表明,在目标趋势假设下,2015年的煤炭消费量将达31.5亿吨左右,说明在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保持高速经济增长速度和现有重工业比例要严重依赖煤炭。对不同GDP增长率的模拟结果表明,6.5%的GDP增长率使得中国在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27.75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3.74亿吨;7.5%的GDP增长率使中国在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30.19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1.3亿吨;8.5%的GDP增长率使中国在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32.84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多1.35亿吨。
由于预测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而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收入增长的波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增加所引发的能源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都会对预测的结果产生影响。但协整关系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以它进行预测从长期来看仍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表4 中国煤炭长期需求预测(单位:亿吨)
目标趋势假设:8%GDP增长率;0%重工业结构变量增长率;3%煤炭工业出厂价格增长率;1%运输费用替代变量增长率
三、中国煤炭需求增长的影响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煤炭需求和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GDP是引导煤炭需求的原因,但煤炭需求不是引导GDP增长的原因,这也说明了我们将GDP作为解释变量的合理性。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是其增长特点,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迅速上升,而煤炭又是中国首要的一次能源形式。这种Granger因果关系是符合预期的。
表5 中国煤炭需求和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一)中国煤炭需求增长对煤炭市场和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镇化的加速以及相应的重工化使得煤炭需求增长迅速。由于煤炭价格管制的进一步放开④,旺盛的需求促使煤炭价格快速上升,目前绝大部分煤炭企业超能力生产,同时一些乡镇煤矿也在没有很好的生产安全条件下,超负荷生产,造成多起矿难。小煤矿的煤炭产量约占近年来中国煤炭供给的三分之一,在平衡当前煤炭供需上贡献很大,但是,小煤矿浪费严重,安全隐患严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关闭,整顿与改造。注重煤矿安全以及部分煤矿的衰老报废,中国未来煤矿的产能增长可能跟不上需求增长。中国煤炭工业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2010年全国煤炭可供量为20亿吨,这与本文预测的煤炭均衡需求量2010年的25.1吨有一定的缺口。需求的增长趋势在国内产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增加煤炭净进口量,或寻找替代能源形式来缓解。因此,可预见的是,在煤炭价格不受管制的情况下,供需缺口将使得煤炭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
应当说,本文预测的煤炭均衡需求量2010年的25.1吨是比较保守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来印证。近几年燃煤火电装机大幅增加将导致中长期的煤炭需求大幅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些电厂已经在建。中国2004年燃煤火电装机为3.25亿千瓦,预测到2007年,中国燃煤火电装机可能达到5.3亿千瓦,到2010年达到6.5亿千瓦,大约是2004年中国燃煤火电装机的两倍,也是美国燃煤火电装机的两倍。中国电煤消费量2000年是5亿多吨,至2004年已接近10亿吨,除非采取措施减低电力的煤炭消费量,到2010年单电力行业就可能消费20亿吨煤。2006年的计划内电煤价与市场价并轨使人们十分担心煤炭价格对经济的影响。
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是所有行业的生产过程以及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形式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水泥这三大行业中,而电力又主要集中在建材、冶金和化工行业上。这些行业的产品都直接成为人民的生活消费品,或成为其它行业的中间投入品,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可能引发其它行业的成本上升,影响其它行业的发展,进而可能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以往两次石油冲击的经验表明,能源价格的高涨往往导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停顿,同时伴随高通货膨胀的“滞胀”现象,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形式以石油为主。相比之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形式以煤炭为主,煤炭价格可能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既然煤炭产能增长有限,供需缺口将促使煤炭价格高位徘徊甚至出现更高的增长,因此,探讨如何从需求层面有效降低未来煤炭需求是更为有意义的问题。本文的最后部分将从需求层面上进行政策模拟分析,以提供有效抑制煤炭需求的政策选择。
(二)中国煤炭需求增长的环境影响
中国的煤炭消费大部分用于火电厂、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进行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方式预计在我们的预测区间内不会多大的变化。加上估计有60%左右的原煤在直接燃烧前没有经过洗选或净化处理,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严重的燃煤型大气污染。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进入人体肺部,容易引发支呼吸道疾病,同时它们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污染会直接导致耕地、湖泊酸化,致使农产品和水产品减产,森林面积减少,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稳定,同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设备;大量的烟尘也影响人类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煤炭燃烧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虽然二氧化碳并不会直接污染空气,但它却被认为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据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统计资料,2003年中国煤炭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7.31亿吨,约占全世界煤炭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9.36%,虽然中国不是《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中负有二氧化碳减排义务的国家,但可预见中国面临的国际社会上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将越来越大。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预测区间有害气体排放量的情况,我们大致估计截至到2015年中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⑤。结果见表6。
表6 煤炭消费增长产生的各种废气排放量估计(单位:亿吨)
由表6我们可以看出,至2015年,由煤炭消费增长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长57%,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将增长37%。在现有环保技术和工艺、以及排量标准下,煤炭消费所产生的各种废气都将显著增长,这将对我国的大气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因此,保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形式,还必须考虑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也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加强技术改进,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征收排污费,内部化污染成本都是控制污染的手段。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最根本的手段却是要减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存,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四、煤炭需求模拟分析
根据上述需求模型,我们进一步对煤炭需求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较低的GDP增长率可以降低煤炭需求。但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约8%)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保障,因此,它不该纳入我们的政策模拟分析中。相反,其它三个变量都是政府部门能够通过产业政策、价格指导政策加以影响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成为抑制煤炭需求的政策工具。我们在目标假设的基础上,逐个改变GDP以外三个变量的变动幅度,模拟未来煤炭需求的演变路径。模拟结果如表7。
表7 中国煤炭长期需求模拟分析(单位:亿吨)
模拟区间为2006-2015,模拟结果将与均衡需求预测结果比较。均衡需求预测结果的趋势假设为:8%GDP增长率;0%重工业结构调整;3%煤炭出厂价格增长率;1%运输费用增长率。
对经济结构(重工化)调整的模拟结果表明,-0.5%的下调(减少重工业比例)使得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28.02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3.47亿吨;-0.1%的下调使得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30.78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0.71亿吨;轻微的重工化(0.1%的增长率)将使得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32.20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多0.71亿吨。由于重工业增长常常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路径将使中国未来的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从长期看,实现产业结构向能耗少、附加值高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等,是减少中国经济对煤炭过度依赖,减少未来煤炭需求的一个有效的政策取向;短期内重工业结构是很难大幅度进行调整的,只能进行微调,但是从模拟结果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即使微调对未来煤炭需求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对煤炭出厂价格的模拟结果表明煤炭价格变动影响未来煤炭需求。-1%的价格下降使得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34.91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多3.42亿吨;如果价格上涨只有2%,低于假定的3%,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将为32,31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多0.82亿吨;相反,5%的价格增长率使得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29.90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1.59亿吨。预测是以保持其它变量不变为前提条件的,当煤炭价格下降,而其它能源价格保持不变时,可能出现煤炭对其它能源品种的替代效应。同样,煤炭出厂价格的上涨将可能出现其它能源品种对煤炭的替代效应,这也会对需求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这种影响不会太大。
对运输成本的模拟结果表明,煤炭需求对运输成本相当敏感。-1%的运输成本下降使得 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42.02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多10.53亿吨;2%的运输成本增加使得 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27.26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4.23亿吨;3%的运输成本增长率使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23.60亿吨,比目标预测值少7.89亿吨。运输成本的变动导致煤炭需求的大幅变动与运输成本的高弹性有关。由于中国的能源分布格局是能源生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能源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因此,运输成本会是一直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运输成本对煤炭需求的敏感影响,我们认为运输行业的改革对煤炭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以往的煤炭终端价格没有充分体现煤炭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影响之一是近几年重工业增长速度远超预期。影响之二是资源利用不充分、效率低,主要耗能工业的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近一半。其中固然有体制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市场因素的影响。企业在低能源价格引导下投资效率低、耗能高的设备和生产流程,这是合理的经济行为。当然,部分国企的浪费是另一个问题,不在这里讨论。影响之三是内贸与外贸比例持续下降,外贸不断增大。目前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7%,但增长方式粗放,附加值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因此,过去和现在的低煤炭价格政策会导致今后更高的煤炭价格。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高收入国家的转换会因为高能源价格而显得更为复杂和困难。对于不可再生能源来说,在需求增长和储备减少都很快的情况下,期望煤炭价格会因产能大幅增加而下降,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对能源稀缺的高预期将导致煤炭价格连续上涨,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尽管供需平衡或略有剩余,煤炭价格仍不断增长的原因。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煤炭需求和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GDP是引导煤炭需求的原因,但煤炭需求不是引导GDP增长的原因,这也说明了我们将GDP作为解释变量的合理性。改革开放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迅速上升,而煤炭又是中国首要的一次能源形式。这种Granger因果关系是符合预期的。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我们估计了至2015年中国煤炭的长期均衡需求,2015年的煤炭消费量将达31.5亿吨,比其它预测要高一些。说明在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下,保持高速经济增长速度和现有重工业比例要严重依赖煤炭。对不同GDP增长率的模拟结果表明,6.5%的GDP增长率使得中国在2015年的煤炭需求预测值为27.75亿吨;7.5%的GDP增长率为30.19亿吨;8.5%的GDP增长率为32.84亿吨;因而,经济增长速度是能源政策的一个重要变量。
基于煤炭需求预测,至2015年,由煤炭消费增长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长57%,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将增长37%。在现有环保技术和工艺以及排量标准下,煤炭消费所产生的各种废气都将显著增长,这将对我国的大气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是不可持续的。
工业结构的调整,哪怕是微调,也会对煤炭需求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短期内重工业结构很难大幅度进行调整。因此,从中长期看,实现产业结构向能耗少,附加值高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中国经济对煤炭过度依赖,减少未来煤炭需求的一个有效政策取向。
基于目前煤炭价格结构,煤炭出厂价格的变动对煤炭需求变动有重要影响,但煤炭需求对运输成本更敏感,因而煤炭的最终价格对煤炭需求影响很大。在2006年电煤价格放开之后,煤炭价格会短期上涨。如果运输成本也增加了,那么对今后煤炭需求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持续高企的煤炭价格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因此,政府应当运用适当的政策分别引导短期与长期煤炭价格,以避免短期的过度波动并提高长期的效率。
2006年的煤炭价格并轨将使煤炭市场化改革上一个新台阶。如本文预测,煤炭需求到2015年大幅增长的预期将继续对煤价上涨形成压力,最终导致后续行业成本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政府应尽量减轻煤价上涨压力。首先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保证煤炭运输。煤炭运输不畅会增加煤炭终端价格上涨压力。其二,减少煤炭经营中间环节,可使煤炭终端价格下降。《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已于2005年实施,如果严格实施,监管办法可以规范煤炭经营和交易。
抑制煤炭的过度需求可通过产业政策和价格指导政策来引导。短期内,对重工业比例的微调和价格变量(包括出厂价格和运输成本)的适度引导,可以抑制煤炭需求过度增长,同时防止煤炭价格过高可能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问题;中长期政策是,调整煤炭资源税,实现产业政策调整,发展替代能源、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同时在引入煤炭期货合约等价格规避手段的基础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鼓励可循环经济发展也可使单位产品的能耗下降,从而使煤炭需求下降。
最后,保证中国煤炭长期稳定安全的供应能力,需要政府加强资源和行业管理、鼓励规模和安全生产。煤炭行业集中度很低,现有各类煤炭企业2.63万家。⑥2004年乡镇小煤矿产量增幅较高,其产量和增量已分别占全国的35%和60%。但其技术与管理水平低,企业生产效率低,经营成本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这种局面应很快得到扭转。
注释:
①根据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工业增加值数据从1992年开始计算,统计口径为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8年以后,工业产值和增加值的统计口径改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其绝对值前后不完全可比,但由于我们的重工业比例变量采用比值的形式,分子分母采用相同的统计口径,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可比性;1992年以前的比例数据采用重工业净产值与工业净产值之比近似替代。
②KPSS单位根检验可参见Kwiatkowski,D.,Phillips,P.C.D.,Schmidt,P.and Shin,Y.(1992)。
③各变量2005年的取值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5年的季度公告估计而得。
④中国煤炭在1985年以前实行统配煤制度,国家定价;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统配煤矿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实行指令性、指导性价格和协议价3种方式,煤炭价格出现了双轨制;1993-2001年实行电煤指导价;2002年后取消电煤指导价。
⑤以最近三年煤炭的各种废气排放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未来的排放系数。其中,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美国能源信息局(EIA);以中国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系数以国家环保总局数据近似计算。
⑥中国矿业联合会,2005年4月11日。
标签:煤炭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煤炭污染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能源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经济论文; 重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