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改进论文_王增光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改进论文_王增光

山东省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309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水平越来越高,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依旧令人堪忧,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施工程序和做法,引发了很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仍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而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和分析,确保施工质量合格。施工人员也要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在我国建筑市场中常常存在着只顾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施工过程中安全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现在很多的中标的企业将工程分包给一些管理水平低下,甚至是无资质的挂靠企业施工,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如何,可否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要求,确实令人担忧。就因为这些施工队伍的不够专业,为了求得利益最大化,找一些价格低廉的施工队伍,他们单位管理体制不健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如今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严重下降,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给伤者家庭带来痛苦,也给后序施工和工程的使用者埋下了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2、施工队伍的安全防护和质量管理意识缺失。

施工队伍大多都是一线工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一些农民工,进行了简单的现场施工知识的培训学习,然后加入了施工队伍。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质量意识不强,只要完成好自己负责的工序获取劳动报酬即可;就全国的施工队伍而言,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大多都是因为制度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工序施工前没有进行认真的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是工程中缺少必要的过程控制措施;工序完成后缺少必要检查验收程序。进场前没有进行全面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对于处于工程特别危险岗位的工人也没有进行特别的安全教育;而且也缺乏安全教育考试监督制度,只有经过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施工场地的施工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制度,风险评估和施工前的风险教育工作。预先通知到工人关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避险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监督、检查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忧患和质量保障意识。

3、相关单位的安全和质量责任分配不明确

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负责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管理人员工无法得到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而使得他们对于安全和质量管理的职能力度弱化,使得他们无法对于外包的工程队伍和相关公司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经常出现施工管理混乱,质量通病频发,安全隐患非常频繁等现象。而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能划分,仅仅以为自己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其实他们对于辖区内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起到全面的监督、检查管理的作用,他们有权利对于违规的施工单位采取罚款、停工整顿、甚至吊销资质等管理措施。而且对于工程的偷工减料、野蛮施工等导致的一系列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涉及管理失职造成的事故可上报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于一些存在重大危险来源的施工单位和项目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采取专项监控,以防止危险事故的频繁发生。

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1、明确政府和相应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

结合本研究调查和分析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结合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本研究总结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明确政府和相应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强化相应的监督管理力度是改善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最有效的措施。之所以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甚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应的建筑施工单位和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到位,借助政府和加强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加强其本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提高提供根本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健全建筑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也是改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现状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量庞大、工作内容繁杂,相应的施工单位又没有相对明确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同时现今的建筑工程多采用部分外包的形式开展,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工作人员间相互交流的困难。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竣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健全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通过完善的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明确不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分配,促进不同单位、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合理地开展。

3、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也是改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现状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和施工安全,一方面取决于建筑工程的原材料和具体设备;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但这些都是决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外在因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认识。因此,定期开展建筑施工的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施工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合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态度和认识水平,从影响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因入手,全面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

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强化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促使后续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成效。同时,根据工程特性,有针对性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主体工程严禁分包,其他的分项工程分包需要严格审核分包单位的资质,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杜绝违法分包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中,还要注重对工程安全隐患的检查,有针对性的强化工程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寻求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消除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领导重视是首要前提。为了确保各项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要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高度重视,提升责任感,为后续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度,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所在,加强工程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全方位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工程建设各项效益的和谐统一。

6、加强安全检查、巡查,消除事故隐患

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安全巡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日常巡查,及时掌控各项安全生产设施的落实情况;定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打分、评定、总结。根据评定结果,落实各方责任主体应该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并随时监控工程的安全动态。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这样通过有效的安全检查、巡查,不仅能够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而且能够促使建筑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

7、加强施工环境管理

在施工作业环境管理上,应当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开展管理活动,并将制度具体化,细节化。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作为分项纳入到建筑工程造价中,切实保证施工作业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上,应当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推行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人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施工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为施工人员创建一个优良的生活和休息环境,最大程度上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几率,切实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结束语

质量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扩大建筑工程的施工品质和施工效果。针对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读,结合常见问题的特征和基本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施工质量,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论文作者:王增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改进论文_王增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