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解读课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做中学习数学,积累活动经验三个方面来着手。下面我就从一堂好课的标准谈一谈如何有效地地实施数学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核心素养不能通过灌输,而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养成。
以前网上有个段子说一个美术特长生不好好学习文化课,校长就教育他说:"你不学好语文,你画的画能达到优美的境界吗?你不学好政治,你画的画"三观"能端正吗?你不学好数学,你画的画符合黄金分割率吗?"这个段子虽是个笑话,但至少说明尽管从事着与数学好像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数学核心素养是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材中创设的情境体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真实可感,富含意义。一般不要换,除非你准备的情境比教材还要好。有一位老师在上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时,创设了一个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他在上课伊始介绍了自己,并说自己来定西时女儿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奶奶买一套过冬的衣服。他在服装店挑选时,选中了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让学生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搭法。之后又以自己的午饭为例,在肖老四牛肉面馆中有自己喜欢的两种小菜和六种面条,看一共几有种搭配。最后以与他同来的两位老师跟全班36名同学合影(一位老师与一个学生合一张),共能拍多少张相片。整个教学过程中,他创设的情境都很接近学生的生活,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只买一套衣服,那就涉及到如何搭配好看的问题。当时上课时就有一位学生说红色的上衣和枣红色的裤子搭配起来好,而并没有考虑上衣与裤子共有几种搭配方法这个核心问题。这样的教学情境反而误导了学生。
但有些教学情境就设计得很好,这样就可以不用课本上的情境了,但其前提是对教材要吃的很透。如一位老师在《0的认识》教学中,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晴朗,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猫妈妈坐在河边一心一意地钓鱼,而小猫一会儿钓鱼,一会儿跑去抓蝴蝶,一会儿又去抓蜻蜓,所以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一会,猫妈妈钓到一条鱼,用"1"表示,钓到第二条鱼,用"2"表示……而小猫也想用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它钓到的鱼,可是它一条也没有钓到,要用什么数字表示才好呢?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都睁开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仿佛同学们都是那只小猫,都在替小猫想办法,该怎么来用数字表示小猫钓到的鱼。其实,相对于其他内容,"数的认识"的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可是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就与众不同了,同学们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对于这么贴近生活的问题就更加感兴趣了,都非常积极的思考,分析,讨论,各抒己见,不仅仅能加深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在一次在专家讲座中,老师向我们提了这样三个问题:在30分钟内老师提出了多少个问题?在30分钟内学生们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提出问题后老师等待时间有多长?当我们说出自己估计的数量,再看到专家通过观看上课录像后统计出的结果以后,我们简直有些不相信。据专家说,他们在统计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最多的一节有88个。她说,问题是课堂的灵魂。而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充斥着细碎而无意义的追问,甚至老师刚一提出问题,全班学生的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说明老师提的问题学生都懂,没必要提。数学问题与其"广而浅",不如"少而深",只有这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上课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提炼问题:到底哪个问题最重要?这个问题才是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是否能迎刃而解?
3.做中 学习 数学,积累活动经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转化,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理解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当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学生会自觉地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割、补、拼、移、转等方法把三角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会借鉴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的经验,独立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说明学生能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学习新知识,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总之,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认真挖掘教材,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把学习体验内化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去。
论文作者:何元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老师论文; 小猫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角形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