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_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_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我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中国建立以来,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一直是困惑我们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 早日进入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连出售小商品的“夫妻店”都一 扫而光。即便如此,还是感到资本主义的阴魂不散,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要“兴无灭资”,不断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进行批判、斗争,甚至把原来认 为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一律“提升”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埋头钻研科学技术的被视为 “走资本主义的白专道路”。大批知识分子和学生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 农村,又害怕分得了土地的农民走资本主义道路,急急忙忙消灭农业单干,让农民从初级社 进到高级社,直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四清”运动,又提出了重点“整走资本主义 道路当权派”的口号。到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 是登峰造极,认为小商品生产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资本主义,“八级工资制”是“资产阶级法 权”,也要进行批判。“文化大革命”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发表奇文,要包括上层建筑领域在 内,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于是处处批斗、夺权,全国大乱。“文化大革命”的结果, 使我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因此可以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患了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恐资病”。甚至在 粉 碎了“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后,这种“恐资病”还渗透在我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 领域,像梦魇一样盘旋在许多同志的头脑里,挥之不去,成为全面改革的一大障碍。对于“ 恐资病”,我们都曾深受其苦,这里不多说。现在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是,我们这样看待资本 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吗?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资本主义?

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是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

首先要正本清源。看看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是怎样说的。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很多 ,其主要观点可以简介如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了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

列宁在《两个策略》中批评民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关于俄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说法 ,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梦呓。他说:“除了使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以外,妄想在其它任何方面替 工人阶级寻找出路,都是反动的。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工人阶级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 不如说是苦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和讲话中说:“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 义 ,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 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这个 报告(指《论联合政府》)与《新民主主义论》不同的,是确定了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 又以反对专制主义为第一。”“为了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 :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 量将是非常广大的。”“我们坚信,私人资本,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在战后的中国都应 给 予机会大规模发展,因为中国的工业化,要有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

以上这些论断无疑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遗憾的是,后来列宁和毛泽东在实践中并没 有这样做。

二、怎样看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呢 我们可以对20世纪的资本主义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20世纪的前四个年代,确实是资本主义危机深重的时期,也是战争和革命的年代。30年代 的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的怪胎——法西斯主义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毁灭 性的灾难。十月革命的爆发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就是在资本主义的严重危机中出 现的。与此同时有一百多个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形成一个新兴的第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危 机,迫使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改革,其主要标志是:一、凯因斯学说的兴起。他主张国家干 预,认为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可以使经济从衰退中得到恢复,二次大战期间和以后,西方国 家相继推行凯因斯的主张;二、罗斯福的新政。主张使互相冲突的经济利益达到平衡为宗旨 的计划经济思想,推行社会福利措施,包括向老人和寡妇提供福利金,给失业者以津贴, 为残伤者提供保险。罗斯福的新政在当时曾被人指责为有“社会主义的倾向”,但还是成为 美国国家生活中长久的组成部分;三、社会民主党的影响在欧洲不断扩大,并在许多国家成 为执政党,它们为现代欧洲社会福利制度奠定了基础。这些国家干预经济的作法,与二战前 传统的资本主义原则是不一致的。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借鉴和学习,也是借鉴马 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规律的分析和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果。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改革,使当代资本主义出现如下一些特点: (一)分配的福利化。通过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剩余价值进行了再分配,对剩余价值,大 家都能分得一份,缓和了社会矛盾,也使资本主义周期危机得到了缓和。

(二)资本社会化。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学习过程中,曾大力推行国有制,在20世纪70年 代,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几乎占那些国家国民经济的一半左右。后来由于出现高成本、低效益 等弊端,又纷纷改为私有化,但这种私有化,也多是股份制。在西方国家实行的高额遗产税 , 使过去传统的家庭经济的企业集团都迅速衰落。如摩根、杜邦、洛克菲勒等,已不如昔日那 样显赫。德国还实行劳资双方“平等的共决权”来管理企业。西方国家大部分新兴企业都是 上市公司,股份在社会上散布很广,而大股东往往是各种基金会,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 工会基金和各种共同基金等。美国的共同基金的总资产高达几万亿美元,这些公司都把自己 称为PUBLICCO.即公共公司。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已与传统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有很 大的不同。

(三)经济的全球化。高福利使生产成本提高,为争取高额利润就把资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同时跨国公司也在 全球兴起。目前世界上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资产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3%;贸易总值占 全世界的75%。这就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的普及,更使经济全 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

(四)新经济的出现。近十年来,美国经济创造了130个月连续增长、高收入、低通胀、低失 业率的局面。其主要动力就是信息技术、生物科学及新型材料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广 和应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5%;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在依靠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而发展的新经济中,知识无疑已成为传统生产三要素之外 的第四个重要要素。这一生产要素的最大特点,便是其充裕性。人类知识量的成倍增长,甚 至达到“知识爆炸”的程度,这就为生产力的迅猛增长带来了广阔前景。具有这种特点 的新经济的出现,将对整个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它的经济规律又是如何,目前人 们对它还知之甚少。

从以上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两点:

一点是资本主义尽管依旧存在重重矛盾。但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不像列宁在《帝国主 义论》中所估计的已经垂死。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正张着两个翅膀在飞翔,一个翅 膀是改革,一个翅膀是高新技术。先说改革,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生产的不 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的不停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 一切时代的地方。”当代资本主义依旧通过改革不断调节生产结构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再说高新技术,像美国那些耗资巨大的空间工程和信息高速公路工程 ,无不是依靠国家的实力和策划建成的。美国经济连续十年的高增长,与高新技术的不断创 新和发展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了一段很重要的话:“无论哪 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 关系,在它生存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历史唯物 主义的经典论断,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它既告诉我们如何去看待资本主义,也告诉我们如何 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既不能搞列宁和毛泽东都批判过的民粹主义,也不能搞缺乏物质基础 的乌托邦。

另一点是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长。这是不以资产阶级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工人阶级和进步力量对资本主义不断批判和斗争的结果。我 认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现代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结果,不是离社会主义和世界共产主 义的实现更远了,而是在逐渐接近,尽管这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 个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类极大地积累了财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也极大地丰 富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因此对资本主义,首先不要怕。既然我们是人类社会成员,对资 本主义创造的成果,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分享。我们要承认它,认识它,掌握它,然后才能谈 到超越它。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创造的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利用它的发展经验,去建 设更美好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大”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肯定了市场经济是不可逾越的 。到“十五大”,我们肯定了包括私有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思想进一步得到了 解放。

三、今天谈论资本主义,最现实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怎样看待全球资 本主义

因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似初生的太阳,以不可阻拦之势席卷世界,如同工业化成为20世 纪的主宰一样,经济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宰。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已逐步投 入经济全球化进程。2000年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已达43.9%。而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累 积总额三千亿美元,占世界外来直接投资的第三位。今天世界经济一有“风吹草动”,中国 也会“显山露水”。因此能否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将极大地关系中国在21世纪的命运。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在市场和生产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过程。它促使人力资本、商 品、服务、技术和资源的跨国界的流动,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战 略就是整合全世界的资源为已所用,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为追求这个目的,发 达国家的资本大量地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国际化。一辆著名品牌汽车 , 现在很难说是哪个国家生产的。国界已不能阻挡商品的流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则是跨 国公司。全球跨国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1千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各国出口的两倍。跨国公 司控制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投资。可以清楚地 看到,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全球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危机,主 要是:(一)全球性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最大得益的是富国,特别 是美国,而小国,穷国,技术文盲国则常常是受害者。世界200个最大富翁个人财产大于世 界40%人口收入的总和,其中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产,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值的总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惊呼:“整个世界带着有史以来最悬殊的贫富差距进入21世纪。”(二) 世界经济风险增大。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国家的传统作用,在资本流动完全超越国家主权 的情况下,任何开放国都免不了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亚洲的金融危机和连带的经济衰退 ,就使一些国家深受其害。而最近美国经济出现疲软就波及世界。出现了“美国打喷嚏,世 界就会感冒”的现象。(三)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这十年来更是急转直下,在我们的星 球上,耕地、水源和天然生态在累进化地衰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还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 ,这一切,使世界公众无不忧心忡忡,激起了强烈的不满。从1999年在美国西雅图反全球化 示威开始,到最近在意大利热那亚反全球化、反资本主义的示威已有10余次,规模一次比一 次大,组织也一次比一次严密。在苏联自我瓦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一些西方学者曾经 认为是“历史的终结”,资本主义可以长治久安了,反经济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打破了这种 幻想,人们看到全球资本主义依旧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危机。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呢?一句话:既要看成是我们振兴中华的千载难逢的 极好机遇,又要看成对我们民族素质、国家社会体制和民族文化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20多年前我们是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把外面的资金和技术引进来,那么今天许多跨 国公司看到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潜在的广大市场,纷纷把资金、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投入到中国来,在中国开厂、办企业,甚至把总部设到中国。去年,中国的公司从境外投资 者那里筹集到共200亿美元的资金,而亚洲其他国家总共只筹集到50亿美元。MadeinChina( 中国制造)的商品畅销到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风景这边独好”,在世界经济几经风浪之 际,中国经济却保持持续高增长,可以说,我们是抓住和利用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好机遇。这 应该归功于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等历届中央领导的坚持改革开放,归功于我国许许多多有胆识 、善于学习和开拓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广大劳动人民。

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冷酷的。众强相争总是优者胜,劣者就要吃亏,靠边(边缘 化),最后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首先对体制的挑战。目前党 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数大概已膨涨到3600万人,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小政府 大社会”原则是很不相称的。一些国有企业人员多、效率低、成本高、包袱重、缺乏竞争力 。而现在我国城市失业率今年6月是3.3%。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也将受到巨大考验, 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跑。这都无不对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是 最根本的有决定性的竞争。现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正采取许多政策和措施,向世界吸引人 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大学,都成了美国的人才基地,出现了“别国栽树,美国乘凉” 的现象。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单纯根据本国的需要和条件来设 定经济发展目标,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深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时,推动这个国家经济 发展的力量,就不仅是本国的市场和本国政府,还包括国外的“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规 律)和国际经济组织的“看得见的手”。因此,我们中国急切需要大量能够了解世界、懂得 世界的世界性的人才。这就不能不牵涉到从观念到体制的系列改革。

关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们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就不能不关注我国的文化。中国兴起的秘 密当然不是靠封闭、专制的文化传统。其实中国有另一种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就是春秋战 国时百家争鸣的传统。“五四”运动的主将蔡元培,把这种优秀文化传统,概括为“兼容并 包”。正是这种“百家争鸣”、“兼容并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海纳百川”的传统,使中 华民族在历史上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化。

我们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推进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向我国的第三步战略目 标前进。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去,以自己的创新和实力,从中取得主动 权,取得对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发言权。

作者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离休前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长

标签:;  ;  ;  ;  ;  ;  

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