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主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论文_宋雷

论学生主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论文_宋雷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铁鞭乡小学 宋雷

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摒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填鸭式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主动思考来构建知识,达成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课,出于好奇心,学生对生物学习有着很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实验很感兴趣。虽然学生对生物实验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也是出于好奇,对于没有明显变化的实验则兴趣不大,甚至不想动手操作。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忽视了实验所包含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对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因此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增设的学科,刚开始学习时,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并乐意接受新知识。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因此随着抽象生物概念(如染色体、DNA、克隆等)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便逐渐降温。学生不能真实地感受到上述物质的存在,对它们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便降低了学习欲望,致使学习效率不高。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良性循环中。相反,学生对生物学习不感兴趣,越是不感兴趣越不爱学,越不爱参与。因此,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必须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

1.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中,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样的教学既具趣味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更具形象性,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枯燥,学生学习动力不强,而且也无法将抽象的知识讲清讲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反而会觉得生物难学,而逐渐对生物学习丧失兴趣。为此,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制作精彩的课件,将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复杂过程生动、形象、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变干巴巴的说教为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

既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

2.制造认知悬念导入。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不断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内动力。平白的讲述如同一潭死水,而以问题导入,制造认知悬念,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状态,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我让学生来思考:怎样来科学而健康地减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所熟悉,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来引入更多的相关问题,如高糖食物为什么容易发胖?为什么要通过有氧运动,而不是无氧运动去减肥等,自然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集现于新知的学习上来。

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发挥小组的优势,以完成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

1.分配小组。小组成员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我们要重视小组的分配,而不能只是简单随意地开展。一是就近分配。即按照学生的座位安排,不需做太大调整,如前后桌。二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全面了解学生的智力情况与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的分配。这样可以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优势,使组内学生异质,这样既能发挥优生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小组间实力相对均衡,这样更加利于同一目标的达成。

2.布置任务。合作任务要具有价值性,否则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摆设。一是任务要具有针对性。合作的任务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二是任务要难易适中。要贴近学生学情,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合作学习无法取得实效;过于简单,学生个体就可解决,没有合作的必要。难易适中,基于学生基本学情,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才能使学生基于自身基础展开有效探究。

3.开展探究。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个人见解,就此在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思想的交汇与思维的碰撞,发挥组内成员的优势,以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顺利地解决问题。既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保障。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成为教学的主导,组织与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与合作,及时发现学生合作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区别对待,及时解决,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更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将实验当作教学内容,只是进行教师演示,而是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实验,用实验架起通向生物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新知,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总之,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在探究中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

论文作者:宋雷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论学生主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论文_宋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