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问:国外有关于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吗
  1. 答: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学家们最早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陪汪范围内,将个人
    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由于该定义描述不够清晰,许多学者尝试从其他方面来进一步描述心理健康的含义。Arthurs.Reber在其编著的心理学词典中指出:“心理健康(或称心理保健),一般用来指明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是在良好的调节和适应中起作用的,而不只是精神上没有疾病就行。”
    ②该心理健康的定义主要是强调行为情绪的调节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郑日昌、陈永胜等人总结出了心理健康的两种含义。一是“生物医学取向”的心理卖州健康模式:是指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种含义是对心理健康的消极理解,为弗洛伊德学派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另一种是“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模式:是指心理状态稳定,具有抵御挫折、迎接挑战、适应环境的良好人格素质,使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这种含义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理解,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所认同。
    关于心理健康,还有从其他角度上提出的几种理解。社会学家W.W.Boehm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的观点是,心理健康是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愉悦。心理学家卡兹那切夫等人从身心功能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们指出,心理健康既是个体保持发展自身生理和心理芦配仔功能的过程,也是个体持续地保持社会劳动积极性的条件。日本学者松田岩男从环境适应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的观点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内部环境有安定感,又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来适应,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问:国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怎样?
  1. 答:国外对大学生兆巧迹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有实证,结合本国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跟踪大学生的心理表现,当然国内某宽高些高校或实验室也具备了一流的设族并备和实验条件,但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理论性研究的范畴,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因为国内大学生基数大和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决定了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走向。
问:心理健康教育在西方是从何时开始的
  1. 答:早在1894年,法国比纳()创立了“儿童心理研究社”,制订了专门携散用于鉴别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首开了心理学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先河,因此,比纳被尊称为“世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父”。1896年,威特默(lightner witmer)在美国滨西法尼亚大学开设了第一家心理诊所,向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提供直接心理服务,开创了美国心理学为教育服务的先河,因此,威特默被尊称为“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父”。1915年,格塞尔(a.gesell)被康涅狄克州聘为学校心理学家,在全州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以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分班,他升败被看作是第一个获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或辩笑氏“学校心理学家”头衔的人。
  2. 答:在美国,也就是开始了半个世纪左右吧,从二战后开始受到重视的。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