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门课呢?对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做一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反思;教师;学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门课呢?对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得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引用身边的事例,采取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教师如果能使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枯燥的理论课就可以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
二、重视问题设计,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1.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环节,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转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时,笔者设计出了:(1)计算机病毒是什么?(硬件?软件?程序?资料?)(2)计算机病毒从哪里来?(3)它对计算机有何影响?(4)它和生物病毒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这四个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并以问题的答案为依据,很快就总结并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有人专门编制的,可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的,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一种程序。
2.对学生进行目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的同时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因特网的教学中,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发送一个或多个附件(图片、文件、影片)、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病毒”一课时,教师可以预设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微机室利用互联网自主查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查找过程让学生自学病毒的概念和特征,接着由学生利用问题的答案提炼出计算机病毒概念和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特点,教师只需最后进行总结和补充即可。只有这样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才能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实行分组教学,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 2—4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一名优等生作为小组长。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和探究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笔者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 Word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教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北岳中学 037000)
论文作者:郭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计算机病毒论文; 因特网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