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优化方法研究论文_任瑞瑞1,, 丁同年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优化方法研究论文_任瑞瑞1,, 丁同年2

任瑞瑞1 丁同年2

1 身份证号码:41072619911227XXXX; 河南 2 身份证号码:41092619900130XXXX; 河南

摘 要: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要求什么严格,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每个环节的每个小问题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工程的整体质量。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重点总结了如何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建筑质量。所以,在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同时,还要加快执行效率,从而使建筑工作顺利完成。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增长态势直线上升,更多的团队愿意加入到这市场中,这也就要求建筑施工的深层次高度管理和要求。然而,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完善,这其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部分建筑施工团队将自身的经济利益作为发展核心,在施工现场偷工减料,并没有注重建筑施工的质量。这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畸形发展,还有可能导致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财产损失,甚至会威胁业主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满足国家各项基本的技术规定,使建筑综合质量不断提高,使整个行业能持续不断地进步发展。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未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由于建筑行业中的施工建设团队参差不齐,在施工设备和技术水平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还依然有着许多的欠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处于很久以前的总分包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技术管理仅仅满足于承包方的所要求的技术层面,按照两方联系的平台将总施工团队与分配下去的施工团队进行交互,在工程建设上顺利实现交接工作。但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却总会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影响了分包管理的有序进行,不能如期完成整个建筑工程,最终影响双方的信用声誉。技术工程不能顺利工作,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未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在施工现场如果出现问题却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案来处理,因此拖累了之后的工程建设工作,直接延长了工期的正常时间,在资金和时间成本上产生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应制定完善有效的建筑技术管理体系。

2.2 建筑施工技术制度理论存在缺陷

我国在现阶段虽然已经提倡鼓励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制,但由于建筑企业的技术、规模、项目量等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只有大规模的企业能顺利实施该制度,小规模的企业只能望而却步,离该制度的准确执行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因此造成了施工建设上的许多技术问题。例如:人资资源管理分配混乱,缺乏完备的技术型人才,岗位和职员专长脱节,并没有细分各项技术部门,也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去完善,使许多岗位出现了技术空缺,难以弥补的现状。部门企业由于没有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办事,在人员管理和指导中,使员工的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薄弱,完全忽视了制度的重要性。在实践的施工过程中,员工没有按照正确的施工流程去执行,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操作,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

2.3 缺乏施工技术管理监督、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薄弱

大量的建筑企业因为忽略了施工技术的管理,再加上缺乏管理型人才,未制定专门的管理部门,使整个工程建设并没有执行全面的管理,如果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现场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安排,严重的甚至会拖累建筑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企业及时已经完成了管理监察制度的建立,但也很有可能只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察,仅仅注重形式并没有进行有效地执行。而且有些监察管理人员因为自身的问题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工作,没有对其进行警告和处理。再加上施工人员自身素质 水平低,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有些甚至还不是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没有相关的工作管理经验,所以,应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能力,组建完善的管理部门,执行管理监察工作。

3 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方法

3.1 落实“责任化”与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在现有资源下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只有通过体系的完善才能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最佳成效。针对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应该从组织协调各现场施工运

作开始,针对不同的工序、工段进行合理的技术投入,确保该施工技术可以对其项目起到优化的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有效配置与专业培训,管理人员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所在,其目的是保证施工技术的高效率发挥与应用。再次,应该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对运用技术的人员、机械状态、设备维护等方面逐一实行监督、控制,确保其要求与质量符合现实施工标准后方可投入施工。最后,应该严格落实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化”。将具体工作划分责任,确保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查找负责人。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现象施工技术的管控水平。

3.2 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创新

在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对其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传统陈旧管理模式的弊端应该及时摒弃。新理念的转换不仅可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还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现场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首先,应该加强施工单位上层决策者对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力度,并切实将创新模式运用到实际现场施工中去。其次,通过对主题培训与相关活动等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理念创新与思想换转,使其明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必须从以往的“等、靠、拖”向“主动、及时、高效”转变。通过理念创新与职业道德树立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素质的提升有助于责任心的增强,才能更好地将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因此,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创新势在必行。

3.3 扩宽施工技术管理范围

要想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必须扩宽其管理范围。首先,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必须客观、理性的看待。工程施工新技术对施工现场起到积极的推动效果,是工程质量与进度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对新技术进行管理时应该充分了解掌握其特点与属性,不能单一片面的进行形式掌握,必须对其现场应用与创新改革进行全面控制与管理,将管理范畴从局限性向综合性扩展。其次,施工企业决策者应该给予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特定的指挥权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存在较大的改动性,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切换与改变,在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大限度的提升施工技术的发挥水平,将施工新技术的形式化变成实用化,这种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对其工程质量从根源上起到保障的作用。因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要从理念模式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完善与管理范围的扩宽三方面着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在当今建筑行业最为复杂的背景下,完善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才有可能继续带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不管是施工部门还是其中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明确的技术管理优化意识。在整个施工建设的周期中,都要保证全方位任何时间段的管理和监察,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和财产损失,加快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海滨,杨治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43~44.

[2]解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81~182.

论文作者:任瑞瑞1,, 丁同年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优化方法研究论文_任瑞瑞1,, 丁同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