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平民医院 福建莆田 351115
【摘要】目的: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特点以及相应的规律。方法:对我院近两年之内出现青霉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其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内我院共出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230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共有八种,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等,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皮肤以及其附件损伤。在多种用药方式中,通过口服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如果在疾病的治疗中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那么应该在使用之前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疾病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根据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在保证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特点以及规律
作为抗菌素的一种,青霉素能够对细菌的细胞壁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在其繁殖的过程中将细菌杀死,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青霉素具有杀菌效果高,同时毒副作用低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阿莫西林、盘尼西林以及哌拉西林等都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但是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出现了耐药性,人们为了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就会相应地增加药物使用剂量,因此就会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出现升高的现象,不但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2]。因此本文研究了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希望能够为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我院共出现因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共230例,对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研究。
1.2 统计学分析
将上述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分别以患者性别、用药方法、不良反应种类以及所用药物名称等条件对数据进行归类,研究不良反应在各个条件下的发生概率。
2 结果
2.1 患者数据分析
在两年之内,我院共出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230例,其中113例为男性,剩下的117例为女性,发生概率分别为49.13%以及50.87%。患者的年龄在6天-85岁之间不等,根据年龄的不同可以将患者划分为八个不同等级,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为一级,共有43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8.70%,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为一级,共有20例,发生概率为8.70%。剩下的患者以10岁为一个等级,划分为19岁-29岁,30岁-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以及70-79岁,他们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分别为33例(14.35%),38例(16.52%),39例(16.96%),29例(12.61%),16例(6.96%)以及12例(5.22%)。各个年龄段以及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2.2 药物种类以及使用方法
从表1中能够看出,在230例不良反应中,使用的药物种类共有八种,其中由阿莫西林引起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为94例,发生概率为40.87%,出现不良反应最少的为哌拉西林钠以及氨苄西林钠,发生率均为3.04%。在这些患者中,有114例为口服用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9.57%,有109例进行静脉滴注,概率为47.39%,有3例进行静脉注射,概率为1.30%,有3例进行肌肉注射,概率为1.30%,1例进行皮内注射,概率为0.43%。
2.3 不良反应症状类型
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皮肤以及其附件损伤,230例患者中出现这类不良反应的患者为81例,所占比例为35.22%,有64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概率为27.83%,有34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概率为14.78%,有26例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概率为11.30%,有22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概率为9.57%,有2例出现泌尿系统症状,概率为0.87%,1例出现血液系统症状,概率为0.43%。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共对230例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别统计了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方法、药物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等数据。在230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3例以及117例,虽然女性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稍高于男性,但是两者之前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因此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与患者性别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另外,研究发现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比例没有较大差异,由此可见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与患者年龄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较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因为其抵抗力较低,体内循环排泄的功能还不够完善。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患者在用药之前没有进行皮试,导致产生过敏现象,那么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3-4]。如果患者过敏反应较轻,那么可能仅会出现皮疹等症状,如果反应较为严重,那么还有可能使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如果治疗方法不正确那么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现象。所以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皮试,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止药物的使用,同时使用适宜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5]。
本文研究显示,通过口服以及静脉滴注的方法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并且阿莫西林较为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用药原则,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波.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173-174.
[2]崔冬梅,牛娜.262例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4):888-890.
[3]王伟.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J].科学与财富,2015(9):285.
[4]赵丽红.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应对[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38-1339.
[5]丁原凤,李光学.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64.
论文作者:陈义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概率论文; 患者论文; 青霉素论文; 抗生素论文; 症状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