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地型旅游区依托独特的山地资源与人文景观而成为旅游目的地,因其地形条件复杂、建设容量小,加之很多山地旅游区也是生态保护区,因而对山地型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存在较大的限制作用。江西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旅游区的山体和水体景观,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在探索山地型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区;江西北武夷山;总体规划
我国是多山之国,据统计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众多的大山、名山因其独特的山水风光、优异的生态景观和民俗风情等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何开发山地旅游资源,发展山地型生态休闲旅游,对依托山地存在的旅游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是各地政府及规划设计单位应不断研究的课题。
1.开发建设江西上饶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意义
武夷山脉纵贯江西、福建两省,主峰黄岗山亦地跨两省的铅山县和武夷山市,福建在南坡打造了以天游峰、九曲溪为代表的核心景区,江西在北坡建设了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但两省的旅游开发深度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业已成为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而江西北武夷山基本还是一快“处女地”,福建武夷山的开发建设给北武夷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17年7月9日,江西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更具历史意义。
通过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以武夷山为龙头,建立环武夷山旅游经济圈,发挥旅游业作为动力产业之一的特性,调整优化旅游圈内的经济结构,促进铅山县及周边地区的招商引资和社会就业,全面带动铅山县乃至上饶地区农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繁荣。
2.规划背景
北武夷山旅游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城东南部的武夷山镇,地处武夷山脉北段的中部,属于典型的山地型生态休闲旅游区。为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建立科学、可操作的管理机制,特编制《江西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对北武夷山的旅游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品牌形象做出定位,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规划范围与资源条件分析
3.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武夷山镇行政区划内除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外的全部村庄、集镇,总用地面积388.44 k㎡,包含了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和1个林场。
3.2资源条件分析
北武夷山旅游区内资源保护良好,拥有峡谷、瀑布、原始森林、气象景观、山地旅游气候和休闲度假环境、多样的自然地貌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将北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等八大类型,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旅游资源。
4.规划原则与规划定位
基于对北武夷山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特征的分析,提出“生态、文化、特色、系统和持续”五大规划原则。其总体战略定位为:中国东部的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企业家论坛及企业会所聚集地;中国书画家、摄影家创作基地。功能定位为:旅游特区—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各要素集聚发展的生态度假区;生态之城—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休闲度假宜居城市;田园都市—江西版“香格里拉”,“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社区;文化新区—道教文化与畲族文化双星并耀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5.规划方案
5.1空间布局规划
北武夷山旅游区整体空间呈“树”状布局,发展主轴为树干,生态文化轴为枝干,形成以“静”态的生态景观与“动”态的文化景观交融的发展态势。
布局模式:“112586”的空间布局—一核一轴两个服务节点五带八区六条精品线路(图1)。
(1)一核:车盘综合服务中心,是整个旅游区的一级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为集散、旅游、换乘、信息服务、购物、保障以及吃喝玩乐等其他功能。
(2)一轴:南北纵向发展轴。南北发展轴线主要功能为:串接民俗、文化、生态、休闲,观光5个重要动力因子,提升旅游区的整体发展内涵。
(3)两个服务节点:石垅和王村旅游服务节点,是整个旅游区主要的交通及旅游集散点。
(4)五带:红色文化带,结合红色文化等项目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平台;民俗文化带,以民俗体验为主的功能板块;田园体验带,结合农事体验为主的功能板块;休闲度假带,以休闲度假为主,打造生态休闲体验,提升内涵;森林观光带,以森林体验观光为主,体现有氧生活为主的运动品质。
(5)八区:主要根据水流、自然村及景区主要特色为依据,将整个北武夷山景区分成石垅、车盘、王村河谷、梵安寺、擂鼓岭、七星山、篁村和黄岗山景区,每个景区由若干个游览区或独立景点组成,每个游览区又包含若干个景点。
(6)六条精品线路
生态山水观光旅游线是主导旅游线路;
文化休闲旅游线是重要旅游线路;
宗教朝圣旅游线是配套旅游线路;
民俗体验游、自在田园游和森林探险游是旅游区的三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
5.2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遵循与游赏系统相结合、开展更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服从于旅游区的保护需求和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合理规划高、中、低档接待设施。
根据北武夷山旅游区的游客规模及现状,将旅游区内服务网点分四个等级。一级综合服务中心:车盘,是住宿、商业、旅游服务和风景管理的大本营;二级旅游服务节点:石垅和王村,以旅游集散换乘、中低档住宿和商业为主要功能;三级旅游服务站:薛家村、篁村、沙坂村和岑源,该级别服务站以中低档住宿和局部旅游咨询为主要功能;四级旅游服务点:与各度假区及各游览区内的住宿点相结合设置,是其他级别服务网点的补充。
5.3综合交通规划
从旅游区内外两个层面进行综合交通规划。铅山县北部有一条上海—杭州—南昌—九江—合肥—南京—上海区域高速公路环路,在旅游区东部有上饶—武夷山的高速公路。旅游区内的道路分为旅游区级道路、景区级道路和游览区游步道三个等级。旅游区级道路:以现有的县乡级道路为基础,规划打通王村境内外江东-温林关及擂鼓岭-沙鼓岭的道路,新建擂鼓岭-王村、石垅-肖家源段公路,扩宽武夷山镇-黄岗山段公路;景区级道路:通往各游览区和主要景点的通车路,规划新建薛家-天柱山、薛家-香山寺、西坑-读书尖、篁村-勒马山-七星山、王村-梵安寺-沙坂、沙坂-云顶庵、鹅眉坂-五府岗段车行道;游览区游步道:游步道的建设以现状山道及生产林道为基础,路面材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5.4给排水工程及电力电信规划
武夷山镇现有车盘和石垅两座水厂,规划将两个水厂进行扩建,并在王村及擂鼓岭各新建一座供水能力为3000立方米/日的水厂。
旅游区规划石垅和沙坂两个污水处理厂,规模均为8000立方米/日,车盘、篁村、西坑、王村各设一个污水处理站。
在车盘和石垅各规划一个电信端局和一个有线电视基站,电讯管和电视线均沿交通干道铺设,旅游区内设计若干邮局,以满足旅游区的通信需求;其他地区有线电视通过光缆与镇区联网,开通加密电视频道。
5.5绿化及环境卫生规划
将居民建设区以及各游览区中的主要出入口、度假区规划为彩化香化重点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旅游区内现有200平方公里的毛竹公益林是需要保护的。
各游览区内结合本区具体建筑、道路设置必要的垃圾收集点,每天收集各类旅游垃圾到收集站,再由收集站运往旅游区外进行统一处理。
5.6防灾减灾规划
(1)抗震规划:规划区内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重要工程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设防,各类建筑工程的选址,合理选择场地,充分发挥对抗震有利因素的作用,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2)防洪规划:将铁炉水库和高店水库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20年提高至50年,其余水库的防洪标准均提高至20年;主要河流按20年一遇标准设置防洪堤,其余河流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置防洪堤;在西坑、薛家等山坡陡,水流急的地方顺应地势设置截洪沟,防止山洪进入各景区;加大周围山坡的绿化率,尤其应加大各居民点以及集散中心附近的山坡绿化率。
(3)防火规划:在车盘景区主干道处,设一个消防中心,配备专业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电力要求一级负荷;旅游区内建筑防火根据国家有关规范严格执行,建筑密集区室内外消防相结合,室外设一定消防栓,室内配置消防给水系统。
(4)安全保障规划:旅游区应建立安全保护机构,以应对紧急事故的发生。8个景区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规划的重点是室内旅游点的消防设备和水上旅游的救护设备,应齐备、完好、有效,另外景区内的安全警告标识应齐全、醒目、规范。
(5)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旅游区应在当地林业工作部门的指导下,设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机构,以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6.分期规划
规划分近、中、远三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12-2015年,目标是完成车盘主要景点及旅游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期规划为2016-2020年,目标是规划中的项目及旅游服务设施已有相当规模;远期规划为2021-2030年,目标是拥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档次多功能的物质文化享受,高水平的服务与管理,使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成为华东、华南知名的旅游度假地。旅游区将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继续开发建设,成为铅山县乃至上饶市旅游业的支柱。
7.结语
山地型生态休闲旅游区在我国已有的旅游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该类旅游区依托独特的山地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江西北武夷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立足于山地的自然条件,充分挖掘旅游区的山体和水体景观,秉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理念,策划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旅游区的吸引力,拓展旅游市场,使旅游区成为一处融山地和森林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参考文献:
[1]王国爱、李同昇、刘洋等.峡谷型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以山西省泽州县丹河峡谷景区为例[J].规划师.2010.(11):37-43.
[2]罗世敏.大明山生态旅游区发展策略研究[J].创新.2009.(3):85-87.
[3]张颖、范璐、黄敏.南宁环大明山旅游带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8.(5):33-37
作者简介:杨慧丽,出生于1981年,女,籍贯:河南郑州,大学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工程咨询。
论文作者:杨慧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武夷山论文; 旅游区论文; 旅游论文; 山地论文; 生态论文; 江西论文; 景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