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方式建设的理论思考_制度理论论文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方式建设的理论思考_制度理论论文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新形势下论文,作风建设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2—0001—04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把“生活作风建设”列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①。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搞好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决不是小事

领导干部作风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和行为。领导干部作风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外在表现和行为,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已不太重视和强调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问题了。一些人认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个人的私生活,是个人隐私,他人和组织无权过问,也没有必要过问;也有人认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是“小事”,是个人生活“小节”问题,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无须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无须“上纲上线”。我们认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决不是小事,也不是生活小节问题,而是一个非常严肃和重要的政治问题。

首先,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一个与党的形象紧密相连的严肃的政治问题。一个政党的形象如何,一方面与这个政党所遵循的理论和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科学、正确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党的理论和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那么,这个政党就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在人民群众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党的形象与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密切相连。这是因为,党所遵循的理论和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实践行动来贯彻落实和体现的,而党的形象也正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体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也总是从身边的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党和党的形象的。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不注重道德修养,情趣低下,贪图享乐,甚至腐化堕落、道德败坏,那么,就会极大地败坏党的形象和党的声誉。由此可见,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则代表着党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形象就是党的生命,党的形象问题是一个关系人心得失和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决不是小事。

其次,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一个影响社会风气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严肃的政治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党员领导干部多是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并处于社会管理的特殊地位,其言行往往具有特殊的示范、引导和影响作用。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作风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守道德,那么,就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不检点、不自重,甚至品质败坏、道德沦丧,那么,就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就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后,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一个关系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重大而严肃的政治问题。当前,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成由勤俭败由奢。大量事实说明,领导干部经济上的腐败与他们在生活上的腐化和道德上的堕落有密切的关系,许多领导干部正是从追求生活上的享乐而逐步走向生活腐化、道德败坏,而最终走向腐败和犯罪的深渊的。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是一个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重大而严肃的政治问题。

二、高度重视新形势下个别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不仅在工作上开拓进取,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解忧,为民谋利,同时在生活上注重道德修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爱戴。但是,毋庸讳言,在新的形势下,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呈现出不良的发展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质生活享乐化。极少数领导干部完全忘记和抛弃了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仅在工作上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且在生活上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一掷千金,挥金如土。有的领导干部在物质生活方面一味追求奢侈豪华,追求个人享受,出则高档轿车,住则高级宾馆,吃则高档饭店,穿则高档名牌,完全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脱离群众的上流社会的贵族;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生活上追求高档豪华,而且在办公条件上也一味追求奢侈享乐。近几年报道的一些贫困地区建造豪华办公大楼的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二是个人生活糜烂化。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个人生活上不注重品行修养,不讲操守,追求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上,而是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歌厅舞场,迷恋于声色犬马;有的领导干部在两性关系上不检点,找“三陪”,包“二奶”,养“小密”,乱搞两性关系,生活糜烂,不仅不讲道德,甚至不讲廉耻,道德沦丧。从已经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中,有相当比例的领导干部正是从个人生活腐化堕落而走向政治上的蜕变和经济上的腐败的。成克杰、胡长清、王宝森、李嘉廷、张二江等,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三是精神生活颓废化。极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缺乏热情,漠不关心。有的领导干部精神空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有的领导干部大搞迷信活动,热衷于问卦占卜,迷恋于烧香拜佛,沉醉于风水鬼神;有的领导干部追逐腐朽没落的糟粕文化,崇尚“官场厚黑学”,心理阴暗扭曲,等等。在一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有一些领导干部正是由于精神颓废、热衷于迷信而走向腐败和犯罪道路的。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四是社会生活庸俗化。极少数领导干部在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上摆不正私情与公理的关系,不是按规定和原则办事,而是大搞庸俗的人际关系。有的领导干部不讲团结,不讲正气,不顾大局,拉山头,搞帮派,划“圈子”,阳奉阴违;有的领导干部不讲原则,不讲是非,不触及矛盾,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吃吃喝喝,一团和气,投桃报李,相互利用;有的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而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大搞人身依附;有的领导干部在对待外部关系上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大搞实用主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等。

五是家庭生活逐利化。极少数领导干部在处理家庭和亲情关系上,往往丧失党性原则,过不了“家庭关”和“亲情关”,大搞裙带之风。有的领导干部放纵亲属子女搞特权,在自己权力影响的范围内为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牟取暴利;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支持、怂恿亲属子女搞权钱交易,收受贿赂,牟取私利。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有杰等,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上述少数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和不良发展倾向,不仅严重地玷污和败坏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且严重地玷污和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必须把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纳入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整体系统工程中去。同时,要研究和把握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特点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1.切实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搞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基础。思想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思想教育又是极其重要的。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虽然是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但在本质上却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

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说明,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生活作风上放松要求,不重品行,不讲操守,追求奢侈享乐,追求感官刺激,追求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并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跌入腐败的深渊,其根本原因都与理想信念动摇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异有关。因此,必须对领导干部开展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树立起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要加强道德规范教育。一定的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得以维持并发展的基本条件。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的先进分子,作为社会的具体管理者,必须成为躬行公民道德规范的楷模,同时还必须遵循作为领导干部所应遵循的高于一般社会成员和普通公民的道德规范。例如,在社会道德方面,除了要求领导干部做到一般公民也必须做到的辛勤劳动而不好逸恶劳、团结互助而不损人利己、诚实守信而不见利忘义等基本道德规范外,还要求领导干部遵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舍利取义等更高的道德规范。又如,在个人生活道德方面,除了要求领导干部遵循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外,还要求领导干部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做到讲操守,重品行,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等。

最后,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的纪律是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必须遵守的纪律规范;国家的法律是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和形成一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在国法面前,领导干部与一般社会成员和公民一样,没有任何特权,必须严格遵守;在党的纪律面前,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一样,也没有任何特权,必须遵守党的各项纪律。

2.切实建立健全制度。制度建设是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应根据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真正纳入到制度的规范之中。

首先,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制度,将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情况明确纳入干部考察和考核的范围。以往的干部考察考核中虽然也包含有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考察考核内容,但是总体上说缺乏明确的考察考核标准。今后,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时,特别是在对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考察工作中,应明确将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和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等有关内容纳入考察的范围,从而使组织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的整体情况。

其次,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述职、重大事项报告、戒勉谈话等制度。针对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生活作风方面的种种问题,应在原有领导干部述职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戒勉谈话制度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规定,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例如,领导干部的戒勉谈话制度,应明确规定如果有群众举报或反映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就应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调查工作,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戒勉谈话,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或批评。

再次,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督的渠道,真正将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在监督方式上,除了领导干部在提拔任命前在本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公示,还应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并设立监督信箱、举报电话和网上信箱,真正实现监督的公开性、群众性和广泛性。此外,纪检监察部门还可以通过暗访、私访、问卷调查和个别征询意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监督力度。

最后,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制度,而落实制度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遵守制度者给予奖励,对违犯制度者及时进行惩罚。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在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进行科学考察考核的基础上,对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且群众意见反映强烈者,坚决不能提拔重用;对一些品德败坏、不讲廉耻、道德沦丧、影响恶劣的领导干部,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还必须从现有的领导岗位上撤下来,触犯刑律的,按照有关司法程序进行惩处。

3.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领导干部自身道德修养,是加强包括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在内的整个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努力学习。加强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要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懂道德、知羞耻、知荣辱,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真正成为讲正气、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其次,要严格自律。总的要求就是经常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肩负的责任,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自省”,就是要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存在的与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行,并及时改正。“自警”,就是自我警示,警钟长鸣。“自励”,就是要志存高远,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处高位而不贪,处逆境而不移。

最后,要注重修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过好名利关、金钱关、权利关、色情关、亲情关,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终,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不为物所累,真正做一个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廉洁从政、作风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守道德的领导干部。

注释:

①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光明日报》2007年1月10日。

标签:;  ;  ;  ;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生活方式建设的理论思考_制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