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 四川 城都 610031)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建立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前后中药房出现调剂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后,中药房药物调剂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建立前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中药房建立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药处方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中药房;调剂质量;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12-02
中药调剂主要指中药房药剂人员依照处方要求,为患者配置药物的过程,其步骤包括处方审查、计价、准确调配、核查、打包与发放[1]。中药调剂质量的优劣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我院从2013年1月起,在中药房建立了调剂质量监管体系,本研究主要分析中药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前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中药处方共93775张作为对照组资料,再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中药处方共91856张作为观察组资料。两组处方涉及的科室、患者年龄及性别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药房管理办法进行中药调剂;观察组在中药房建立了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2.1组成中药调剂质量监管小组 小组组长是由分管中药房业务的院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包括中药房药剂师、临床医师、护士等人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小组中药调剂业务定期开展药剂师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统计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等活动,总结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制定各项有利于中药调剂管理的规章制度。
1.2.2加强审方 审查处方是进入中药房调剂流程的首要环节,药剂师在审方时,首先要注意处方上的字迹是否清晰工整,如发现字迹不清,要及时与开具处方的医生取得联系,要求其重新书写处方。第二,对药物名称、剂量、剂数、药物用法要仔细审查,同时对药物间的配伍是否合理、剂量是否适合、所用药物是否对症等情况也要重点关注。第三,如处方中出现特殊用药,必须退回医生,取得专用处方与医生的双方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程序。
1.2.3规范处方 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要符合《中药药典》规定,对中药的性状有特殊要求,需给出脚注[2]。药房调剂人员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脚注,不能懈怠;对未加脚注但有特殊要求的药物,要严格按《中药药典》的炮制规范,确保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1.2.4规范药物的称重操作 进行中药调剂时,称重是非常关键的操作,其精准度会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要求调剂人员要严格规范称重操作,务必做到药物称重量的误差低于5%。而对于贵重药物、细料中药或者存在毒性的药物其称重误差要低于1%。中药饮片称总重时,分贴操作要按称量减重法进行,尽量做到药物分贴的匀和准。
1.2.5增强饮片的质量监管 药物质量也是影响药物调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房内中药饮片使用广、种类多,因此应在采收、加工、贮存等环节多加重视,做好妥善保管。例如对有毒性的饮片,要隔离保存,并标明药名;对易挥发药物,保存前需作密封处理;对需要临时加工才能调剂的药物,不可以事先捣碎保存,以免影响其质量。此外,要定期检查药房的卫生、温湿度情况,清理已发生变质的药物,减少药品的库存量。
1.2.6严格把好复核、包装与发放关 药品调配好之后,主管药师要对其实施全面细致复核,确认无误签字后方可发放。在包装袋上清晰标明患者姓名、剂数、煎制方法与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领药时再次确认其姓名、年龄等资料,避免错发、漏发等现象。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饮片质量问题、未执行脚注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精确概率法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药物不良事件的比例为0.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中药调剂是组成中药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产生很大影响[3]。我院从2013年1月起,在中药房落实多项调剂质量监管办法,首先成立了质量监控小组,并对组员展开调剂相关业务的培训,为中药调剂的实践工作打下基础;第二完善健全的监管机制,为药房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第三,针对处方错误造成的较多用药不良事件,加强处方审查与处方规范化,增加对电脑设备与医院网络的投入,统一实现电子处方,尽量减少手写处方字迹不清、脚注缺失引起的调剂不良事件。第四,通过中药饮片零库存管理、科学储存药物及饮片定量小包装等方法,减少药物积压量,改良药物分贴模式,做好保质保量工作。第五,严格把好复核、包装与发放关,避免人为因素引起药物不良事件。本组研究中,实施了调剂质量监管的观察组,其因出现调剂操作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11%,比对照组的0.37%低0.2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落实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减少调剂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崔红,安云凤,郭海峰等.影响中药疗效的调剂因素浅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231.
[2] 李然.门诊中药房调剂发药新模式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1-102.
[3] 白朝英.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调剂新模式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2):85-87.
论文作者:杨卓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药物论文; 中药房论文; 处方论文; 中药论文; 质量论文; 事件论文; 不良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