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流入清朝时,没有鱼,没有人,没有人,没有弟子-关于股票市场的走势和相关的思维方式_股票论文

当水流入清朝时,没有鱼,没有人,没有人,没有弟子-关于股票市场的走势和相关的思维方式_股票论文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关于股市走势及有关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至清则无鱼论文,思维方式论文,走势论文,股市论文,人至察则无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够以“规律”决定现实吗?

今年牛市,我认为给中国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议少打压多利用,加速发行国有企业和银行股票,为此受到学术界一些人的批评。关于股市下半年走势,涉及中国经济形势和改革导向问题,十分重要。为此投书《经济特刊》,希望引起各方关注并讨论。

为了防止下半年“崩盘”而在6月份提前将气泡“引爆”, 在原则上大家都是拥护的。但是在对策操作和思想背后,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别。有人说,股票市场不应是自然发展的,而应是政府规划好的,规划的依据不是供求关系,而是专家们根据市盈率计算出来的“股票正常投资价值”。所谓“正常价值”越算越低,从深市5000点算到了4000点,3500点,最低到了3000点。

中国的书生爱议政,“书生议政”往往理想化,理想化的特点是以抽象规范具体:或是从黑格尔“绝对理念”出发,或是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理想出发,或是从斯大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出发,或是从西方数理模型出发,首先“发现规律”,然后规范现实改变现实,改造失败也在所不惜,但他不认为是自己的方案不对,而是反对者太多,群众太落后,而自己的失败是光荣的。严格说这不是科学决策,而是一种带有道德崇高感和悲剧审美色彩的艺术创造。这种思维方式混淆了学术与对策,道德批判与历史分析,价值判断与实证判断的不同;忘记了必然表现于偶然,抽象表现于具体,凡是经过文化革命又有反思能力的人,都应该知道其结果是什么,这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人格上可能是高尚的,在批判上可能是尖锐的,它适于在野做制约性思潮,而不宜在朝做“主流派”。我就是因为有这种理想化特点,才从官界退到学术界来的,自知之明多少有了一点,绝不去写什么“奏折”。可惜的是学术界有些朋友寂寞已久,我所跳出来的地方,他还要往里钻。有些人连股票市场也没有见过,就急于给股市算寿命,自以为“旁观者清”,很像中国历史上的“清议派”。

四面围城还是网开一面?

经济学承认“价值规律”的存在,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下表现为无数价格在一个长时期内的平均数。计划经济曾经试图通过计算发现价值并直接实现之,已被证明在思路和操作上都不可行,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经济学发明了各种模型来表现经济规律,同时又声称,数据检验结果多数没有证实。实际变量的变化幅度,早已超出了“正常市场波动”的范围,出现“基础性的不均衡”。比如“购买力平价论”决定汇率的规律,利率加即期汇率等于远期汇率的规律,都不能解释为什么英镑对美元的比价以二十年为期,前十年大大高于平价,后十年大大低于平价。这样的“平均数规律”,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我们理解所谓“规律”,它的客观性只是一种近似的趋势,而从主观上最好理解为一种假说,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假设许多条件以后提出来,并不断证伪的过程。必须知道它的局限性并灵活运用,它对我们才是有用的,否则就成为限制自己吓唬他人的教条。如果说我国股票市场真的有什么“3500”点规律,也可能是在熊市时1000点,在牛市时6000点,数年之内平均3500点,并不说明在1997年就一定要压到3500点以下。

计算股票“正常价值”的人往往陷入一种自己设置的逻辑矛盾:假设一个“正常的市场条件”,如物价和利率由市场决定,企业机制正常产权明晰,技术改造有动力,住宅消费信贷正常展开,供求平衡,金融秩序良好等等,但是目前二三年内中国恰恰没有这样的条件。在“不正常条件下”出现的深市6000点,他就认为是“不正常的”。我却认为,这股价是正常的,因为它是现实中各种不正常条件的正常反映。如果真的要降低股价,也只能去改变产生它的条件:第一提高利率(不可行),第二整顿秩序(已经做了),第三多发股票(正在做,但是只有牛市预期才有人买),第四发展住宅消费信贷(搞不动)。有人说,中央银行不是发了通知吗?判断中国问题,最忌从书本和规定出发,而要看它的实际情况。我国信用不断降低,尤其是法律上还延续“居者有其屋”的条文,银行不能收回那些付不起贷款的住宅,不能将那些不付房款的居民赶走,又如何能开展消费信贷?中国的“清议派”知识分子对现实采取理想主义的不承认态度,以“不正常”一言以蔽之。如果决策者也是这样想,就难免在改变不了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改变结果,即强行打压股份,对社会大量资金形成“四面围城”。我看,穷寇勿追,还是网开一面为好。何况我们所要四面围堵的,不是“寇”,而是那些积蓄了多年的血汗钱,想通过冒险和投机赚点小钱的小老百姓,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下岗工人呢!

蛹化蝴蝶:不正规里才能有正规

有人反驳我说,难道围堵大户违规资金也不对吗?我拥护清理大户违规资金,但如过急,可能导致不良结果:首先是大量中小股民被套,这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次是造成熊市预期,即使大户亏血本抛售,中小股民不买,大户资金也退不出来。拉高出货,只有拉高才能出货,这一点不是那些远离股市的“旁观者”能够“清楚”的;再次股市不能一下子没有大户。因此,清理大户违规资金应该有一个“软着陆”,逐步以居民存款经过自身投资,并建立基金来代替的过程。不能速求“股市干净”,而使它丧失活力。

说中国股市不正规,此话不假。但我认为,不加区别地说要打击投机,尤其错误。我们反对的是大户使用银行资金,联手垄断操纵股市,而没有权利去要求中小股民不去投机,只去进行“正规的投资”。不会有人去为了那每年30%的利润分红去买股票,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可能,因为这意味着将股票发行价格降到1∶1。如果要降低股市热度,只能循序渐进。像目前这种打压,将股民套深了,他想割肉也割不起,股价如何能降? 新的股票像“一汽轿车”这样上市就跌, 一天套住居民30亿资金,又如何发得出来?有人说,股票价格低到合理水平,股民就会大量购买,我却不懂,在一个看跌的熊市里,居民如何会去买?总不能以计划强制发行吧?有人以“股民想抓一把就走,不想长期投资”为不正常,我却不以为然。主观上想抓一把就走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并不意味着都能走得了。按概率估计,总有一半人会看错走势被“套牢”,被迫成为中长期投资者。投资和投机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只要是居民使用自己的钱,无论投机投资都是正常的,只要是使用公款,获利归少数人亏损归国家和社会,无论投机投资都是错误的。我们在划分类别进行褒贬时,总是不能一致,说明在深层次的价值标准有差别: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导向不同,对所谓“正规不正规”,标准也就不同。

对股票市场的整顿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股市看成中国渐进改革隐蔽性利益转移的一个部分,就应该看到,股票市场的完善不能够脱离整个改革的成功。目前这个阶段,整顿和利用应该并重,关键是加速改革。我建议利用牛市出售部分国有企业股票,国家立法使用一部分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入市,解决3000万老工人的历史债权,同时降低股市的投机成分;银行股票上市以抵消债务,实现银行商业化,并尽快开展住房抵押贷款,分流股市资金,这样经过一两年,股价不就自然降下来了吗?有人又认为不干净,说是“有将劣质股票向居民转嫁之嫌”,仿佛目前通过行政审批上市的股票就没有劣质似的,仿佛中国改革的成本和危机就没有以其他方法向居民转嫁似的。有人说我的办法会加速国有资产流失——仿佛在这以前国有资产就不曾流失,以后也不会继续流失似的!国有企业质量好与不好,不是行政能够审查出来的,而是经过市场选择的。目前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很可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企业,只是背了过重的历史包袱,给它一个上市机会,消掉历史债务,将国有改成股份公司,再经过市场选择一次,有何不可?提到转嫁危机问题,我曾经从理想主义出发提出,改革成本的负担应该与改革收益一致,由暴富阶层承担改革成本,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改革成本还是要由广大居民承担。看透了这一点,就不如将国有资产早日公开拍卖一部分,少流失一些。并且将改革成本逐步向社会转嫁,总比目前这样全部积累在银行,将来总转嫁要好得多。

十年前蛇口人有一个比喻:特区好比“蛹化蝴蝶”,没有难看的蛹,就没有美丽的蝴蝶,股票市场大抵如此。这在西方经济学叫“没有最优要次优”,在中国土话叫“不得已而求其次”。

不要把“牛”逼成“熊”

经济学家不是文学家,最后还是要算帐。

目前股票市场A股1200亿总股本,300亿投入流通,在深市5000点,沪市1300点水平时,平均每股13—14元,总市值4000亿元。全年居民存款增加10000亿,假设有5000亿进入股市。新股300亿,平均每股10元,可消化3000亿,新增资金为2000亿,可以使股指即上升50%,深指6000点,沪指2000点。但是新股不可能上市那么多,因此,今年下半年,深指可能达到7000点,沪指达到1850点,按照供求关系是正常的。

有人认为5000亿存款从银行里无法提出,因为银行5 万亿存款中有相当部分是呆账,实际上居民存款投入股市可以冲销呆账:5000亿元的三分之一即1500亿上市购买股票后,成为企业资本金,只要不再投入股市而是投资购买生产资料,即成为生产企业的收入并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帐户上,居民存款和企业债务同时减少1500亿。其余三分之二作为居民存款购买股票款项在股市周转,如果股价上升则有更多存款进入,如果下降则有一部分流回居民存款帐户,另一部分被套在股市。只要不是银行使用居民存款直接炒股,同时国家控制投资总量,在直接投资增加时减少间接投资的数量,居民存款入市,绝对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并把国家银行风险转变成居民个人风险。这种局面本对国家有利而对居民不利,但是居民居然趋之若骛,出现难得的“双赢”局面,这是因为股市调动了新的经济与社会资源,广大居民从消费者变成投资者,自己冒险并承担风险,以求获得风险报酬。这是改革造成的宝贵的发展动力带来的没有成本的社会收益!

下半年调控措施有限。T+3可以把短期投资变成中长期,但是无法降低股票总指数,反而大大减少国家税收,这种“双输”局面最好不要出现。下半年能够改变牛市行情的主要是法人股上市,应该缓行。关键是正确看待股市,不要迷信数学计算,而要从资金供求关系出发,不要将“正常股票价格”的水平低估。广大股民不是风险中立者而是风险厌恶者,需要风险报酬。中国股市风险特别大,不仅有不规范过度投机的风险,也有行政干涉的风险,因此风险报酬也应该高。以收益率计算的“正常价格”加上风险报酬,是股市合理价格,再高于这个价格以上的可以称为“泡沫”,很难定量。从性质上讲,泡沫是指股民看涨预期太强,已经完全脱离经济因素,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加强和循环,表现为股价突然加速连续上升,没有技术性回调。 如5月初深发展从30元上升到47元,带动深市三天上升800点,这就属于泡沫经济了。同样,6月份出现一周内连续下降数百点,几乎没有反弹,成交量剧减,股民信心丧失,即属于打击过度。

我认为,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股市可能持续牛市行情,政府有必要整顿和调控,但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利用股市,加速股份制改造,培植基金,推动国有企业和银行改革方面。为此保护中小股民利益和信心,保持牛市预期,极为重要。中国牛市,无论在资金上机制上,都给改革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历史时机,稍纵即逝。只要看看原东德的国有企业托管多年卖不出去,就可以知道中国股票可以溢价10倍发行,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从消极方面看问题,总是把发展改革的动力看成是洪水猛兽。为什么不能利用这宝贵的历史时机大大加速改革,消化积累起来的国家风险和银行风险,一定要费时费力地为一个什么抽象的“股票正常价值”,而付出延误改革、积累风险、信用崩溃、危害社会总体稳定的代价?!

标签:;  ;  ;  ;  ;  

当水流入清朝时,没有鱼,没有人,没有人,没有弟子-关于股票市场的走势和相关的思维方式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