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 226361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存在的高风险因素,以及可采取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危重患者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做好对危重患者的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对策。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增强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减少了护理并发症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加强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积极查找安全隐患,进行事前预防,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危重患者;风险管理;护理安全
危重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有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基于危重患者的这些特点,是临床上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和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2002年9月1日起实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确立了行为准则和标准,并随着人们法律保健意识的加强,对医疗需求、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护士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增多[1]因此,必须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这样一种管理程序,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识别和评估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
1.1 患者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
1.1.1 危重患者往往不是一个系统的损伤,随着病情的演变,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功能衰竭,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身体虚弱,一般都需长时间卧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反应迟钝,小儿患者表述不清,更容易因病情变化而导致猝死、坠床、摔倒、烫伤、压疮、导管脱出等意外的发生。
1.1.2 长期慢性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可因疾病的反复发作,精神肉体上的折磨,高额医疗费用的负担,家属长期照顾患者,身心疲惫而表现出的厌烦情绪,可导致患者悲观厌世,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有可能出现自行拔除输液管、吸氧管、鼻饲管、导尿管而导致的组织损伤、甚至还会出现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
1.2 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
1.2.1 法律意识淡漠,执行制度不力: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关键的护理核心制度掌握不清,对危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注意事项没有很好地沟通,护理记录不严谨或涂改,同一笔迹重抄等,有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
1.2.2 业务水平低,应急能力差:缺乏专科护理知识,观察病情不到位,尤其是新工作的年轻护士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延误了最好的抢救时机。
1.2.3 缺乏责任意识,不能很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如交接班不认真,不及时巡视病人,基础护理不到位,消毒隔离执行不力,不严格做好查对而导致的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而无人知晓,出现各种并发症,院内感染、用药错误或输血错误等。
1.2.4 护理管理方面:缺乏严谨的管理体系,监管考核不严,没有一套规范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护理质量标准、考核细则、各种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章可循。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也是其中的风险因素之一。
1.3 医疗设备方面的风险因素:急救设备配备不全,平时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功能完好,急救药品的品种、数量不能满足抢救需要或过期失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其他方面: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无专业的医护人员陪同,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没有拉好平车的护栏,没有开辟绿色通道,检查等候的时间太长。危急值报告不及时或接听者未及时汇报、未及时处理等。
2.落实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 预防风险是风险管理的起点,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在重病人的质量管理中,要坚持病人第一的原则[2]风险评估是保障安全的最佳途径。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法律意识,定期进行风险防范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让护理人员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结合临床典型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理人员共同探讨。
2.3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急救技能的培训,培养护理人员辩证思维和循证护理的能力,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通过发挥专科护士作用可大大提高危急重患者的护理质量[3]
2.4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缺陷安全教育,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始终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2.5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值班、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制定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抢救工作流程、各种应急预案、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标准。建立一套规范的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对流程,让护理人员都有一个参考标准,显得尤为重要[4]
2.6 落实好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手卫生,抢救物品、药品,做好“四定”管理,危重患者外出检查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并开辟绿色通道,缩短患者的抢救等候时间,认真落实好危急值报告制度,并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关心好每一位护理人员,在关键的时间抓好关键的环节。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5]危重患者作为我们的护理对象有着复杂、特殊的一面,由于其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好的洞察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及时捕捉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优良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前提。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力保证。在护理危急重患者时,由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抢救多,工作预见性难,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患者[6]因此,加强对危重患者的评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艺华,欧燕华,浅析危重症的护理风险,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
[2]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4
[3]彭刚艺,刘雪琴,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国护理管理,2008,8(9):11-14
[4]刘义兰,胡璐,陈玲玲等,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核对的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12-1324
[5]王佩璐,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2):533-534
[6]李亚玲,叶宝霞,吴彩霞,风险管理策略在乳腺癌患者照护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9-10
论文作者:钱美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病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制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