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前景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前景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国家的经济重组及其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前景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盟国家经济急剧波动

在世纪之交,东盟国家经济出现了急剧的波动。1997年东盟国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1998年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1999年和2000年却出现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而到2001年多数国家经济又急转直下,甚至呈现负增长。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东盟国家经济出现了典型的W型波动。

据东盟五国的官方统计显示,1996~2000年,印尼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5%、-13.1%、0.8%、4.8%;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7.3%、-7.4%、6.1%、8.3%;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8%、5.2%、-0.6%、3.4%、4%;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7%、8.5%、0.1%、5.9%、9.9%;泰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9%、-1.4%、-10.8%、4.2%、4.4%。据各国的预计,2001年,印尼经济增长率为3.5%、马来西亚为1%~2%、菲律宾为3.3%、新加坡为-3%、泰国为4%~4.5%。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有关的国际机构和官方部门普遍预测,东盟国家经济将陷入长期严重的衰退,经济复苏将是缓慢痛苦的过程;东盟经济将在低谷徘徊较长时间后,才能走出低谷呈现U型复苏。然而,1999年东盟国家经济竟在短时间里出现迅速复苏,呈现V型的强劲反弹。不过,当时就有人警告东盟经济V型复苏的基础脆弱,随时有变成V型危机重返的可能,以至出现W型的经济波动。因为东盟经济从严重衰退到快速复苏主要是拜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全球电子业景气循环之赐。但是,各国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基础依然脆弱,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国内外投资继续下降,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出现逆转,这些国家经济将重新陷入衰退之中。

2001年,东盟国家经济急转直下,再次出现普遍衰退。不过,这次东盟经济衰退与1997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形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普遍衰退。1997年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是重灾区,新加坡所受冲击相对较小。这次新加坡经济衰退的幅度最大,它是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经历的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据统计,1964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曾出现-4.3%,其后是在1985年经济萎缩1.6%,而这次经济衰退的幅度要大于1985年。二是生产和出口部门受冲击最大。1997年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而这次经济衰退中深陷困境的则是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部门。新加坡2001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6%,其中制造业部门增长率为-15.2%,服务业部门增长率为-0.4%。马来西亚2001年的出口贸易预计将下降16%,预计泰国全年出口贸易也将下降6%~7%。三是电子业衰退尤为严重。1997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国际金融投机,这次经济衰退则是国际电子产品需求急剧萎缩引起的。目前,东盟国家经济高度依赖电子业的生产与出口。2000年,马来西亚电子产品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新加坡为19%、菲律宾为9%。这些国家电子产品生产与出口的骤然下降必然导致国内经济急剧滑坡。

东盟国家经济急转直下再现衰退,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和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拖累。也就是说,东盟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尚未完全复苏,而美国、日本经济迅速下滑和全球电子业周期性衰退又使其雪上加霜。

东盟国家的经济重组与调整

面对国内经济的迅速衰退,东盟国家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实施国内经济重组与调整。各国的经济重组与调整,大致可分为短期性经济重组和中长期战略调整。前者主要是在近期推行扩张性宏观政策,继续进行产业结构和出口市场的重组,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境;后者着重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方向,实行经济发展战略与结构的调整,以因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

第一,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摆脱国内经济衰退。

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先是被迫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政府税收,提高国内利率,控制通货膨胀,降低国际收支逆差,以稳定宏观经济局势。但从1998年9月起,各国开始普遍转向实施扩张性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削减所得税,减低国内利率,扩大信贷规模,以摆脱严重的经济衰退。2001年,各国加大了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应对国内经济的迅速下滑。印尼在偿债压力和货币疲软的形势下出台了2001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其预算赤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马来西亚在2001年3月和9月先后推出两项经济振兴配套计划,总值分别为30亿林吉特和43亿林吉特。从1998年起,政府连续推出赤字财政预算案。2002年度政府的预算赤字为186亿林吉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削减个人所得税1%~2%,公务员加薪10%。同时,政府曾多次调低干预利率,放宽金融机构的贷款限制,以刺激国内需求。新加坡早在1998年11月就公布计划每年削减100亿新元的工商业成本,1999年起连续实行赤字预算政策。2001年7月和11月,政府先后推出总值分别为22亿新元和113亿新元的缓解经济衰退的配套计划。其中,22亿新元包括2.04亿新元的基础设施投资、9.2亿新元的维持现有公积金缴纳率、10.96亿新元的降低商业成本和技能训练以及失业援助;113亿新元主要涉及35亿新元的基础设施投资、30.02亿新元的税收和收费回扣与削减、27亿新元的新加坡股票、8.09亿新元的员工培训、6.98亿新元的援助低收入者和失业者以及5.97亿新元协助本地企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等。当年7月,政府还宣布放弃自80年代起实施的强势新元政策,扩大新元波动的范围。

第二,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促成国内经济的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东盟国家普遍意识到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严重滞后,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金融危机过后,各国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马来西亚政府提出,在未来10年将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制造业倚重电子电器业,并向高增值和多元化转化;服务业着重旅游、教育、保健、金融和运输领域,以建成区域空运中心、海运中心和教育中心。菲律宾积极鼓励资讯科技产业的投资,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00年菲律宾经济区管理署批准设立了四个资讯技术园区。新加坡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技术升级,培养新兴产业部门。目前,电子业、化工业和工程业是国内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制造业产值的一半,电子产品出口占非石油出口的60%以上,但这次电子业受到世界经济放缓的严重冲击而成为国内经济衰退的主要行业。因此,政府提出在继续推进原有产业升级的同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生物医药发展成为第四大产业部门。2000年生物医药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4%,10年后此比重将升至15%~20%。

第三,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重组,积极处理不良金融资产。

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国家十分重视国内银行金融体系的重组与改革,政府对国内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迅速处理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印尼在实施了一系列银行兼并与收购后,2001年8月梅加瓦蒂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宣布出售国有中亚银行51%的股权。该银行原为国内最大的私营银行,金融危机后被政府所接管。同时,还将出售Niaga银行的多数股权。马来西亚实施了大规模的银行金融机构合并,近期已基本完成了将54家银行合并为10家银行集团的计划。新加坡从2001年6月开始刮起了银行兼并的风潮,先是华侨银行收购了吉宝资本控股公司,接着大华银行兼并了华联银行,从而形成了发展银行、大华银行和华侨银行三足鼎立的国内商业银行体系。

为化解巨额的不良金融资产,东盟一些国家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其中以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成效最为显著。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其后开始大量收购和处理不良金融资产。到2001年6月底,该资产管理公司共收购和代管不良贷款480.3亿林吉特,其中398.1亿林吉特来自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82.2亿林吉特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离岸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与此同时,所收购和代管的资产中已处理或达成处理协议的为391.2亿林吉特,占81%,占2598家借款企业的78%。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运作,基本上控制住了国内金融机构呆账的上涨势头。到1999年6月底,马来西亚银行系统以逾期6个月计的呆账已从1998年11月的9%降至8%,以逾期3个月计的呆账从14.9%降到了12.7%。到2000年底,国内银行系统逾期6个月计的不良资产的比率已降到6.3%。

第四,加速国内部门开放的进程,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近年来,东盟国家引进外资的规模持续萎缩。据统计,1996~1999年东盟国家吸收的外资从163亿美元降至73亿美元。近期东盟国家经济急剧衰退,各国政府更感到加速消除贸易与投资壁垒的紧迫性。为了扭转外资流入的迅速下滑,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东盟投资区理事会在2001年9月决定提早全面开放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和矿业给非东盟成员国的投资者。东盟首六个成员国五大部门的全面开放时间从2020年提前至2010年,其余四个新成员国的开放时间为2015年。这就意味着,东盟国家这五大部门的所有壁垒将在所设定的期限内全部取消。

面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东盟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扩大合作领域。同时,将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促进市场多元化和减缓经济衰退的重要举措。200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达39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00年底,东盟国家在华投资协议额500.6亿美元,实际投入231.2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国家的项目总投资8.9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58亿美元。2001年11月,印尼与中国签署了包括农业合作、旅游合作、文化合作、避免双重课税等多个双边协议。新加坡提出了“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的“中国策略”,以促进市场多元化和摆脱经济困境。为此,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贸工部设立国际商务部门来协调在华的发展计划、设立中国联络网提供在华经商的资讯、在中国建立新加坡总商会、设立中国商业资讯中心、派遣政府官员赴华进修以及提供学习华文的环境与设备等。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积极推动多边区域经济合作。在2001年11月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决定在10年内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它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各国政府对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将有利于增加区内贸易与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东盟经济短期前景不容乐观

进入2002年前夕,对新的一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国际经济组织一般持较为谨慎和低调的态度,预计东盟国家经济可望趋于略有复苏或缓慢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2年,印尼经济增长率为4.3%、马来西亚为4.8%、菲律宾为3.5%、新加坡为4%、泰国为4%。同时,东盟各国官方预计,印尼经济增长率为4%、马来西亚为5%、菲律宾为4%~4.5%、新加坡为-2%~2%、泰国为5%~6%。

尽管东盟国家经济呈现走出低谷或缓慢增长的迹象,但总体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东盟国家要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尚需时日,一方面有赖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取决于各国结构调整的成效。从外部环境看,2002年世界经济将持续衰退而后缓慢复苏。美国经济盛极而衰,从1991年开始持续了126个月的战后最长的增长期宣告结束而将步入衰退期。欧洲经济已从坚挺转向急剧下降,日本经济衰退进一步加重。同时,东盟经济还将面临周边国家的激烈竞争。从国内情形看,各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短期内政府推行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成效有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内金融体系仍十分脆弱。同时,许多国家不仅要经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痛苦过程,还将面临国内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拖累。

总之,东盟经济复苏困难重重,短期前景不容乐观。印尼经济将逐步复苏,马来西亚经济反弹有限,菲律宾经济低速增长,新加坡经济可望走出谷底,泰国经济缓慢前行。因此,2002年仍将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非常艰难的一年。

标签:;  ;  ;  ;  ;  ;  ;  ;  ;  ;  ;  ;  ;  ;  

东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前景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