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造价控制论文_陈思民

试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造价控制论文_陈思民

湖南兴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10007

摘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城市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政府是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的主体及倡导者。而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管线部门应保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效益。因此,本文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控制为入手点,以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测算方法。并提出了几点造价控制措施。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控制;设计变更

前言:2015年以来,我国国务院协同各部门委员会提出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随后我国财政部协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十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逐步在我国广泛开展。这种情况下,在政府为主体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如何保证项目造价在设计限度内,就成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工作。

一、项目概述

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标段长度为1200m矩形单舱管沟,隧道纵坡为37.5%0,埋深为36.5m。隧道管廊采用圆形断面,内外径分别为9.1m、8.2m,内部包括水电信舱、燃气舱、高压电力舱、输水舱等六个独立舱室组成。入廊管线包括燃气、电力、通信等。其与环境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相连。该标段结算造价中土建总施工费用为28.00亿元。主要包括管沟侧壁、底板混凝土、钢板止水带、钢筋、顶部混凝土施工及措施项目、工程签证部分几个模块。

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测算

依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ZYA1-12(10)-2015)(试行)的相关规定,基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舱数的差异,在该工程项目造价测算阶段,可以截面积造价为依据,对总舱造价进行测算。若每米管沟净空截面积造价为3500-5500元/m2。一舱位廊体截面面积为15m2造价为5500-6200万元/km,则断面面积为36-44m2,6个舱体廊体1km造价约为99000万元-130200万元之间。据此,可得出断面面积、舱位数量与造价呈正比。

三、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控制

1、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首先,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设计前期,由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新型施工技术,缺乏充足的造价管理经验,造价控制人员需综合考虑业主需求、设计方案及建设单位现有资金情况,合理设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设计标准及功能[1]。同时考虑到市政公用线路协调布置设计方案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的影响,需选择经济效益最佳的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协调,针对水电、弱电等专业模块。在保证相关模块功能正常的前提下,依据分配投资额,进行合理设计。

其次,在最佳设计方案比选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可从建设地点、建设标准等方面,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其中在建设地点选择阶段,基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地下施工模式,体积较大。因此,在建设地点选择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应与设计方沟通,选择与业主投资意愿相符的经济效益最佳方案;而在建筑标准选择阶段,基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筑长度、断面尺寸、舱数等因素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水平的联系。每增加一个舱体,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土建、附属设施造价会提升22.5%左右。因此,在建筑标准选择阶段,应优先选择与使用要求相符的建筑标准。

最后,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控制方案编制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可依据市场中相关定额及标准。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开展造价市场管理工作。同时利用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构建统一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信息管理平台,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全过程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招标阶段造价控制

在工程投招标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应以建设工程质量为重点,合理界定市政公用线路与政府公用部门施工范围[2]。如天然气、自来水、广电、电信等。同时基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涉及材料品种多、规格多、设备类型多的特点,造价控制人员应以设备及材料品牌、标准为控制要点。必要情况下,可选择备用厂家及品牌,保证设备、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在这个基础上,造价控制人员可采用BIM(建筑数据信息模型),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信息数据为基础,搭建数据信息仿真模拟建筑造价控制模型,保证控制效率。同时预先分析前期施工缺陷,与设计单位沟通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图纸,避免频繁设计变更导致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超标。

3、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基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短、施工难度大、设计变更多的特点,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非常必要。因此,造价控制人员应从施工图纸会审、方案变更分析、工程索赔、工程设备及价格确定、工程竣工结算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施工造价管理体系。其中在施工图纸会审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应以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协调程度、地质勘察资料与现场情况符合程度、技术与验收规范相符性为重点,确定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重点,为后期施工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在方案变更控制模块,造价控制人员可进行严格的工程造价增减测算,协同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各参与主体,针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变更增加模块,制定专项处理措施。并从造价控制角度出发,明确工程变更原因及施工费用承担主体。同时推动设计变更关口前移,最大程度降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安装模块设计变更;在工程索赔模块,造价控制人员可综合分析施工条件、施工气候、施工进度、合同条款等因素,对工程索赔规定程度及手续完整程度进行分析,保证工程索赔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在工程设备及材料价格确定方面,造价管理人员可全面参与设备及材料市场询价、认质认价工作,从根本上控制建设部门的那一询价情况,保证工程设备及材料价格制定的合理性;在工程竣工结算模块,造价控制人员可依据建设阶段实际资金损耗情况,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竣工结算合同为依据,严格控制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招标清单范围外资金损耗项目。并针对没有依据施工图纸开展的工作量、没有依据规范流程执行的施工签证、没有依据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费用,进行核减运算。保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

4、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阶段造价控制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后期运营成本是整体造价控制的关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阶段造价控制对象主要为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资本方。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期各管线单位入廊费、日常维护费用、政策性缺口补贴费用等[3]。若在此期间运营不当,则会打击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继而增大政府政策性缺口。因此,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营期,造价控制部门应总结本地经验,出台标准定价机制。并明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费用分摊比例。同时组织各参与建设单位、管线单位协商,明确地下空间有偿使用理念,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应与设计人员沟通,选择最佳截面形式及埋设深度。而在施工运营阶段,造价控制人员应依据截面施工条件,综合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阶段多种不可预测地质因素。利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控制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施工造价,保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白永霞. 浅谈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甘肃科技, 2018(3):222-222.

[2]王英.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项目一价”的测算方法研究[J]. 工程造价管理, 2018(1):47-54.

[3]王雪, 胡远新. 海棠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实践探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6):38-39.

论文作者:陈思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试分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造价控制论文_陈思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