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并后学生的思想趋势及工作对策_大学论文

高校合并后学生的思想趋势及工作对策_大学论文

高校“并轨”后学生思想动向及工作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向论文,对策论文,思想论文,高校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招生、分配“并轨”并实行一定的收费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新举措。“并轨”制度的全面实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增强了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性,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人才的合理流动。从1994年的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并轨”,到1997年的全面并轨,走过了3年的历程。对高校来说,虽然每年招进来的都是学生, 但由于存在着缴费与不缴费的差别,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思想动向。因此,研究“并轨”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的动向,对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并轨”后学生的思想动向

从1995年起,笔者每年都随机调查120名新入校的并轨生。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并轨”制学生与其他同学相比,呈现出以下几种思想动向:

1.政治上进与莫不关心并存

政治上进指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时事政治,注重理论学习,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党员。莫不关心指学生表现出对政治既不关心,也不反对,自己没有政治上进的欲望。在对“并轨”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情况同时存在,比例差距不大。

1995、1996、1997年入校的“并轨”生中,主动参加党校学习的每年分别占总数的72.9%、77.3%、80.4%,有入党愿望的分别为56.2%、58.5%、63.7%,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分别为26.4%、28.7%、31.2%。这些数据是在学生入校一个月左右统计出来的。可以看出,政治上进学生逐年上升。但是调查对象中也有25.1%表现出对政治上进不感兴趣,没有入党的愿望。

2.学习自觉性增强,精神压力增大

“并轨”制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以往同学都高,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也很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除了学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科目外,还选修或辅修其他科目或专业,扩大自己的专业面、知识面。71.4%的同学想获得奖学金,他们认为,获得奖学金不仅仅是个荣誉,还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自己今后的就业也大有好处。

“并轨”学生由于制订的目标高,因而精神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他们一进校,就感受到经济压力,感受到社会人才激烈竞争的压力,感受到自己将是面对着责、权、利相对明确的大学生活。许多学生反映心理压力大,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导致精神恍惚,注意力难以集中。

3.竞争意识强,集体意识淡漠

“并轨”制学生注意强化自身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84.7%的学生认为,大学时代没有竞争意识,就会失去就业时的竞争力。并轨生非常注意打听就业情况,关注社会人才市场变化,担心自己所学专业不具竞争力。并轨生中时常有同学提出转学、转专业的问题,究其原因往往只有一条,为的是自己今后的就业有竞争性。

并轨生中有37.2%的同学集体意识淡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些同学认为集体与己无关,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关心集体、别人多了,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有些同学甚至认为,集体公益劳动也应付给报酬,声称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4.自主自立意识强,自律自强能力较弱

大学生中最流行的箴言一直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喜欢自己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对于“并轨”学生来说,更加增强了自主自立意识。收费制或多或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家庭经济收入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他们渴望经济上自立,能够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收费制学生中的53.7%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以检验自己的自立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基本是在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中度过的,养成了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性。这种惯性一直带到了大学,表现出独立生活的不适应,自理自律能力较差,缺乏理性思维,常常跟着感觉走。不过,这些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磨炼后,自理自律能力会有所提高。

5.喜欢社会交往,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

“并轨”学生与其他同学相比,更喜欢社会交往,注重提高社交能力。其中53.7%的同学愿意担任学生干部,并希望求学期间能得到一份职业,从而加强与社会的交往,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他们在交往时不分年龄、性别、专业、校内、校外,属立体交往型。调查的对象中,只有5.7%的同学有“足不出户”的感觉,且均为女同学。

“并轨”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爱好广泛,比较善于言谈。95级的一位同学说:“我原来不善言谈,更谈不上与他人交际,但是当看到别人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想想自己今后的道路,便鼓起了勇气,希望通过实践逐步锻炼自己交际能力。”这位同学说,每次寒暑假他都为某公司推销产品,效果不错。

6.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身潜能的发挥

每个学生发展自我的需求,属正常现象。面对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市场化现状,并轨生认为,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商品”,要在“市场”上体现出较高的价值,就必须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作保证。他们平时注重追求自我价值,挖掘发挥自身潜力,喜欢显示自己的才华。当然,也有不少同学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片面强调自我,不受约束,心理上事事以自我为圆心,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忍让与顺从,很少考虑自身发展应同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二、工作对策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取决于教育。如何针对“并轨”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工作,不仅关系到教育制度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并轨”政策的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招生、分配“并轨”并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教育培养费用,是高校教育体制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过去的“自费生”制度相比,更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教育的原则。高校在宣传并轨制度改革时,有关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性教育,个人也有为教育成本分担义务的责任等观念,要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使之明白这是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及所培养的人才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我们时常听到学生及家长们的议论,认为上大学的费用完全是由家庭提供的,国家没有投入,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一个学生所交的费用只占个人所需培养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费用仍然由国家拨给。日常管理中发现,并轨生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源于自己是出钱来上大学的,与国家无关的观点。因此,应加强对“并轨”制度的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并轨”制度改革的认识水平。

2.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

“并轨”学生的竞争意识强,这是由于就业途径的变化产生的。并轨生的就业途径是自主择业,没有一定的实力不能如愿以偿。要加强引导,促使他们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消除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让学生在第二课堂里“充电”、交流、显示才华。竞争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学生的“个性”在“共性”中得到发展。

3.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坚持科学化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经济,要受到法制调控,市场规则制约。在管理上,现在的大学生不大注重你怎么说,而是注重规章制度上有没有。即需要你以章说理、以章办理、以章处理。因此,新时期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重点应放在管理制度建设上。

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进行,应具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努力排除人为因素,使之步入科学化的轨道。从一些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对学生坚持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

4.加强心理教育咨询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并轨”学生的压力感、紧迫感浓厚,心理稳定性较差,许多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应从教育思想上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选修课,利用校报、黑板报、广播、电视等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从根本上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5.加强学习、生活指导,建立与“并轨”相配套的保障体系

大学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部分并轨生就显得不适应。因此,应对新生进行大学学习特点的教育,请学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同时还要向他们介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人际关系特点,促使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并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其他同学高,他们希望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自主性,我们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尽快全面实行学分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有利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管理体制。

“并轨”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经济压力,高校特困生比例也略有上升。我们应重视并建立学生生活保障体系,完善奖贷学金制度,对经济上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广开渠道,拓宽学生勤工助学的思路,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生活保障体系,让学生在无后顾之忧的环境中圆满完成大学学习任务。

标签:;  ;  

高校合并后学生的思想趋势及工作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