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_资本金论文

如何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_资本金论文

如何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国有企业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顺利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历史债务负担减下来,实现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这已成为大多数经济工作者的共识,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负债状况、结构以及如何减轻的措施。

(一)

国有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率帐面数在70%左右,但实际状况要远比这个数字大得多。据1994年全国17个城市2万多个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试点的情况表明,国有企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9%。那些国有企业集中的城市,问题更加突出,如重庆市对534户国有企业的调查,平均的资产负债率已达86%,其中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占5.9%。资产负债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1.资产损失严重,重庆市534户清产核资企业的资产损失合计占帐面资产的6%,其中固定资产损失占22.7%,长期投资和其它损失占3%,其余全部是流动资产损失。除去已发生的损夫,还潜伏着数额巨大的资金挂帐,其占帐面资产额的10.5%,相当于资产损失额的1.75倍,资金挂帐中经营亏损挂帐、应摊未摊、应提未提等潜亏挂帐占资金挂帐总额的65%。上述情况表明,目前企业中已经损失和实际丧失运转能力的不良资产大约有六分之一,而其中不能参与正常周转的不良流动资产的比重更高,相当于全部流动资产的四分之一。

2.企业注资不足,资本金匮乏。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在实行基本建设资金“拨改贷”和将企业流动资金全部纳入银行信贷后,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几乎不再直接注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银行贷款,负债加大,1993年末重庆市64户国有企业长期负债调查资料显示,长期负债主要构成为:①长期借款占84.65%,而其中95.34%是银行贷款;②应付债券占8.59%;③长期应付款占5.3%;其余为其他长期负债。这表明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而举借的债务中,银行贷款是各项来源中的主要部分,在绝对量上超过80%。另据17个城市2万多户企业的清产核资结果表明,在长期负债中长期借款占到94.1%,比重庆市还高出十个百分点,这就证明全国的实际状况也是基本如此。

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还有其它原因。如近二分之一的国有企业长期亏损,而这些企业的发展欲通过盈余分配扩大生产经营已不可能,只有举债经营。再如一些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举债规模过大,效益低下、从盈余中增加的生产经营资金相对不足。企业间拖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

国有企业债务沉重到底沉重在哪里?这需要对现有的债务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国家经贸委对16个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城市试点进行的调查表明,目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72.6%,长期负债占27.4%。也就是说,流动负债是企业负债的主体。面上的企业状况也基本相同,据全国17个城市2万多户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同样是3:1的比例。

再让我们进一步考察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据重庆市对86户企业负债构成的分解:短期借款占36.3%,企业间债务(包括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及预收帐款)占35.7%,其它应付款占10.6%,预提费用占6.2%,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占4.5%,应付税金、应付利润占4.5%,剩下为其它负债这三个部分各在流动负债中占三分之一左右。把这一基本情况与前面关于资产损失的问题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归出以下几点结论:

1.企业资产的损失和不能运转的资产数量已很大,蚕食了所有者权益,因而补充企业资本金,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迫在眉睫。

2.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资金在负债资金来源中有三分之一要靠企业间债务来维持,这不仅是企业拖欠久清不掉的根源,也是降低企业负债的重点和难点。

3.在企业总的负债中,长期负债的80%以上、短期负债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银行借款,因而,要解决企业的历史债务包袱,首当其冲地遇到企业与银行间债务关系的调整。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目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围绕着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债务负担,银企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地方的国有企业和地方经济管理部门采取“化整为零”、“分立起动”、“大船搁浅、舢板逃生”等方式,设法避开原有债务,重新组合生产要素,轻装启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比较公平的竞争起点,改革和管理才能直接体现出效益。否则,干了半天还不够支付银行利息,企业岂能得到发展。而银行则认为,企业债务主要是银行债权,现在即使不搞企业分立,银行贷款中长期占压一块,经营中损失一块、拖欠缠住一块,银行已处境维艰,再这么一分,银行债权的悬空岂不合法化?由此导致的“逃债”风,将使银行陷入信贷约束软化和资产质量严重恶化的双重困境,根本无法转向商业银行,逐步累积将引发社会动乱问题。当前冲突已延伸至企业破产领域。因此银行部门一些同志提出,为防止借破产逃债,应经贷款银行同意,法院才可以宣告企业破产。显然这种提法是欠妥的,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谁都不可能单独承担新旧体制转轨的成本负担。对此国家作为企业、银行的所有者应拿出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

(三)

基于上述分析,应当正视的现实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减轻国有企业历史债务包袱。为此我们建议,在完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从1995年起步,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集中力量进行一次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其目的是把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历史债务负担实事求是地妥善解决,使大部分国有企业轻装进入市场。

这次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应当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在全面清理资产负债状况,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要把单个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与国有资本整体存量优化配置的目标统一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分类重点解决。第三,要区别债务的成因和性质,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既不能一揽子搞债务转换,更不能全面废债。但要允许一些特殊问题采取合理的探索和试点。最后,整个资产负债的优化都要紧密结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科学管理,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具体地讲,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清产核资。已经进行过的资产核资试点表明,通过清产核资对企业现有资产、债务等状况的全面清理,可以准确、清晰地反映暴露资产中的损失和水份,对有效资产进行重新评估,这是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基础。与此同时,按照国家已经确定的政策,对已查明的企业资产损失和水份予以处理,界定资产,核实债务,查明存在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的进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第二阶段,对企业进行发展战略性分析。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大量国有独资企业如何进入市场,国内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若干改组标准。例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将被置于或是鼓励发展,或是受此限制,或是必须转产的框架中、从而实现各自的调整。又如按照既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针,对属于竞争性、公益性、基础性等性质不同的项目,确定了不同的投融资方式,驱动着国有企业的改组与发展。当然,除此之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在客观地选择着现有的国有企业,使它们不可能保持现有的阵容。这些都决定我们需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去主动研究国有企业的走势,有些要着力振兴;有的要适当收缩;有的则要兼并、出租、出售;还有的要实施破产。这就是整个国有资本存量的优化选择。它的确定对于单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至关重要。因为确有不少国有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生产力布局严重不合理、成本费用过高;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这些企业即使把负债降下来,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也无法产生效益。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比较细致的国有企业发展与改组规划,这个规划国家可以按行业及经济发展区域来制定,地方则以国家规划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特点实行细化。以此对企业分类,把那些确实需要支持,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可以迅速产生效益的企业突出出来,作为重点。其它企业则主要通过产权转让等手段来推动资产存量的转移。

第三阶段,采取措施压缩企业负债。针对国有企业债务的特点,在确定进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的企业范围内,分步骤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重组企业的流动负债。由于是一次性重组,我们可以在清产核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最佳资产占有量下的流动负债数与实际流动负债差额作为基点,然后根据各方承受能力设定一个目标值(如提高5~10个百分点)作为流动负债压缩的规模,这就是需要重组的规模。有了这个规模,就可以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办法。①可以由国家对一些负债率过高,所有者权益亏空的企业补投一定数量的资本金;②设法把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生产协作关系构成的一些经常性债务转换成投资。比如煤炭生产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钢铁企业与主要的制造业用户之间,就可以将超过若干年限以上的债务转换成法人投资。这个办法可能为解开严重的相互拖欠找出一条出路,也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进程。③将适当数量的银行借款转成银行对企业有股份。这种转换最大的好处是把暗帐变成了明帐,即减轻了企业一部分利息负担,又缓解了银行的压力,使目前沉淀在企业中、事实上已经被作为资本金在运用的一部分贷款名符其实地变成股本。另外,为防止银行持股后有碍贷款公正性,操作上可以考虑由商业银行设立附属的持股机构,将持股职能相对分离出来,也可以考虑用折价转让的方式,由银行折价转让给国有资产投资或经营机构持股。

(2)降低企业的长期负债。主要方法是把“拨改贷”资金及一部分基本建设经营基金改为国家资本金。由于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水利设施、军事工业等国家基础工业与支柱产业方面,因而将这部分债务直接转为国家资本金,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本质量,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操作上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合理确定确需转换的企业,其重点应是符合国有产业政策、确需国家控股、但长期缺乏资本金投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其它一些企业,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由市场调节,适者生存或者通过产权交易,谋求新的所有者予以解决,产权交易收入用于补充上述企业资本金。这样不仅可以救活通过产权交易的企业,亦可以为解决其它企业债务包袱提供资金保证。另一个是转换要与产权制度改革相配套。首先要根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区分为国有独资、国家控股、多元股权混合并存的性质等等,然后在“贷改投(股)”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对应办法。如对必须由国家独资的企业,可以将“拨改贷”全部改为国家资本金。对可以由多元股权混合并存的企业,则可以将这部分资金转为国家开发银行持有的股本金(因目前“拨改贷”余额已作为开发银行的资本金)。

(3)建立困难企业振兴扶植基金。根据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的经验,在经济转轨时期,还可以采用一种“清算公司”方式改组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这种方式基本上和我们目前搞的“企业分立”形式相似,只不过国外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分立出来的高效益资产一旦形成新企业,便可以顺利经营,并通过这些企业公开上市获得增值收益,偿还掉原有老厂的债务,而我们对于那些比较困难,重组流动资产过程中国家、债权企业、银行都没有可以采取债务削减,并且也没有“拨改贷”的企业,采取一定时期内贷款展期、政府贴息的办法帮助他们分离,也不失为一个国有企业资产负债优化的办法。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困难企业振兴扶植基金,基金主要是从国有资产转让、出售收益中筹集以及政府从每年积累中拿出一部分。主要用途就是帮助企业改组时贴息,以便使被分离企业赢得一段资金积累和改善经营、提高资本质量的时间。这些分离出去的企业搞好后,再将原企业债务偿还或经双方协议改为股权。

标签:;  ;  ;  ;  ;  ;  ;  ;  ;  ;  

如何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_资本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