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及局限性分析论文_叶伟

(江苏徐州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放射科 江苏 徐州 221611)

【摘要】 目的:研究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注入对比剂进行CTA检查。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64排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24例,误诊1例,符合率为92.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大,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结论: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颅底骨骼伪影的影响,缩短图像处理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数字减影CT技术;颅内动脉瘤;诊断;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13-02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壁薄弱的地方受血流的冲击形成一个包,是脑动脉局部异常膨胀、突起的表现,破裂后就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颅内动脉瘤在脑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死亡率较高。因而,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早越好,有助于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率,提升治疗的成功率。为了研究64层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此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在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4~8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6±6.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经过CTA、DSA以及介入栓塞治疗或者开颅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都出现头痛、呕吐、昏迷、癫痫等症状。同时,排除严重精神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肺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采取东芝Aquilion 64螺旋CT扫描仪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诊断时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体位,扫描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主动脉弓和颅顶之间,扫描方向应该从足至头。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伏醇,320mgI/ml)80m1,注射速率4m1/s,再加30ml生理盐水冲管,图像重建采用标准算法重建。

1.3 图像分析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缩减作为脑动脉瘤诊断标准,有三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和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共同阅片,分别使用单盲法读取CT和手术录像,主要观察和确定动脉瘤的数量、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25例患者经过手术、64排CT都确诊为脑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分别经过手术、DSA、介入治疗证实,确诊出颅内动脉瘤24例,误诊1例,符合率为96.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大,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

2.2 64排CT与常规CT技术检出颅内动脉瘤直径情况

64排CT检出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42±2.69)mm,经过手术、DSA、介入治疗,确诊出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64±3.12) mm,经统计学比较,64排CT与经过手术、DSA、介入治疗证实检出颅内动脉瘤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t=2.02,P>0.05)。详细情况见图1。

图1 CT显示颅内动脉瘤(箭头)。图1A MlP重建图显示左侧颅内动脉瘤。图1B VR重建图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瘤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病因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和动脉硬化[2]。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0%。其中囊性动脉瘤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可根据其病理变化、大小、部位等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假性动脉瘤、炎性动脉瘤、囊状动脉瘤、梭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五种[3]。DSA介入术是评估动脉瘤的重要技术,但是其使用费较高、比较耗时,还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4]。因此,在诊断颅内动脉瘤,迫切需要一项简单、无创、敏感性的检查技术已达到符合医学要求的目的,东芝Aquilion 64螺旋CT扫描仪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流技术。

3.1 数字减影CT技术的扫描方式

首先以绷带固定病人防止病人移动,先进行CT平扫,注入对比剂后再进行增强扫描,最后应用该项技术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减,两组数据CT值相减之后的影像便是含对比剂的血管影像。数据的减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扫描薄层重建再经电脑系统完成。之后使用MIP及VR等技术对减影后的血管进行细致化的处理,避免颅底骨骼伪影的影响,从而得到与DSA相媲美的图像。在进行两次扫描的过程中,患者的姿势应该保持一致,以保证最好的减影效果。

3.2 数字减影CT技术的不足之处

由于这项技术采用的减影的方式,导致图像中除了含有对比剂的血管影像外,去除了颅内脑实质的情况,无法显示血管外及血管壁的情况,不利于全面掌握颅内动脉瘤的信息。同时,由于是两次进行扫描,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扫描过程中病人微弱的头部运动都会造成伪影从而减弱了影像减影的效果。

综上所述,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颅底骨骼伪影的影响,缩短图像处理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郑功远,周志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7:26-29.

[2]王洪生,赵佩林,王丽丽,刘洪泉,殷尚炯,吕国士.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11:485-489.

[3]徐谦,李英杰,武晓玲,李亚楠,张建光,孔桂良,于红霞.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2009,12:34-35.

[4]刘文洪,肖文莲,罗光华,吴晓东,陆从容.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03:281-284.

论文作者:叶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及局限性分析论文_叶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