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抗与外拒: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新变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成为左右人类社会发展的两股最为重要的力量。两股力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态势,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同时,资本主义也一直受到社会主义的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美国学者莱斯特·瑟罗指出:“在19世纪的多半和20世纪的全部时期,资本主义内抗社会主义外拒共产主义”。(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文1版,63页,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众所周知,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大变化时期。资本主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与一个世纪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此同时,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时期。这里的“社会主义运动”指那种最广义的社会主义运动,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左翼政治运动、新左翼的社会运动,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由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资产阶级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在其制度所能允许的范围内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良。但资产阶级之所以作这种调整和改良,并不都是主动和自愿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的社会主义”和“外部的共产主义”对它影响、与它斗争的结果。没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抗”和“外拒”,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社会进步成果的。从这个角度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的重要成果。
一、从“内抗”到“外拒”: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影响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就是要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为社会发展探索新的前途。所以,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一产生,矛头就针对着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半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资本主义,以改变资本主义为己任。当然,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影响的方式、广度和深度各不相同,总体上是从“内抗”发展到“外拒”,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
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初期,对资本主义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欧美的工人运动。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到第一国际以及第二国际,活动的基本重心在欧美。这个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明显对立,斗争方式很尖锐,包括一些流血的斗争如巴黎公社等。那时资产阶级政府往往将社会主义运动排斥在资本主义民主的体制之外,如宣布社会主义组织非法,不给工人阶级基本的民主权利如普选权;还不时采取极端措施,对工人罢工等政治活动进行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在经受了几十年社会主义运动的种种冲击之后,才逐步适应了这种运动。资产阶级出于巩固制度的需要,相应调整了对策。对于社会主义运动,资产阶级不再是一味地镇压,而是采取了相应的改良措施,并且逐步依据资产阶级法制处理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最重要的表现是,资产阶级在其制度的范围内,逐步从体制上接纳了社会主义运动。工人政党先后合法化,并且进入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中的权力机构如议会,社会主义运动从体制之外的抗争扩展到了体制之内的诉求。工人运动的一些要求开始得到采纳和实现,如关于限制工作时间和成立工会等等。总的来看,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范围比较小,力度也比较小,资本主义制度往往是很被动地、几经波折之后才勉强接受社会主义政治运动的一些要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处在多事之秋。一是资本主义的“大萧条”,被迫采取社会改良措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英、美则选择了改良的路线。在英国促成了工党的第一次上台执政,美国则是罗斯福的“新政”。英国工党的执政,开辟了左翼政党将自己的在野目标付之于政府实践的先河,左翼的影响深入到政治体制的内部,扩展到整个国家生活之中。美国的“新政”,则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的老面目,开始走上了国家干预乃至福利国家道路。罗斯福的“新政”被右派攻击为“社会主义”的措施。这表明,“与其死亡,不如改良”,资本主义开始比较系统和认真地对待社会主义运动的某些政策和主张,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吸收。二是苏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得到巩固和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开辟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在扼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企图失败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在外部又不得不应付共产主义的挑战。特别是在西方大萧条时期,苏联却取得了高速工业化的辉煌的经济成就,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要想“长治久安”,就不得不正视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有了全球范围的对手,并确实感受到了整体崩溃的现实危险。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外交都受到“防共”、“反共”这个因素的制约,在既定的情况下,甚至不得不把这个“共产主义”问题放到头等重要的地位。因此,不考虑“共产主义”因素,就无法深刻理解那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重大政策,如1958年苏联卫星率先上天,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促成了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出台;美国还立即着手组织对互联网络技术的研究。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或成为主要的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是主要政党,它们形成了政治构架中举足轻重的左翼力量。这些国家左、右翼轮流执政,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自由派与保守派轮流执政的历史,这成了战后一些国家政治上的新景观,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地渗透着左翼的因素,并且在体制上得到了巩固。新社会运动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是左翼力量中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外部强大的共产主义阵营,内部强大的左翼运动,直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内抗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下的资本主义内政改良
资本主义的“内抗社会主义”比起“外拒共产主义”开始得更早。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主义运动,在促成资本主义的改良特别是内政方面的改良,起着主要的作用,这在工人运动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更为显著。
资本主义国家的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主要是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它们在西方是左翼政党,也是西方惯称的社会主义政党。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些政党在资本主义体制内部和外部的长期不懈的斗争,大大改变了资本主义的传统面貌。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特征,如国有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种计划性、福利国家政策等等,都与左翼政党的努力密切相关。这些政策最初多是左翼政党提出,并且是由左翼政党一贯宣传和致力推行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自英国工党于1920年率先上台执政后,左翼政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在一些国家相继上台执政,并在欧洲成为轮流执政的主要政党。它们在当政之时大力推行自己的主张,由于这些主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多数民众的愿望,右翼政党上台之后在新的形势之下大多没有强行加以改变,而是顺应潮流保留了这些政策。所谓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渊源来看,主要是左翼政党的一些政策通过议会斗争特别是上台执政,从而上升为国家的政策的结果。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新社会运动,如生态运动、新女权运动、和平运动,是在时代发生变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股新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在西方,它们基本上属于新左翼,它们的一些观点,与社会主义运动相近或相似。在实际政治运作中,与传统左翼也有一定的联合,如最近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就是在这些力量的支持下上台执政的。在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采纳了这些组织和运动的一些主张,如环境保护政策等。新社会运动也是导致西方国家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
左翼运动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打下了深深的改良印记,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1.经济方面。社会主义传统的基本主张是: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现代西方国家出现了这些经济主张的变体。
自由资本主义的放任和短视往往造成经济上强烈的周期性波动与危机。在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后的一个世纪中,资本主义一再发生经济危机,并且愈演愈烈,特别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震撼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在这之后,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确立了某种计划性,完全放任的市场经济基本上已不存在。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已不是过去那种“守夜人”的角色,而是具有“社会管家”的色彩,政府对经济发展有着相当的宏观调节能力。西方国家的这种计划性,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所要求的,对现代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诚然,我们今天已认识到,计划经济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但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所一贯主张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的计划性,无疑是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一些成功的作法,更是国内左翼力量积极争取和执政的直接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特别是在西欧,经历了几次国有化和私有化的拉锯战。基本情况是:左翼上台执政推行国有化,一些重要行业通过多种途径收归国有;右翼执政则实行私有化,将国有企业以种种形式变为私人所有。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方的国有化程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大提高了,如法国在最高时期达到30%。一些国家的一些重要的产业部门国有化占有优势,如英国曾对煤炭、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电讯等七大行业实行国有化。有的国家还将作为现代经济命脉的银行实行国有化,如法国的法兰西银行。西方的国有化虽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公有制,但也是对资本主义传统的私人占有形式的某种否定。
公平的收入是社会主义者争取的目标,在工会的领导下,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为维护切身的利益,在工资、工时、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过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例如,1872年美国工人争取8 小时工作制的罢工,1962年又提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时的要求。现代西方国家的分配政策基本上是私有制基础上的按资分配,但在可能的范围内,还是做了相当的调整,收入分配日益社会化,政府以多种样式多层次地介入分配,以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缩小两极分化的态势。当然,西方国家现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仍然很严重,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收入调节上所作的努力。西方国家的最低工资法,对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失业实施保障,以及较普遍的社会福利措施,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收入上的差距。如果没有这些措施,西方的贫富差距可能比现在要大得多。社会主义运动促使资产阶级在没有根本触动私有者利益的前提下,对劳动者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2.政治方面。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民主化建设上取得很多进展,社会主义者争取的一些目标得到了实现。这表现在:其一,社会主义运动纳入到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之内。在上个世纪,资本主义对新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采取了高压政策,如德国臭名昭著的“反社会民主党人非常法”,不准工人政党合法存在。现在,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都是合法的政党,有的国家如德国还制定了政党法,左翼政党的存在和发展得到法律的许可。资产阶级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承认了社会主义力量,左翼政党能够合法存在并且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相当的作用,这本身就是资本主义民主的一大进步。其二,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争取和促进之下,西方国家先后实现了普选制,消除了对选举权附加的种种条件,工人和下层民众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的政治权利,妇女、少数民族等过去被歧视的群体也获得了选举权。其三,出现了参与制民主等新的民主形式,工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会在劳动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发言权。以上这些,许多是社会主义者在上个世纪奋斗的目标,通过后继者不懈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3.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多元意识形态的发展,没有社会主义,也就谈不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在西方意识形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在文化教育上倡导的平民化,促进了西方义务教育的实施,特别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和普及化;西方左翼倡导并积极实施的开门办学、远程教育系统,使许多中下阶层民众有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区大学的产生以及国家对受高等教育者的贷款,给中下阶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这些有利于下层民众的文化上的变革应当得到肯定。
当然,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资本主义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是资产阶级在其统治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对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让步,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
三、“外拒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影响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
《共产党宣言》中曾描述“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引起一切反动派的恐惧和反对。当共产主义不再是幽灵,而是以活生生的制度在世界上建立并且成为与资本主义平起平坐的力量时,资产阶级就不是一般的恐惧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和竞争的新时代。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许多国家建立,成为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同资本主义抗衡的力量,并对资本主义形成现实的挑战。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冲击之下,内政和外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内政方面,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作法,如前文所述。这里着重论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巨大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强大,抑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的霸权而发动的,这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抑制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这些矛盾表现的烈度和解决的方式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矛盾的烈度降低了,解决矛盾基本上通过协商和妥协,没有出现那种高强度的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没有发生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出现的这种新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对相互之间矛盾的缓冲和制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外部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面对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抑制相互间的矛盾和纷争。
为了对抗社会主义,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战略上结成了同盟,表现了相当的合作倾向。外部社会主义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的帝国也往往是敌对的国家走到了一起。如欧洲的英、法、德,历史上是合纵连横、战乱不断的冤家对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们走到了一起,并开始了长久的欧洲联合的道路,没有外部的社会主义压力,很难想象这些国家这么快就结合在一起。又如,德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而且是战败国,理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但美国出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总体对抗战略的考虑,把德国纳入了欧洲输血的马歇尔计划,在朝鲜半岛战争之后对日本进行了扶持,为这两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的迅速复兴创造了条件。正如莱斯特·瑟罗所说,面对着世界社会主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回应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某种全球性的对策才能遏制全球性的共产主义”。(同上书,第114 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强大,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政治地图上除了欧美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多数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如偌大的非洲,甚至只有区区三个独立的国家。战后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由此建立的众多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在经历曲折之后走上了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道路。这些落后的殖民地国家走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道路,从历史角度看毕竟是一种进步。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才在真正意义上发展到了全球范围。应当说,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是受到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感召和支持的。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的存在,影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战后西方国家为了抵抗社会主义的压力,为了尽量维持殖民地国家与它们的传统关系,保护既得的利益,不得不让这些国家较为顺利地独立。这些国家独立之后,美国等向其中一些国家提供了慷慨的“外援”。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1962年所言,外援是美国在世界保持其影响和控制性地位,并维护一大批国家的现有地位,防止它们崩溃或倒向共产主义集团的一种办法。为了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留在资本主义阵营之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一些国家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政策:在有些地区如拉美,默认了与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并不相容的军事独裁政权的存在,只要它们不靠近社会主义阵营;对某些有较大影响的处在两个阵营之间的国家施以恩惠,对它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以及资本输出和市场开放。可见,由于社会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为一些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机遇。没有社会主义,南北关系的不平等会更加显著。当今,在东西冷战结束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下降,南北关系倾斜加剧,发达国家运用经济政治力量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等,就从一个角度印证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影响。
标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日本政党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二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