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未来——读陈澍的长篇报告文学《凤鸣梧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告文学论文,梧桐论文,长篇论文,凤鸣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十年代后期,福建青年作家陈澍以报告文学“新生代”的作家加盟这个队伍。几年来,这位骁勇之将一直在报告文学的领域中努力耕耘,很少旁鹜,可以说报告文学在他手里已经比较熟练地驾驭了。1991年底,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走向天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时代的责任感,生动地反映了福州洪山镇的巨大变化,讴歌了镇党委书记郑瑞英在改革开放中所表现的超前的胆识、惊人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这部25万字的作品出版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作品荣获1990年至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陈澍是一位紧紧追踪时代的历史潮流,紧跟社会生活脚步的作家。不到三年,陈澍又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凤鸣梧桐》。(作家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凤鸣梧桐》是《走向天堂》的姐妹篇,如果说《走向天堂》着重描写的是一个乡镇的“发展史”,那么《凤鸣梧桐》则着重描写了洪山镇在“发家”后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凤鸣梧桐》紧紧围绕着郑瑞英改革洪山镇的圆心,沿着洪山镇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轨迹,有层次、有起伏地向科技,教育计生、治安、机构改革等领域延伸开去,作品还波及了洪山镇的伦理关系、干群关系,洪山镇与外乡镇的关系等,由点到面,由此及彼。这部21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大扩展了改革事业的广度,把改革者和改革事业置于十分广阔而异常复杂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上,把改革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全景式地反映了洪山镇改革的客观依据、客观进程和整体风貌,气魄雄浑地展示了洪山镇的改革大业。
郑瑞英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新型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形象,又是一个具有卓越智慧和惊人的创造性的改革家形象。
作为新型的基层领导者,郑瑞英从物质到精神,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都强烈地打上了这个变革时代的印记。随着历史的行进,在对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诸项大事上,郑瑞英的一些举措经常与传统的思维方式、陈规陋习发生歧异、冲突,不是责问、争执、讥讽,就是顶撞、咒骂、上告,这样的斗争常常以各种形式激烈地进行着。比如原洪山镇党委组织委员、工交总支书记林新民因参予赌博,郑瑞英执法严明,“挥泪斩马谡”,开除了林新民的党籍。林新民被“全开”后重新振作,奋发图强,改变了自己在群众中的不良影响。一年后,他被任命为洪山镇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合资企业康而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还有马书钜,杨永龄、黄家清、孙则彪……为此,郑瑞英和镇党委被戴上了“重用罪犯”、“藏污纳垢”等好几顶帽子。而郑瑞英认为:“旧的用人观念要坚决打破,只要这些犯过错误的人重新做人,他们还能为洪山的事业做出贡献嘛,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这种权利呢”?1986年,洪山乡镇企业已得到迅猛发展,洪山人长期干瘪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了,这时,镇党委、政府决定拿出近一千亩土地和二千万元的资金建三座大公园。消息传出后,许多干部群众“脸色骤变”,四肢哆嗦,二千万这座像喜马拉雅山似的数字在被激怒的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镇机构改革,郑瑞英顶住排山倒海般的指责声、咒骂声,以勇为天下先的勇气、“拔山扛鼎投鞭断流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气魄,把这个并不臃肿、层次并无重叠,效率很高的镇机构由原来的三十八个精简为十五个、人员由原来的九十八人精简为五十九人,率先在全国作出表率;还有为了能使距今又有一千五百年的西禅寺这块旅游胜地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历来以顾全大局、发扬风格著称的洪山镇二话没说,扔下占地近二十亩,拥有十座楼房、一座电影院和一个大鱼池的花园式建筑群,搬走了。只是,这一搬,他们至少损失了二千万元”,也招来一阵阵像龙卷风似的指责与议论声,等等。这类歧异、斗争,以剑拔弩张的势态出现,凝聚在是恪守、自私、狭隘的思想和陈旧观念还是提倡奉献、提倡共同富裕的崭新观念的激烈斗争这样一个焦点上。作者还通过再现这一系列芒刺般的矛盾,展示洪山镇在“发家”后精神上的追求、事业上的建树和博大的胸襟,满腔热忱地赞美了为把洪山镇建设成一个新型的、高水准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矢志不渝的改革者们,抒发他们的情怀,倾诉他们的艰难,颂扬他们的奋斗,并讴歌他们的理想。
作为新型的农村基层领导者,郑瑞英不再是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小生产者。当她考察了距福州市仅十二公里的岭头乡,知道那里农民的生活依然贫穷,不少村连订报纸的钱也拿不出后,立即与镇干部研究如何提高岭头乡的“造血功能”,他们帮助岭头乡修路、办工厂、办林场、开发旅游资源,使岭头乡尽快走上富裕之路。为了解决一个计生对象、湖南的打工妹计划外怀孕问题,洪山镇两位计生干部赴湖南二十多天,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为打工妹交住院费、手术费、治疗费及营养费共二万多元等等。郑瑞英不但创造了洪山速度,还创造了顾全大局、乐于助人的洪山风格。
细品《凤鸣梧桐》,我们感到这部作品在文学的叙述中有历史的叙述,在历史的叙述中又有文学叙述,二者结合得较为完美。相传在很久以前,五只凤凰瞒着天帝结伴降临在被后人称为洪山镇的闽江边。然而,五凤的行为触怒了天帝。他派天兵天将强行把五凤带去。今天当洪山镇这块黑土地上,“矗立起了高科技园区、六个集团公司四百多家企业、四座大公园,二十几座酒家宾馆。年人均创产值六万六千元。村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时,那五只凤凰又飞回来了。洪山镇富足兴旺的现实和富有魅力的未来确实是诱人的。
陈澍的报告文学是我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枚果子,但还不是一枚熟透了的果子。他的语言还存在着值得继续锤炼之处。值得一提的是,陈澍在深入生活方面,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数年来陈澍把洪山镇作为自己的生活基地,与洪山人同吃同住,他扎得深,去得勤;洪山镇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了。正是这种深和勤的结合,他才结结实实地从生活的沃土里掏捧出《走向天堂》《凤鸣梧桐》二部力作。《凤鸣梧桐》的群体改革的形象,不枝不蔓,奋斗者足音訇然作响。《凤鸣梧桐》捕捉了新的社会生活事象,有力而鲜明地描绘了改革大潮滚滚向前的壮丽图景。洪山镇正从历史走向辉煌的未来。我们相信在这块凤凰的故土上一定会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