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货币合作的历程与发展前景_银行论文

非洲货币合作的历程与发展前景_银行论文

非洲货币合作历程及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发展前景论文,货币论文,历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非洲,目前存在着以法国法郎为基础的中非货币联盟与西非货币联盟两个货币体系,法郎区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货币、经济和文化区域,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融合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真正的地区性货币体系,是由原法属殖民地国家组合而成的统一体。从技术层面上讲,法郎区是一个具有内、外联系的货币体系;而从政治层面上讲,法郎区则是各成员国政府所支持的合法组织形式。研究非洲货币联盟的历史演变进程,考察其具体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前景,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亚洲货币合作具有较为现实的参考意义。

一、非洲货币合作历程简要回顾

(一)起源于殖民地时期的货币合作的最初动机主要是出于对行使便利和领地特权的考虑

在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要比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为广泛,法属殖民地和英属殖民地的各类国家群体联合进行了共同的货币制度安排,在殖民地时代结束后,这些货币制度安排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已经包括了2/3的独立国家。但建立这些货币制度安排的最初动机只是出于行政上的便利和领地特权的考虑,汇率政策和财政限制方面的问题还未作为货币制度安排的最初动机而出现。

当时实行的货币制度安排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英属殖民地国家的货币钉住英镑,并由英镑支持,而当地政府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殖民行政当局凭借在英国政府安全部的储备投资的利息而获得了领地特权收入。而法属殖民地法郎也是钉住宗主国法国的法郎,且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最终是由法国财政部的可兑换性保证和对政府借贷融资幅度的限制来支持的。

这两个货币体系之间的差别反映了英法两国之间由来已久的在中央银行方面的差别。英国的货币体系被看成1844年银行法案所体现的货币制度安排的典范:这些货币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和机能类似于英国维多利亚银行发行部的资产负债表和机能。与英国货币体系形成鲜明对照但与法兰西银行相类似的是,以法国为基础的银行给当地的银行体系提供了大笔的借贷款项,他们的货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国索回的债务(即各成员国上缴法国财政部的外汇储备)来支持的。

(二)独立后的货币合作

非洲国家独立后,法国货币体系的存活时间要比英国货币体系长得多。在西非和中非两个相互区别的、以法郎为基础的货币联盟现在仍在运行着,尽管这期间曾经出现过变动,但大多数的原始成员国仍然保留在联盟中。(注:几内亚比绍独立时尚不在法郎区,马里暂时离开了法郎区一段时间,赤道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于1985年被接纳为法郎区的成员。)

受法国财政部保证的以法郎为基础的货币联盟与欧洲货币联盟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实行的固定钉住汇率制与欧元的浮动汇率制在实践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别。在某些方面,南非兰特区反而与欧元区有着更为相似的安排。在南非兰特区,莱索托、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及博茨瓦纳的货币均与南非兰特保持平价,并允许南非兰特和当地的货币同时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当然南非兰特区也不是一个平等的货币制度安排,因为南非在经济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它又没有采取任何缓和的货币政策来适应其他成员国的要求。但在分享货币铸造利差及实行对应于区外的汇率弹性钉住等方面都与欧洲货币联盟有着相同的重要特征。

二、法郎区货币危机

表面上,在西非和中非所确立的法郎区的基础结构似乎是坚不可摧的,法郎区的基本经济原理也是开放竞争市场的原理。尽管是在独立后才建立的,且从那以后并未进行过太大的改变,但法郎区的制度安排在表面上仍极具现代性,具体表现是在法郎区内拥有跨国界的独立于任何一国政府之外的中央银行(包括中非国家中央银行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对财政赤字融资的限制性规定、开放的资本账户、大量的外资银行和非洲最低的通货膨胀率等。从某些方面来看,法郎区有些像欧洲货币联盟的先驱,因为两者均是使用单一的货币、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并具有自己的跨国界中央银行。但若就此得出能够建立更为广泛的非洲货币联盟的结论,还必须回顾一下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非洲法郎区的危机。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非洲法郎区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与其货币安排预期还是相一致的。非洲法郎区货币(CFA)与法国法郎之间的固定汇率排除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并鼓励了外部的投资,整个非洲法郎区内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即使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条件的比较,非洲法郎区内的增长率仍是很高的。像加纳和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人们都更愿意使用法郎区货币,而不愿意使用不稳定的、不能自由兑换的本国货币。非洲法郎区银行体系的运作非常平稳,并吸纳了那些更愿意使用非洲法郎区货币的国家中大量的外逃资本存款。但最终,法郎区货币制度运行机制的僵化性及易损性引致了它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法郎区内许多国家银行体系的运作几近停止。到1993年时,非洲法郎区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陷入了深深的衰退之中,不仅资本流动被阻塞,而且连国际支付都变得十分困难。尽管一些银行进行了资产重组或以多种形式采取了挽救措施,但绝大多数银行还是破产了,一些银行的储户多年都未能取回他们的存款资金。银行间的市场也在一个有限的基础上运行,由于受到倒闭银行的拖累,中央银行损失严重,几乎不能负担他们的成本支出。现将非洲法郎区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银行体系缺乏贷款自主性,从而导致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

多年来,许多成员国政府均直接或间接地让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地区性团体、政治性团体或直接给政府供应商提供贷款。几年后,借款人所借的款项不能或不愿如期偿还,其中那些将政治驱动的贷款视为是政府赠予的人也大为增加。由此可见,银行体系普遍的非自主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变得愈加明显。

这些在市场环境下运作的银行会同意发放此类贷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银行是由政府和4个以法国为基础的银行中的一个进行合资的企业,有时政府是占绝大多数股权的股东,主要的管理者都是从法国的母银行派来的法国人,而且法国股东的目标似乎并不是实现收益最大化。他们还有其他方面的利益追求,其中就包括他们的法国客户在非洲的商业利益。这样,默许这些在商业性上比较令人怀疑的借贷,对那些拥有如此所有权结构和管制结构的银行来说,就不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了。尽管在名义上还是自治的,但这些合资银行的现实状况却是与政治性考虑纠缠在一起的。尽管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央银行可以不受任何财政上的压力,然而中央银行却在间接的压力下,通过银行的借贷来缓解财政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资产的循环。名义上独立的中央银行,仿佛是财政当局的代理机构,进行了政治性的再融资或由政府驱动发放永远不能偿还的银行借款。

(二)以规则为基础的货币体系不能保证正确政策的行使

在非洲法郎区,为货币和银行业所设立的一系列规则使政策制定者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事实上这些严格的规则却不能保证正确动机的产生,反而导致了偏离激励性原则的银行业的演变,使商业银业和中央银行屈从于财政压力。为此,有关当局制定了三项规则。

首先,汇率规则被视为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汇率规则不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与此相对应的结果却是,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变得不具竞争力,从而引发经济萧条;农作物的购买价格不现实,银行所提供的农业贷款不能被偿还。银行体系不能找出一个为商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满意途径是该体系失败的前兆。

其次,银行部门不能借给政府超过政府年度收入的一定比例的规则。这项规则认为可将银行体系与膨胀性的信用扩张分隔开来,但这仅仅是将压力通过国有企业及其他联合性实体和政府支付的拖欠(这更使政府的供应商寻求银行信用以期获得最终付款)转移到非直接借款上来。其结果就是随着支付规则的崩溃,在银行体系中出现了日益增加的难变现性资产。

最后,每个国家的政府均应承担任何一个破产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债务责任的规则。这项规则反映了将银行规则部分地授权给了政府当局,但由于该项规则也鼓励了中央银行可随意借款给不可靠的银行,因此在这一领域并未促进政府的责任感。其引发的结果却是大量的银行破产,破产金额至少达非洲法郎区GDP的10%。同时外部冲击和经济萧条也加剧了这些拙劣的贷款决定,这些由政治上所驱动的决定导致了银行的大量破产。

非洲法郎区金融体系的坍塌对那些极力推崇货币联盟的人起到了一定的警戒作用。货币联盟事实上一般都是以规则为基础的货币体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规则的局限性。尽管实行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的不稳定性,但它们却无利于解决在这一领域内所发生的金融的混乱性。事实上,钉住汇率制最终又夸大了那些轻率的财政金融政策的真正影响。很明显,这些地区性中央银行的制度性安排不能充分地确保这些中央银行履行对一国政府的“外部限制机构”的作用。(注:Collier Paul:《非洲对外关系——1960-1990》,African Affairs,1991.)

三、非洲货币联盟的前景展望

非洲法郎区货币(CFA)在1994年贬值时,有关国家之所以仍然维持着他们的货币制度安排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欧洲货币联盟所展示的货币合作和货币联盟原理的影响,非洲法郎区国家并没有因为旧的钉住汇率制变得难以维持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失败而分道扬镳。在做出仍维持非洲法郎区国家货币制度安排的决定后,接下来的几年便是这些国家的恢复时期,即使将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引入到消费者价格指数中计算,该时期也是属于较快的经济增长时期。(注:1995-1998年西非经济联盟年均GDP增长率为5-6%,中非经济联盟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或相当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国家的增长速度。1994年由于非洲法郎贬值致使通货膨胀率为40%,此后的年度通胀率约为5%。)

非洲法郎区银行发生危机后,有关国家决定采用新的制度性安排,其中包括了在两个跨地区的银行管制委员会中对银行监管责任集权化的安排。这种集权化安排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国界的“限制性机构”,并为以前的制度性安排填补了空白。值得说明的是,法郎区所采用的模式与欧洲货币联盟的模式不同,欧洲货币联盟不再以一种国家责任的方式实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在这方面,法郎区的货币制度安排在确立对一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外部规范时,比欧洲货币联盟更为广泛。以下我们将就非洲货币联盟建立的紧迫性、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行的途径展开论述。

(一)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内在地要求非洲各国寻求国际货币合作联盟

全世界50个最不发达的金融体系有28个在非洲,这些不完整的金融体系不仅造成金融部门效率低下,而且使政府消除金融波动的能力非常有限。由于非洲金融系统仅包括个别的金融中介及那些缺乏资本、急需银行监管的金融机构,这使得非洲很难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的规模。在非洲现有的4个股票市场上仅有不到60个上市公司,可见其市场非常狭小。

另外,对银行监管所产生的高额行政管理费用也会使单个国家寻求国际合作者来制定谨慎的银行规则和设立其他的金融中介机构。这种做法应该被鼓励,但它对建立货币联盟并非是必需的条件。因为在欧洲货币联盟中其银行监管的对象至今仍只是国内负债,事实上也许成员国间银行监管的合作才会对独立于货币联盟基本目标的各国国内目标的实现更有效,毕竟非洲历史上成功的国际合作都表明初步、有限的合作比进一步的融合要容易得多。在非洲,法郎区货币国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这些跨国的权力机构同时也加强了法郎区国家银行监管的效率(这种超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使监管者免于受国家政策及权重人物的干扰,而这种干扰在经济小国中是常见的)。(注:Caprio Gerard and Patrick Honohan:《恢复银行系统的稳定性:监控资本需求》,(1999),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9,13(4),P43-64.)且多国银行是受多国影响的,因此它较不易向任何单一国家倾斜。此外,外国银行还能对本地银行部门提供专家建议来帮其防范风险,从而可以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金融危机共同防范的内在需求将会进一步促使非洲国家加快货币联盟的步伐

非洲国家并没有深层的、实质性的区域金融市场,其大多数资产(如发行国债)都用国际货币标价。这种做法一方面会有利于增加其货币融合的紧密性,以便达到使金融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用于贸易的货币和资产,这就使得非洲国家处于国际投机的警戒线以下,减少其受国际投机者冲击的危险,这就使非洲法郎有别于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下的通货。

最优货币区理论明显地忽略了金融因素。(注:Calvo Guillermo:《美元化》(1999a),mimeo,University of Maryland.)如果非洲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被看作一个具有连锁反应的群体,那么非洲各国所采取的货币与汇率政策将密切相关。因此非洲一国货币贬值可能会引起国际投机者袭击与其类似的非洲国家,所以在当今外部性很强的世界中,政府若不采取合作性政策将不利于其政策效率的提高。(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Rose于1998年建议建立地区货币基金来防止这一外部性问题。)

那么非洲国家为什么被国际投资者看作是一个具有连锁反应的群体?我们先介绍一下连锁反应模式的群体。(注:Kaminsky Graciela and Carmen Reinhart:《危机的传递与混乱》,(1998),mimeo,University of Maryland.)对于这种具有连锁反应模式的群体有许多种解释,通常认为在这种连锁反应群体中金融联系是其首要的作用力。一个金融群体被认为会受到以下冲击:首先,如果几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的贷款方,若这个贷款方在A国的贷款没有收回来,那么这个贷款方可能会取消或收回对B国的贷款(这种情况在贷款方信用等级低、不能吸收坏账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其次,几个国家可能按照历史的习惯,在国际市场上互相作套期保值,因此如果A国货币贬值,国际贸易者会很快的抛售手中B国的货币,从而引起B国的货币贬值。复次,基于补偿贸易,投资者会大量卖掉B国货币以便通过连锁反应使A国货币贬值,使其能以低价买进A国资产。最后,当A国与B国表面非常相似时,若A国贬值,那么国际投资者会纷纷抛售B国货币,造成B国贬值。但金融群体理论是否适用于非洲呢?如果非洲金融体系非常小,以至于不能保证被包括在国际货币中,那么非洲可能因为不能与外币兑换,而避免国际投机袭击(但这样会使非洲付出沉重代价,比如非洲将面临缺乏资本流入、本国发展步伐减慢、政府干预国内市场的能力减弱等不利情况)。而且,不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会减弱资本的流动性,限制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因而减弱了投机者通过资本大量流动来进行投机的动力。与此相反,令人推崇的非洲货币联盟的成立会增加成员国受国际投机者冲击的危险。毕竟,通过加强联合,非洲货币联盟增加了其资本的流动性及资本市场的开放性,但这反过来又吸引了国际大量投机机构的注意,使得联盟警戒线清晰可见,使其容易受到投机者的冲击。(注:Goldfajn Ilan and Rodrigo Valdes:《资本流动及其产生的危机:资本流动的角色》,(1997),IMF Working Paper WP/97/87,July.)

另一个限制非洲金融连锁反应的原因是:尽管非洲有大量私人外部债务,但这些债务所有者大多是前殖民者,这些殖民者可以很好地防范这些债务的风险,因而减少了投机冲击非洲国家对国外银行金融援助的依靠。老牌殖民国家对非洲大量的单向金融援助几乎占了工业国家对撒哈拉以南地区金融援助的60%以上。在非洲,老的殖民地关系仍占据着重要地位,非洲半数以上国家仍源源不断地从以前的殖民者那里获得大量金融援助,法国银行仍是其以前殖民地国家的主要金融援助者,英国在金融上仍遥控着东非与中南非。

由于非洲各国对国外金融援助的依赖程度较深,因此需要在具有相同金融援助国的非洲各国间建立统一的货币政策以抵制金融危机连锁反应。当然由于英国为非洲主要援助国,因此若英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非洲各国将可能采取钉住欧元政策来抑制金融危机。

非洲的经验表明,非洲仍然不会受到金融危机连锁反应的威胁。因为从非洲历史来看,无论是一国处于货币贬值危机阶段还是国际储备严重不足阶段,都没有给其他非洲国家带来汇率危机连锁反应。历史上非洲地区仅有4次在同一个月里出现了3个以上国家发生汇率危机的情况,其中两次汇率呈U型走势,第三次是1991年3月席卷非洲数国的货币贬值使被卷入国家货币平均贬值11%,最后一次是1994年1月非洲法郎区货币贬值,而且非洲历史上很少发生外汇储备危机,即便发生储备危机,它也不是与外汇危机同时发生的。因此,对非洲货币的金融袭击及非洲金融危机连锁反应在近期内仍不可能会出现。

然而非洲货币联盟与其最优汇率区域理论包含了动态因素。尽管我们已经注意到不在货币联盟中的单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将会萎缩,但非洲联盟成员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内部的促进力会进一步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也会促使金融个人资本的流入。从流入资本本身来说是好的,但这也使成员国日益暴露在变化不定的未来国际资本市场中,如果新建的非洲货币联盟真能使成员国形成金融连锁反应群体,那么这种增加的金融危机连锁反应危险会促使成员国采取共同的政策,进而有利于建立包括几个国家在内的货币同盟。

表1 1980-1998年非洲汇率与外汇储备危机

卷入危机的国

 外汇危机时

 外汇储备危

家数(个)间(月)机时间(月)

1 2819

2 5 4

3 4 2

4 0 0

5 2 0

6 0 0

7 1 0

8或更多

1 0

0

注:包括马格里布即北非地区国家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统计

(三)非洲各国政府间的政策融合是非洲货币联盟建立的先决条件之一

由于非洲许多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不善,因此若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货币机构,其货币政策的选择将变得十分困难。(注:Collier Paul and Jan Willem Gunning:《非洲经济趋势评析》,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P37,1999.)而且由于非洲关于政策选择方面的经验非常少,因此它会促使人们向非洲以外的国家来寻找有关的货币政策并以此作为非洲超国家货币机构和货币政策基础。(注:Collier Paul:《非洲对外关系——1960-1990》,African Affairs,1991。潜在的对外合作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是由Schiff and Winters于1998年进行解释的。)然而,一个超国家的货币政策要想被各国所执行,它必须需要成员国有一定程度的政策融合,因为政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在执行共同货币政策时所遇到的问题。另外,要想使成员国商讨得出的共同货币政策满足所有成员国的利益,那么这个货币政策就必须向基础设施最差的成员国倾斜,因此人们可合理地推测出由于各国利益要服从以非洲货币联盟整体利益为标准,所以通过政策融合有利于成员国间问题的解决。但在成员国间缺乏政策融合时,要建立超国家的货币机构就必须十分谨慎,否则就会像20世纪80年代非洲法郎区银行危机那样,由于非洲法郎系统本身产生了引导各国政府去鼓励本国银行过量放贷的力量,最终使各成员国银行陷入了危机。

众所周知,推动欧洲货币联盟的主要动力就是欧洲各国的政策融合,但非洲至今仍没有强劲的动力去促使各国形成政策融合,因此如果在非洲政策融合受限的地区实行地区性货币联盟将是一项非常冒险的行动,战后殖民地货币联盟的迅速崩溃暗示着今后法郎区的运行最终要建立在法国不断对其成员国的金融援助基础上。

(四)非洲各国对货币铸造利差的严重依赖性将是非洲货币联盟建立时必须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后,最主要的一个财政结果就是各国丧失了货币铸造利差,货币联盟的低通胀目标将限制成员国的货币发行量。而如今非洲各国比欧洲各国更依赖于货币铸造利差,且货币发行权与分配权在货币联盟理论中是一个传统问题,尤其对非洲来说,它比欧洲更具有争议性。1980-1997年间非洲国家货币铸造利差平均是其GDP的1.8%,1990-1997年非洲国家货币铸造利差仅降到其GDP的1.6%,由此可见非洲国家对货币铸造利差依赖之深。即使不包括严重通货膨胀的刚果和莫桑比克,非洲国家货币铸造利差仍是其平均GDP的1.4%,而且其货币铸造利差每年波动都很大,其每年平均偏离值大概是GDP的2%(见表2)。

表2 非洲国家货币铸造利差占其GDP百分比

国家 1980-19971990-1997

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

所有国家平均值(不含权重)

 1.79

 1.60

国家平均值的偏离值

 2.11

 2.15

每年偏离值的平均值

 2.91

 2.20

(不包括刚果和莫桑比克)

所有国家平均值(不含权重)

 1.37

 1.24

国家平均值的偏离值

 1.09

 1.19

每年偏离值的平均值

 2.04

 2.01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统计

欧洲货币联盟的经验表明,地中海地区欧洲国家可以很快地调整他们的政策去补偿由于遵守紧缩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货币发行量而减少的损失,这一事实充分反驳了过去认为货币发行量过大的国家会强烈反对货币政策统一这一观点。与货币铸造利差相关的是其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它是导致非洲法郎区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注:Honohan Patrick:《法属法郎区的货币联合》,in Ajay Chhibber and Stanley Fischer,eds.,Economic Reform in Sub-Saharan Frica(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1,P148-160)因为一种联盟要想取得成功,其关键是必须保证其成员国所得利益分配的均匀性。(注:法郎区和南非兰特区都实行了一种货币铸造利差的分享机制。)

(五)非洲货币联盟的可行途径探讨

传统的组织关注潜在的联盟成员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模式,重点将双边贸易的开放性、个体经济的分散性、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性看成是成员的标准。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表明在实践上这些考虑未必具有决定性,欧洲作为一个理想的货币区最多也只是个很平常的实例。(注:Wyplosz Charles:《欧洲货币联盟为何会出现》,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11(4),P3-22.)非洲也并非是试图模仿欧洲地区的组织模式,非洲经济上相互依赖的模式和程度与欧洲大有不同,这些不同尤其表明任何可能形成的货币联盟都应有一个外部支持,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就使欧洲共同市场在外部支持这一角色中成为领先者。

欧洲货币联盟主要的内部扶持政策就是该联盟内的内部价格,但非洲的整体经济都不足以独立地代表一个大的货币区(以市场价格为基准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整体GDP水平与丹麦和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相同),当然不能排除使用国内价格或其他的内部名义价格支持,但在非洲,却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德国的规模和金融稳定性相提并论。所以除兰特区外,似乎不会再出现以一个非洲国家货币为中心的新的货币安排。除此之外,众所周知,非洲的贸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外部性。(注:Yeats Alexander S.:《从非洲地区贸易协议中得出的经验》,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9,No.2004)与欧洲的内部贸易相比,非洲国家间的双边贸易显得并不太重要,这可以通过非洲和欧洲之间发展水平的明显不同来解释。因为非洲国家大多都是出口本国的初级产品而不是进行产业内贸易,而且对内部贸易的自然性(地理性)的壁垒要比欧洲高得多,尽管在非洲签署了许多地区性贸易协议,但也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建立一个大市场的计划。(注:非洲内部的双边贸易额较小,但是当各自出口到共同的第三个市场时,便形成了间接的贸易关系。)

非洲内部贸易的不算太大的规模及其固有的内部支持的缺乏,就显现出外部支持对联盟的重要性,但究竟何为外部支持呢?与欧洲的贸易是非洲国家国际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洲以前45个殖民地中的28个国家中,以前的宗主国仍是他们最大的进口来源。然而,从前任何宗主国的进口却也仅占进口的16%,从欧元区的进口要比从宗主国中的进口更为重要,但平均也只占了进口的32%。如果在贸易加权的基础上选择钉住汇率,过分简单的计算将指向钉住欧元。(注:Rather Cohen(1999)建议钉住一篮子货币(50%欧元,50%美元)。)毕竟,每个非洲国家从欧元区国家的进口份额占其从工业国进口的比率都超过了1/3(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除外)。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则从欧元区进口的最小额也将达到54%(从美国的进口相对要小些,尽管这未清晰如实地反映出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新的非洲货币联盟对汇率政策有几个切实可行的选择,其一就是采用浮动的新货币(或许可称为非元)来避免对汇率目标的明确的支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在实践中似乎也会极力避免与欧元相对的额外的动荡性,这不仅是为了平抑国内的价格水平,而且还为了减小实际汇率的波动。为了确立一个名声较好的“履行记录”,这些考虑在新货币投入市场的第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个可行的选择方案就是实行钉住欧元的规范汇率制度,从目标区到规范区,对这个选择方案在保留一定的自由以适应于汇率价值方面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性。一方面如果出现大的进口交换比价现象或生产性振荡现象或地区性金融恐慌时,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是非常有利的;(注:Eichengreen Barry:《汇率稳定与金融稳定》,(1998b),mimeo,University of Califonia at Berkeley.Eichengreen Barry:《促进世界融合的政策》,(1999),mimeo,University of Califonia at Berkeley.Velasco Andres:《导致金融危机的政策》(1999),Economic Research Report RR#99-15,CVStarr Center for Applied Economics,New York University,June.)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钉住汇率会降低利率的升水并有利于允许国内汇率体系下稀缺资源的再分配。

新的非洲货币联盟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形成:第一阶段,一系列相邻国家经过正式协商确立一个共同货币区;第二阶段,一些国家会选择放弃使用本国货币,而使用实力较强的邻国的货币;最后阶段,那些具有共同外部支持的国家会选择一种联合钉住汇率制而不是继续维持单独的双边汇率协议。

就具体途径而言,汇率政策会通向自由浮动或货币联合这样的极端,似乎至少有一些非洲国家会选择一种与国际性货币相联系的货币体系安排形式。对这些国家来说,欧元将是被钉住的一个主要候选对象。考虑到其中的行政性因素和规模经济因素,联合的货币合作体系安排要比一个国家的货币向外扩展更容易令人接受。货币体系安排的生存能力依赖于与货币体系相关的信用,联合安排的共同性是一种确保作为“限制机构”的这一体系存活的重要力量。迄今为止,那些被分离开来的国家都在考虑加入其他货币体系,以便能节约成本,增强信用。事实上,这种非正式的方式可能是非洲货币联盟形成的最可能的方案:即通过那些各自都决心与欧元挂钩的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最终的货币联盟。

标签:;  ;  ;  ;  ;  ;  ;  ;  ;  ;  ;  ;  ;  ;  

非洲货币合作的历程与发展前景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