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阜安小学 266300
摘 要:小学阶段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对今后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入情感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情感教学 思想品德 小学教育
一、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概述
在传统的小学科目的教学模式中,多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一些学校认为只需要学习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像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这些不做为升入初高中考试的科目是不用过多学习的。这样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就像一棵小树苗,思想品德教育像是一把修剪花草的剪刀,小树苗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歪斜的情况,需要剪刀帮助修剪多余枝叶,使得小树苗可以茁壮成长。当今社会每个家庭的组成形式大多是“4+2+1”模式,即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在这种独生子女模式下,孩子从小被捧在手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差,是六个人的“掌上明珠”,这对孩子的个人身心发展十分不利。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玻璃心”,无法面对社会上太多的否定和质疑,继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小学思想品德中加入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对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现今的教学观念认为想要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需要在情景教学中让小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所以将情感教学加入小学思想品德中,可以让小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新知识。老师应抓住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性情好动的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方法与小学生思维情感引起共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小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自我独有的学习模式,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小学生双方缺少互动,导致所学知识不易被小学生全部吸收。其实老师和小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的学习过程,老师的一举一动小学生都会去模仿,所以老师要树立自身积极健康的形象,作为小学生的榜样,规范并正确引导学生正面、全面的发展。
1.课堂气氛的重要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容易受环境影响,所以浓厚的课堂气氛可以将小学生带入特定情境。老师在前期备课时,应将思想品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相结合,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转化为动态图片、动态视频等等,让课本的知识动起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情感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
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想要将小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就必须要在情感教学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普及,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可以运用音乐、漫画、FLASH等多媒体方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更生动形象的状态展示给小学生,防止小学生溜号、不认真、犯困等等,通过对课程声音图像的演绎,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实时学习更新教学技术手段,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老师日后的工作起到帮助。
例如:在《寻访“三孔”》一课中,不仅仅要对孔子的相关内容了解,还可以学习孔子《论语》中的简单句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寓言小故事,帮助小学生理解其中复杂的道理。
3.注重情感实践。当学生对思想教育课程有一定的认识后,老师可以组织情感实践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道德的理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老师要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关注学生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成长自我,为拥有更美好的明天做准备。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让学生模拟公交车上的乘车游戏,老师扮演孕妇,有的学生扮演老人,有的学生扮演年轻人,还有的身份是学生。在互动开始之前,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然后在活动进行时,学生按照正确的角度督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了解道德是一个人的基础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做铺垫。
4.情理结合教育。新课标标准中提到:必须以儿童的社会为基础,从自身出发,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由于小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较低,老师在教学时就必须要采用情理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设立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对问题的分析,在学习中获取有效信息。小学生接触的环境相对温室化,所以容易对知识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必须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对道德标准的认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情感教学为学生分析观点的不足及正确,让学生获得进步。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老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后,能够明辨是非,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论文作者:朱兰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小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老师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小学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