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障碍及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中国论文,障碍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网站是期刊编辑部为了让外界了解期刊本身、树立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通过整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提供一定服务的站点。它反映着网络社会中目标期刊的定位、特点及文化内涵,也是期刊信息化的主要标志。目前网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期刊网站,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的数字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集中了数千种学术性期刊信息。另一类是独立的期刊网站或网页,这种类型数量较小。本文分别对上述两种网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程度,据此提出了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运作模式。[1]
1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存在的障碍
从上网现状的调研分析表明,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多数站点功能简单,与国外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相比相差甚远,如美国的《Library Quartedy》、《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等的网站。中国期刊网阵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的主页上信息不全,空白项和无效链接居多,有的出现不明确信息,甚至错误信息。而国外的大型期刊站点elsevier、wiley、springer等,其上的期刊主页所有信息详尽,可以取代独立的期刊网站,如英国的《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美国的《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等在elsevier上的主页;美国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在Wiley上的主页。这些期刊大多被SCI、SSCI收录,并且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2]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现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体制障碍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这种落后状况。
1.1 体制障碍
目前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编辑部基本上隶属于事业单位,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院校,图书情报机构等。编辑部负责人由上级部门委任,不能对人事和经费进行有效控制,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不像国外那样,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办刊机构多是集团企业或协会,期刊之间竞争激烈,办刊方式相对灵活。如Elsevier出版集团和美国信息科学会等。
1.2 意识障碍
目前晋升技术职务、研究生毕业等均要求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而且对于载文期刊的级别也有硬性的规定,由此,编辑部特别是那些经常榜上有名的期刊,一般不用担心稿源匮乏,因而缺乏竞争意识,没有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实现网上投稿的不多,即使有此链接,现在也没实现,笔者不知为何对于这种国外期刊已普遍使用的网络投稿方式在国内却无法起步,而大多数编辑部的回答则是:先投文字稿是为了审稿,录用后再寄电子版以便编辑部排版。如此,与当今信息化社会是否相适应呢?美国信息科学会编辑出版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的办刊宗旨是:刊物的竞争力是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这样才能吸引广大读者订阅,才能提高在广告等方面的收益。在美国,期刊编辑部必须不断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其中一个好的选择就是建立自己的网站,从中获得大量的潜在订户,更多的作者可提供高质量论文,同时可吸引广告客户。
1.3 观念障碍
很多编辑部认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内容免费上网会影响自己印刷版的收益,所以不愿意将期刊内容上网;同时网站每年需投入经费维护更新,否则就会导致网站或网页上的可读性内容少,不能吸引读者经常浏览或阅读,这样就会失去大量的潜在订户。上述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中,功能单一、内容单调的网站占大多数。网站背靠杂志社,没有自己的采编力量,网站内容和期刊内容重复,网站处于为期刊服务的附属地位。这些网站的主要功能是期刊推广、内容介绍,提供作者、编者、读者之间进行互动的平台。网站一般提供过刊的阅读,内容滞后大约为1期左右。有些网站还提供了“订阅热线”。但这仅是一种交流的渠道,例如读者留下资料、支持上门征订等,但并不支持网上支付。换句话说,网站仍然只是杂志的电子版,而没有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真正展开赢利性的电子商务活动,因而付出难以有回报。这是一种需要改变的观念。期刊网站提供的全文服务项目足以抵消印刷版期刊内容上网对期刊整体经济效益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通过Internet的特有的服务功能,扩大盈利,同时通过网络广告增加创收。从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提供的全文服务等项目可以看出,印刷版期刊内容上网并不会对期刊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期刊先后有三次售卖:第一次是把期刊销售给读者即发行,第二次则是把读者资源销售给广告主即广告销售,第三次则是销售品牌。“第三次售卖”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网站经营。期刊网站是期刊编辑部让外界了解期刊本身,同时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标志,因此建立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实现“第三次售卖”将对期刊带来极大的整体效益。
1.4 观念障碍
“你是否愿意付费浏览期刊的电子版 ”在国内某知名BBS网站的调查显示,只有1位读者愿意付费浏览,其他参加调查的131位网友均表示不愿意。大多数人更喜欢纸版的期刊,他们这样回答道:“拿在手里实在、看在眼里舒服”。“那你认为期刊社建立网站是否必要”对这个问题,参加调查的所有人都认为“很有必要”。在他们看来,期刊的网站应以宣传为主,最好免费刊登期刊的目录和内容简介。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付费阅读也是应该的,但是个体不一定非需付费阅读不可,能够不付费阅读更好。这个调查结果代表了当前一部分读者的心态,希望能够看到期刊的网站,但现阶段还不愿意付费。正是读者的这种心态决定了如今期刊社网站普遍赢利无门的局面。因而,如何摆脱无力投入、赢利艰难的局面,在互联网上开辟期刊获利的第二战场,这是当前期刊界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2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基于图书馆平台上的运作模式
期刊编辑发行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精神产品公开向社会发布的过程,而图书馆是收集、整理、继承和传播人类精神产品的场所,因此,期刊编辑发行和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前后相承的关系。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实践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信息化也将在图书馆这个平台上得以实现。
2.1 图书馆平台实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可能性
图书馆网站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提供了保证。从技术上看,图书馆网站已经发展成熟,其形成的一整套资源整合标准、互联网络协议、法律规章等都可被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期刊链接所套用,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从网站运行上讲,图书馆网站有着可靠的信誉度、庞大的用户群和很高的点击率,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图书馆网站进行链接或就在图书馆网站申请虚拟空间可借助于图书馆站点的人气和影响推广自己,宣传自己。从协作上看,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共享协作网络已趋成熟,同时具有固定的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和系统标准,使得隶属于各个图书馆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有了互操作的空间。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上网为图书馆网站注入了活力。从理论上讲,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新理论、新观念传播的媒介,这就使得图书馆网站获得了理论的基础,渲染了学术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该网站,使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为更多公民所了解。从实践上看,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首先发表了许多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各种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图书馆网站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实践向社会发布,激发各专业人员的研究兴趣,促使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推广。
2.2 基于图书馆平台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运作模式[3]
在对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种模式: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网站应完全隶属于图书馆,它是图书馆网站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图书馆负责维护和更新。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正是从属于一些图书馆网站,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空间进行运作。这一模式的特征如下:
(1)网上组稿。论文质量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质量的基础。发表本学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实践性很强,可以说,图书馆情报学一切理论研究的归宿都是指导图书馆业务和情报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所报道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融合到图书馆、情报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去,提高理论与实践的总体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图书馆站点上设立专门的稿约链接,通过图书馆网络向兄弟馆征集符合所办刊物宗旨的稿件。这样既保证稿件来源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工作实践,稿件涉及的理论又完全经过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刊载内容上分工协调,各具特色,从而达到品牌效应,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实现网络上的“第三次售卖”夯实基础。
(2)超级链接。图书馆学情报学网站采用多种超文本链接方式:各部分间超文本链接,引文正文对照超文本链接,引文来源链接,检索链接(可检索本刊在其他全文数据库中的同主题、同著者论文)等。由于图书馆站点中载有授权的全文数据库,上述的一切链接均为合理的站内链接,链接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通过图书馆的授权使用站点,合理地使用相关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产生知识产权问题。这样的链接在独立的期刊网站或主页中是不可行的。通过链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内容通过相应的图书馆平台,与一些电子期刊和全文数据库形成了内容上的交互。
(3)内容检索。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提供本刊内容检索,主要提供关键词检索、著者检索以及年卷期页码和栏目等检索,必要时还需提供增刊、主题专刊、主题词和引文检索等途径。如英国的《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Principles & Practice》提供了该刊的完整的高级检索界面(http://jis.sagepub.com/search.dtl)。这些检索技术在图书馆的网站中已经发展成熟了,完全可以照搬其检索设计。
(4)精华摘登和读者评沦。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应在自己主页的醒目位置放上现刊精华论文简介,提供本刊最受关注论文的排名以及读者评论。在这方面,笔者提议借鉴一下国外知名的医学期刊网站的做法。如美国的《Circulation》就列出了该刊发表的被浏览和被引用较多的前50篇论文;有些网站,如《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在每篇论文后提供浏览者撰写反馈文章的机会并很快列出以供他人参考。由于进入图书馆站点的用户专业面宽广,一旦使用这一功能,其读者的评价将给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拓开新的视野。[4]
(5)“eTOC”或“Alert”服务。“eTOC”即E-mail Notification of Table of Contents,电子邮件新刊目次通知,“Alert”是邮件提醒。[4]国外的图书馆情报学期刊网站基本提供此类服务,通过电子邮箱发送下期新刊目次与上网时间通知、受关注新文上网通知和本网站通告等。如英国的《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Principles & Practice》和美国的《Library Quarterly》均有“content Alert”服务。这项服务可以利用图书馆站点的push技术,结合图书馆站点的网络定题服务开展。
(6)编读交流。隶属于图书馆站点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可利用图书馆的BBS开展编读交流。图书馆的BBS版人气高,反响大,用户层次广泛,用户专业面宽阔。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如果在此占了一席之地,不但有益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图书馆、情报、信息和档案领域的宣传,而且,也有助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其他领域中的推广。
(7)广告经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借助于图书馆的站点,达到了纸质期刊所不及的公知面。这一较为宽泛的公知面带来了较大的广告盈利,这种盈利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提供了经济扶持。
(8)独立核算。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网站隶属于图书馆,但是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网站上设有自己独立的账户供广告和期刊征订用。对于图书馆为其建立网站的劳动,需以合同的方式分阶段给予报酬。合同上应注明对所建网站的要求,包括内容、更新、有效链接、动漫效果等等。同时期刊编辑人员有权及时删改内容,进入与读者、作者的交流。
3 结论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正在起步,中国期刊网阵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实现信息化提供了空间,部分期刊网站已经初具规模,但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还需要克服多方障碍。基于图书馆平台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运作模式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编辑部与图书馆紧密配合的范例,通过这种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从组稿开始到管理都实现了良性循环。在图书馆这一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上,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将走在期刊信息化的前列。这种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编辑部与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中产生的一系列管理、运行和利益分配的冲突应如何协调?两种机构的体制应如何匹配?但是从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角度来看,基于图书馆平台上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运作模式将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收稿日期: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