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阿依奴尔·肉孜买提,蒲雪梅

阿依奴尔·肉孜买提 蒲雪梅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 8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时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感染原因,并研究护理对策。结果: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颅内、肠胃道以及其他部位。结论:加强基础护理以及环境管理,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可有效的减少感染率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01-01

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单位,其室内收治的均属于高危性患者,由于该病室中的患者均属于无自理能力的重创患者,故住院及卧床时间长,且长时间处于隔离状态,抵抗力低下,且由于侵入性操作导致其院内感染率的增加,严重者将导致患者的最终治疗以失败告终,其医疗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感染率的发生[1]。本文针对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做了以下研究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在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时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40例作为本次回顾性研究分析对象,并分析其感染原因,研究预防的护理对策。

本次选取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8-64)岁,平均年龄为(36.54±12.31)岁;住院天数为(3-86)天,平均天数为(21.21±11.43)天;其中颅脑伤患者16例;晚期肿瘤伴化疗患者18例;肺部疾病患者8例;其他患者8例。

1.2 方法

将我院选取的40例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的个人案例整理,并进行回顾性检查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感染病菌以及侵袭性操作等,若有发现不当之处,立即做好记录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该40例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及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40例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进行检验患者的感染比例,并用“%”表示。

2 结果

经过回顾性整理该40例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发现,发生感染部位最多的是颅内,占所有发生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的22.50%,其次是肠胃道,所占比例为20.00%,以及泌尿道、上呼吸道、下呼吸道以及其他原因的例数也不可忽视,其具体数据如下表1: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患者均为重创患者,由于重创患者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较弱,且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增加了患者的发生感染的几率[2],现将本次分析的感染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3.1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

环境因素:重症监护室所处位置较为闭塞,不适宜通风换气,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快,医护人员在频繁查房过程中使空气中细菌密度增加;且室内医疗仪器设备较多,物品在在此期间清洁、消毒困难;由于室内属于隔离空间,较为闭塞,在处理患者的排泄物以及污物时容易造成细菌传播;以及在输液、穿刺、口腔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物品均会造成室内的空气污染[3]。

医护人员个人因素:医护人员在重症监护室内的工作繁多,如对患者大小便的处理、灌肠、喂食、胃插管以及给患者翻身等,操作以上工作,手的污染是最为严重的,需及时清洗双手,避免细菌传播,造成交叉感染,本次分析中由于医护人员在操作是无菌操作概念不强,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洗手进行规范操作,导致患者的感染率增加[4]。

操作因素:重症监护治疗期间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气管置管、插入胃管、留置导尿以及各种引流管和监控仪器探头等操作,极其容易将外界微生物导入体内,从而损伤患者的机体防御功能,使病原体侵入机体,增加院内感染率。且对于呼吸疾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和插入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的患者,如在治疗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无菌操作不规范时,将会导致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以及泌尿系统的感染,造成严重侵入性感染。

抗生素因素:由于重症监护患者在治疗期间免疫力差、抵抗力弱,需长期服用抗生素进行增加抵抗力,但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介入,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造成二重真菌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其院内感染也随之增加。

患者的年龄以及基病因素:由于重症监护患者的年龄以及基础病因均不相同,其感染的几率也会不同。患者的年龄越大,其自身的免疫力就会越低,免疫力细菌侵入的机会就会增加,感染率就会上升,其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其感染率也会不同。

3.2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加强环境管理:在室内配有空气过滤器,保证在不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开窗通风2-3次,每次时长半个小时;定期检查并清洁各种医疗机械;在处理完患者的污物或医疗废物时立即进行清理;定时清洁病房内地面、床铺等物体表面,并进行消毒,注意避免灰尘飞扬;为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时需更换无菌衣帽,并加强洗手意识[5]。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选取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培训,使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加强基础护理:注重清洁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的床位及室内清洁,无尿渍无血渍,加强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性的困难,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减少工作中的疏忽,通过对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从而降低感染率的发生[6]。

加强营养支持:重症监护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营养跟不上,导致抵抗力低下,因此加强患者的营养护理尤为重要,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患者的全身性营养支持,给患者调配合理的营养餐,鼓励患者进行均衡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对于昏迷、无意识的患者,在保证患者无禁忌的前提下,采取半卧位,给予患者进行鼻饲,鼻饲时间保持在一小时内,鼻饲后半小时内,保持患者半卧位姿势,不可进行翻身,避免反流现象的发生。注意在鼻饲前后均用20ml的温开水进行冲洗胃管,避免将细菌带入患者体内,造成肠胃道感染。

根据以上分析内容可得知,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多为无菌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不够高,因此加强基础护理以及环境管理,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可有效的减少感染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燕.多元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J].蛇志,2015,27(3):291-292.

[2]马孝民.唐县医院重症监护室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0(17):128-128.

[3]安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8):144-145.

[4]刘维.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6):84-85.

[5]甘燕玲.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5):346-347.

[6]周富瑾.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分析[J].西南军医,2012,14(2):360-361

论文作者:阿依奴尔·肉孜买提,蒲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阿依奴尔·肉孜买提,蒲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