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滤白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方法:血液滤白过程中,选取制备成分血的五联带与海尔血液滤白柜。结果:白细胞过滤器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以及胆固醇,对于凝血因子具有选择性吸附功效,选取滤除白细胞血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选取去除白细胞输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出现,减少输血相关的器官再灌注损伤、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对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予以延缓,进一步提升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祛除病毒,如禽流感、CMV、HIV等,有利于规避病毒传播风险。
【关键词】关键控制点;血液滤白;输血;过滤器;安全
血液滤白对于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血液制品白细胞滤除主要选取白细胞滤器进行处理 [1]。本文主要针对血液滤白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质控方法,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海尔血液滤白柜G2R-ⅡA自动高频热合机与白细胞滤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药有限公司)。
1.2 方法
于盛血筐中竖直置入采集的血液标本,将其放置于4-6℃储血冰箱内存储,存储4-24h内将其于冰箱中取出,直立盛血筐,对侧支通道中的塑料卡子进行关闭处理,折断抗凝血袋折塞,在白细胞过滤器中首先流入上层血浆,抬高滤器盒,使滤器盒中的血浆处于饱满状态,混合处理剩余血液,将血袋放置于已经降至2-8℃恒温的滤白柜上,选取白细胞过滤器对血液进行处理,将其转移到血袋中,对血液流速进行合理控制,血流速度每分钟不能超过150滴。对于200ml全血进行过滤时需要20-25min,对于400ml全血进行过滤时需要40-50min。
过滤之后,将主管路卡子关闭,然后将侧支卡子打开,在原血袋内排入过滤之后血袋内气体,将侧支卡子关闭,再将主管路卡子打开,当滤器盒中流出血液之后,挤压血袋,将血袋中的血液挤压进连接管中,然后关闭主管路卡子;除此之外,还要清除废旧血袋、白细胞滤器盒,在此基础上对少白细胞全血进行制备。
血液过滤时,由于滤器可能会破坏凝血因子,因此硬盒滤器过滤处理之后,冷沉淀制备过程中不能应用血液分离制备的血液,对于新鲜血浆应当尽量减少制备;同时,因为保存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严禁对浓缩血小板予以制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对已经制备好的少白细胞悬液与少白细胞全血进行观察,血袋未发生重度乳糜、气泡、黄疸、溶血、凝块以及破损等一系列不良状况。
游离血红蛋白低于530mg/L,红细胞回收率大于85%,WBC残余量为2.5×106/U以及低于2.5×106/U。
3 讨论
白细胞是血液细胞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在抗原入侵、外来病原体入侵等一系列机体免疫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白细胞制剂应用于特殊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抗生素治疗无效、白细胞极低等[2]。但是,输血时,白细胞可能出现传播病毒状况,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关研究报道[3]结果显示,血液中含有的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等,其同种异体在输注时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状况发生,如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血小板输注无效、HLA同体异体免疫反应以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等。除此之外,白细胞还可以作为一些嗜白细胞病毒的载体,如巨细胞病毒等,所以输注含有白细胞血液制剂可能会诱发病毒传播状况,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高低与输注的白细胞含量有着密切的联系[4]。
血液滤白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血液采集之后,应当将其在第一时间放置于4-6℃储血冰箱中予以保存,主要在于白细胞具有吞噬病毒功效,而在4-6℃出血冰箱中存在可减弱其变形能力,白细胞滤器易拦截。
3.2 血液滤白时间应当控制在血液样本采集之后的4-24h内,主要在于白细胞离体超过24h之后,其破损率会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选取白细胞滤器对白细胞进行过滤处理之后,会造成白细胞破损,而破损残片在与血液接触之后,会扩大血液的接触范围,导致病毒传播风险增大。
3.3 过滤过程中,应当选取血浆对通道予以润滑处理,合理控制液流速度。红细胞具有亲水性,通道经过血浆润滑处理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溶血状况的发生,而且对于血流速度的控制也能够降低溶血发生率。
3.4 过滤完成之后,在原血袋中挤回血袋内空气之前,首先应当关闭主管路卡子,然后打开侧支卡子。主要在于先关闭主管路卡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血液通过滤器时出现溶血状况,防止滤器中的白细胞被挤回血液中。
3.5 过滤完成之后,滤器盒血液在挤入血袋的时候,严禁用力,防止溶血状况出现。
输血在临床治疗、抢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方式,临床输血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充分重视临床输血质量的提升。由于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会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其是诱发白细胞携带病毒传播、移植物抗宿主病、血小板输注无效以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原因[5]。针对这一实际状况,临床输血之前应当进行血液滤白操作,将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合理去除,以此确保临床输血安全,而在血液滤白过程中,应当了解与掌握上述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保证少白细胞血液制品符合《全血成分血要求》中的相关标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静.探讨血液滤白过程中需掌握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84-85.
[2]袁中晶.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85-1086.
[3]张翙,苏武锦,农媛.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和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2202-2203.
[4]李建伟,蒲维薇.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3):242-243.
[5]张丽.成分血制备过程中易发生血液破损关键点的控制[J].现代妇女(下旬),2014,32(05):349.
论文作者:黄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白细胞论文; 血液论文; 滤器论文; 过程中论文; 路卡论文; 关键论文; 成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